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關於寫了超過十年才出版第一本書這件事

  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

  想了想應該還是貼這篇吧。


國中二年級

  當時我立志要成為小說家。

  那個時候很可愛、很天真,覺得只要努力寫文,說不定很快就可以出書出道了。

  國中時期很認真寫文,每天睡前都在想著劇情想到睡著,周末早上六、七點就起床趴在書桌前面在筆記本振筆疾書,寫到右手掌底都被沾成深藍色,右手中指也出現了筆繭。

  那是寫文的十多年來最開心的時期。

  雖然除了放在書架頂端十幾本筆記本和現在看來莞爾一笑的內容,並沒有實際成果。


高中時期

  我開始認真要成為小說家。

  那個時候逐漸理解現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卻也希望著在畢業之前可以出道。

  由於外宿的緣故,每天放學吃完晚餐就回到宿舍,一、兩個小時處理完學校作業之後就全部用來看文和寫文。

  學校附近剛好有一間書店和一間租書店,每天吃飯路過都會進去繞繞。偶爾站著翻書看完整本、偶爾憑運氣賭著封面是美少女的小說買回宿舍,期中、期末考的時候三點就放學了,總會泡在租書店,看著JUMP的大長篇作品;同時在寫文方面,平日每天至少寫上兩千字,假日每天最少寫上四千字。

  我也開始查詢出版社的徵稿資訊、比賽資訊。

  每年寒假和暑假都會分別寫完一本八萬字以上的新作,拿去參賽或投稿。

  那是一段相當充實快樂的時期。

  當時流行的輕小說、歐美文學和JUMP的大長篇漫畫都是在高中三年內看完,一周看的書加起來可能超過三十本。

  寫文方面也終於能夠寫出「現在看來算是勉強可以看的文章」了。

  話雖如此,比賽與投稿全軍覆沒,依舊毫無成果。

  

大學時期

  這個時候,我開始有些急了。

  覺得如果沒有辦法在這四年內取得成果,出社會工作之後可能就更沒有時間寫文,因此就更不可能成為小說家了。

  於是,我開始分析市面上流行的小說與比賽的得獎作品──無論名次,每一本都買下來認真翻看,研究著劇情主線、伏筆轉折與其中的元素,放棄國高中時期只寫自己想寫的作品,嘗試寫出「感覺評審想要的作品」、「感覺出版社想出的作品」。

  大學空堂的時間就泡在圖書館啃各種作品(主要是日本的輕小說與大眾小說)。

  待到宿舍的時候則是繼續寫文,差不多也是每個月最少三萬字的產出速度。

  每年的比賽固定會寫新作品參賽,其他時間如果有寫出其他新作品就扔日常投稿。

  話雖如此,比賽與投稿還是全軍覆沒。

  我還是沒有出書。

  當然啦,現在回頭去看自己當時的投稿作品其實都有各種問題,像是明明要徵單集完結作品的比賽卻投很顯然是好幾集架構的長篇作品,整體戲份比例和節奏都崩得莫名其妙,連個結局都沒有,被刷掉理所當然。或是作品內某些主題、設定現在看來很顯然具有爭議性或出版社不可能願意出,然而當時卻沒有意識到,甚至刻意放入更多偏激元素覺得這樣很讚(遠望

  不過這些後話等之後有機會再另外打一篇講。

  

畢業之後

  我還是繼續寫文。

  接著在寫了超過十年、筆電D槽的總字數超過五百萬字之後,我成功出書、出道了(笑

  第一本出的商業誌是《失落的榮耀篇章》。

  很榮幸由飛燕文創出版。

  直到現在依舊可以清晰回想起當初接到過稿信的時候我在房間繞圈子走了十幾圈依舊無法冷靜,雖然討論、簽約、修稿等過程都相當順利卻一直沒有實感,直到拿到實體書的時候才終於意識到自己達成了國中二年級在圖書館許下的夢想。

  自己成為小說家了。

  出道同一年,有幸得到評審垂青,我在POPO華文創作大賞獲得人生第一個獎項。

  其後更是相當幸運的,我在飛燕文創、POPO以及秀威資訊都陸續有作品出版、得獎、簽約。


  寫了超過十年。

  寫了超過五百萬字。

  我成為小說家了。

  

