〈梁評貴《風化台北》對那些「被」看不見人們的關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曾想過,有些人是故意「被」看不見的。


在梁評貴的《風化台北》一書中,就書寫著這樣的人群。台北作為台灣的首都,總是以光鮮亮麗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這裡是政治、經濟的核心區塊,許多事情的發生與演變,可以說是都由此走在其他地區的前端,向未來邁開步伐。


在台灣,那些最新穎的概念,最進步的思維都聚集在這個地區。作家書寫,往往寫台北的美,城市生活的流麗,或是個人作為巨大都市的一份子,如何在這樣的環境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但梁評貴的《風化台北》卻一反常態,他去看城市裡最破敗的角落,書中描述城市底層的性工作者們,並將這個龐大的產業分門別類,說明光是台北一座城市,裏頭就至少有五種不同的性產業型態。這可以說是一個龐大的性工作族群,其中由消費者、仲介、工作者組成一條產業鏈,卻很少被置入文學的視野中討論,現在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都在此書中被一一揭露出來。


人們也許願意承認人性中的慾念,卻不一定承認這份慾念可以用於消費交易,或者說,至少人們更傾向於撇過頭,不去正視這個龐大的產業結構,就身處於你我的生活中。


書中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敘事手法,作者梁評貴在書寫的掌握上,通過那些繁複的技術,已融合成一種魔幻的敘事,整座城市瀰漫著光暈之霧,而霧裡有人。人性,才是評貴最關心的根本。那些被隱藏在城市暗角底層的人們,不會因為不看就不存在,透過梁評貴的描寫,這個世界在若隱若現的迷茫中被他召喚出來,他要我們去看人性中原始的意識,光明與黑暗,求生與欲望,這是他對人性的關心,也是一位書寫者,不再去過度關注自己的文藝腔調,轉而與現實結合,把對人的關懷拉到最檯面,這就是梁評貴的《風化台北》,所到達的另一個層面。


根據書中的創作動機,評貴認為,風化有兩種含意,一種是物理學上的風化,另一種則是「風化產業」,這兩者語意脈絡都有所不同,兩者本身有別,但透過評貴的巧思,把兩種不同的意義聯繫在一起。形象化的比喻了在這座城市工作的女子們,他們是怎麼飄散到這裡來,又是藉由怎麼樣的方式落地生根,透過性交易活動,找到屬於自己生存的空間。


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社會科學性質的書,但書中以故事的方式呈現,反而直擊讀者的感官,這些性工作者不再是躺在論文裡的數字,或是新聞媒體中的固定化形象。透過評貴的書寫,這些有血有肉的人們,才直挺挺的站在讀者眼前,而不是硬板板的學術論述。


例如書中〈牆壁裡的巨人〉一文,以老年的站街工作者為主題,正當情節發展將老者逼入接近死亡的絕境時,他寫下那句老者的獨白:「為了活,就用了好多力氣,所以怎能輕易死?」活下去這個理由,不僅僅是這篇故事中從事性產業工作的老者,更是書中其他從業者的核心概念,不只得活下去,還得活得好,只是這個世界,有時並不容許我們這麼順利。


又例如〈養生主〉中那位靦腆的博士生,小心翼翼帶著自己第一次踏入色情按摩業,當中遇到一位為了養家活口而在此工作的紅牌小舞及她的女兒。在這些故事中沒有「好人」、「壞人」,若真要說,大抵所謂的「壞人」,在評貴的認知裡,就是歧視與偏見,書中不斷強調,撕去外相,這些性工作者不過也只是與你我一樣的人,平平凡凡,沒有特別崇高,也不會特別低賤。而我們的社會,更應該做的是,創造一個讓「人」能夠生存的環境。


書中並沒有宣揚崇高的理念,評貴不加評斷的將故事直白寫出,讓人物自己自行演譯,而讀者可以將自己帶入書中,隨著故事中的主角,走完一篇又一篇的風化產業之旅。文學的本質,在於揭露人性,這本書選擇以故事的方式,揭露這座城市裡的慾望,有關性、金錢、產業鏈等,讓我們理解在台北的其他角落,還有很多不曾被人們正視的地方,而這些地點雖然會隨著時代遷移,產業型態也會變化,但本質仍然不變。只有等我們提供給性產業工作者更公平的環境,才能讓她們免於剝屑,而這僅僅只是撕去歧視標籤的第一步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個女人站在街邊左顧右盼著,她雙手交叉環抱住自己的腰,表情有些不安,卻又帶點興奮。 這裡是城市著名的流鶯聚集地。色情產業也分三五九等,穿梭於此的性工作者屬於年紀較大、姿色較差,價格最實惠的那一種路邊小吃。 她出現在這個地方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論年紀、外貌、穿著,都彷彿和附近的流鶯來自不同年代。
Thumbnail
在我們一般人刻意想要視而不見的社會底層,這個名稱我們很熟悉但實則很陌生,藏匿在妖嬈粉妝表象背後的這群人,她們不但是社會中的最弱勢,而且還最被歧視。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從性到愛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從善到惡的故事,這是一個從過去到未來的故事,這是一個圍繞著人工智慧的犯罪奇想故事。 遺憾、災難、與圓滿,都從這個篇章開始。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個女人站在街邊左顧右盼著,她雙手交叉環抱住自己的腰,表情有些不安,卻又帶點興奮。 這裡是城市著名的流鶯聚集地。色情產業也分三五九等,穿梭於此的性工作者屬於年紀較大、姿色較差,價格最實惠的那一種路邊小吃。 她出現在這個地方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論年紀、外貌、穿著,都彷彿和附近的流鶯來自不同年代。
Thumbnail
在我們一般人刻意想要視而不見的社會底層,這個名稱我們很熟悉但實則很陌生,藏匿在妖嬈粉妝表象背後的這群人,她們不但是社會中的最弱勢,而且還最被歧視。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從性到愛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從善到惡的故事,這是一個從過去到未來的故事,這是一個圍繞著人工智慧的犯罪奇想故事。 遺憾、災難、與圓滿,都從這個篇章開始。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