  認識的文友們有些正在朝著出書的目標努力,有些則已經達成出書成就了。

  在他們當中,我算是寫了最久、寫了最多字才出道的。

  目前還真的沒聽過有人寫得比我久、累積字數比我多卻還沒出道的。

  這點應該算是挺勵志的部分。

  在想說自己這次投稿又失敗了、這次比賽又落選的時候,如果知道有個人比自己失敗更多次、落選更多次之後才成功達到目標,應該會覺得不那麼得失落吧。

  在《家裡蹲兄妹》這部作品當中,主角的守君講過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雖然經常有人將寫作比喻成馬拉松,然而那是不恰當的例子。

  寫作並不是馬拉松,不是跑了42.195公里就算衝過終點、可以躺在地面休息的比賽。

  寫作應該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途」。

  途中偶爾會停下腳步休息,然而沒有所謂的終點。

  創作者會一直走下去,欣賞著旅程的各種風景,然後一直寫下去。



  當然了,我必須承認能否過稿、能否得獎有不少運氣成分。

  然而也都說是運氣了,自己無法控制,唯一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是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其他就順其自然了。

  《文學少女》裡面寫到「我認為所謂的作家就是像要一個人穿越窄門的孤獨職業。依賴家人或朋友,向讀者獻媚討好般的撒嬌性格,今後是無法作為作家生存下去的」。

  創作確實是孤獨的。

  即使偶爾很幸運有編輯願意提出建言、有讀者願意幫忙抓蟲、有繪師願意將書中人物畫成圖,這些都會令作者湧現莫大幹勁,然而作者終究必須獨自寫完一本書。

  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

  從序章第一個字到終章最後一個字都得親自打出來。

  《不起眼的女主角培育法》的英梨梨則是提到過「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去成為創作者,當一個普通的消費宅會更快樂、更輕鬆」。

  她說的其實也沒錯。

  在比賽死線前卡稿要硬擠出內容真的有夠痛苦,有時候大綱沒訂好花了好幾個月寫完的作品日後重看卻覺得沒有寫出自己想要的感覺甚至覺得怎麼這麼無聊,就不提嘔心瀝血的作品寫完之後能投的出版社和比賽都投完了卻全軍覆沒的最悲慘情況。

  最樂觀的速度一個小時寫一千字。

  不提卡稿、修改、潤飾、挑錯這些部分,一本八萬字的作品要80個小時才會寫完。

  80個小時是什麼概念?差不多就是家用主機的一款大長篇RPG主線破完的程度,或者是將行屍走肉從第一季追到第六季的程度吧。

  80個小時的成果最後只能夠放在D槽裡面,想想確實很感慨。

  我去打遊戲或追美劇不是更快樂嗎?

  而且80小時還是最樂觀估計,有時候寫了幾萬字又砍掉重寫;有時候需要大量的考據和查閱資料;有時候整晚都坐在筆電前面認真思索卻還是只打出幾百字,寫完一本小說花上100個小時、120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儘管如此,我還是會繼續寫下去。

  我想大部分的創作者也會選擇繼續走在通往窄門的漫長道路吧。

  每個人提筆創作的理由都不同。

  

  ──儘管如此,出書與得獎都只是「過程」,不是終點。

  

  這句話或許是結果論,也或許是我的倖存者偏差,不過畢竟那之後還是會繼續寫其他故事,不妨開開心心地寫吧。

  說句實話,《反方向攻略史上最大的地下城》這本作品是我在大學畢業之後寫自己開心的作品,寫之前完全沒有做參賽或投稿的規劃,甚至連大綱都很簡略。單純因為自己喜歡看異世界穿越題材,又剛好有靈感起頭就挖坑開寫了。

  一開始沒想過會變成超過百萬字的故事。

  一開始沒想過會在POPO得到這麼多讀者的支持。

  一開始更是壓根沒想過這本作品會得到飛燕文創的編輯給予機會,出版成實體作品。

  高中、大學時期搜索枯腸、絞盡腦汁為了得獎寫出來的作品落選了,然而單純自己寫得很開心的作品卻出書了......當然其中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啦,當初要放上POPO、繳交實體版稿子之前也都大修大改了一番,不過總得來講,這個也是某種機運。

  身為創作者能夠做的事情只有一直寫下去。

  持續往前邁步,在這場沒有終點的旅途途中等待不知何時會降臨到身旁的機運。

  只有這樣而已。

  最後感謝願意看完這麼多字的各位。

  如果同樣身為創作者,能夠從文章中得到些許鼓勵、激勵就太好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