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錫蘭 YouTube 影片,談談所謂的「內容搬運工」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看到錫蘭新上架的 YouTube 影片「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 有些感觸,也有些經驗跟想法,趁著午餐時間寫了一篇文章,蹭一下(欸)。


很巧的事情是,前陣子vocus 正在跟一些媒體重新洽談方格子直送 2.0 ,希望未來取用方在拿取內容時,媒體也能夠為了取用的內容付費,除了直接以內容計價外,在取用的內容中出現廣告,(而廣告的收益會再拆分回來給平台、創作者)也是一種形式。

同事跟我回報說說,其中一家大型媒體集團,對方編輯在會議上是這麼回覆的。廣告模式因為牽涉到不同部門,難度會比較高。如果是收費的話,希望價格可以降到我們提出的 1/3 甚至更多,因為:

直接到 PTT 等社群找話題改寫,流量更高,長官會認為為什麼要花這個錢。

驚訝嗎?其實還好。因為很多「自稱為媒體的媒體」,採用這種知識、內容搬運的模式,早就行之有年了,每天打開手機,你可以看到這種源源不絕的搬運內容。

內容搬運工文化是如何煉成的?

延續著上面談到的,我認為從流量的角度來看,這位編輯說的觀點其實並沒有錯。這個追求流量的產業鍊大概是這樣形成的:

  1. 長官 KPI 要流量
  2. 曾經努力想要產原創內容,結果沒有人看,被長官在會議上狗幹一頓
  3. 好吧,我嘗試去各大論壇、社團,作業抄一抄、改一改
  4. 哇!想不到效果很好,而且只要花我不到 30 分鐘耶
  5. 長官 KPI 要更多流量
  6. 好,我就給你搬運更多,一天 10 篇
  7. 無限循環

有流量就有廣告受益,嗎?

因為只要有流量,就會有廣告收益,所以才會形成這個結果。這件事情只對了一部分。廣告收益也是一種價值的結果,同樣的流量下,有人的收益可以是你的 10 倍,有的流量則是含金量低到不行。

原因很簡單,你既然是抄 PTT、抄 Dcard、抄爆料公社,別的媒體也在抄,對閱聽眾來說,今天抄的是不是你,根本一點都不重要。也就是說,你之於閱聽眾,可取代性非常高,可以說一點價值都沒有。既然沒有價值,那廣告收益怎麼可能會高呢。

raw-image

再說,閱聽眾難道不能直接去使用 PTT、Dcard 這一類的 UGC 平台嗎?這樣的知識、內容搬運工,不過是在賺取資訊的落差而已。雖然資訊的落差永遠都會存在,但至少在可見的未來,有部分可能會被科技逐漸剷平,這是媒體的風險。

舉例來說,不只媒體,有很多檯面上的創作者,甚至只是翻譯國外媒體、社群熱點,這樣的工作以後 AI 不能做嗎? AIGC 會比你慢嗎?


最低的水果摘完後

搬了內容後,食髓知味,進入到新的循環:

  1. 長官很開心,下令要更多流量,
  2. 既然搬運內容有流量,那我就搬更多內容
  3. 發現流量很大,但廣告收益的含金量沒有很高
  4. 簡單,那就一個吃不飽吃兩個,再榨更多的內容跟流量出來
  5. 從正職新聞記者、內容編輯改成不需要太多專業的「記者」工讀生繼續搬運

沒有辦法產出獨特的知識、經驗,選走了最簡單的路,最後越來越像是內容農場。這時候,有些媒體又會拐一個彎,主打自己有「媒體影響力」,大意是自己的覆蓋率很高,是老牌子的媒體,有一定的信任基礎,以此為基礎,跟企業兜售一整包的廣編、全行銷專案。

目前這樣的做法,我個人的觀察,以現況來說似乎是行得通的。左手拿著便宜、海量(但稀薄)的流量,右手拿著過去累積起來,純正、原汁原味的品牌,混在一起兜售。

然而 10 年後呢——仰賴廉價方式產製、搬運的內容,在新一代閱聽眾心中還能有多少信度?當那個舊有的信度(你說陰德值也好)消耗殆盡,而新的信度也建立不起來時,就是死亡交叉的開始。


現實、經營上的兩難

但實際上,誰不想做有頭有臉的事,又能賺到錢?

raw-image

點閱率跟流量就明擺著在那,我花了很久寫出來的原創,就是比不上我去隔壁棚抄改,這怎麼可以怪新聞媒體、怪記者呢?要怪就怪閱聽眾的胃口。

而也是有聰明的經營者,一邊用盡可能低價的方式,搬運內容、獲取流量,同時另一邊投注在有品質、原創的內容,或是另一個可能的第二成長曲線上。

類似的討論,這幾年也經歷過數次,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感覺都有點麻木了。個人是沒有什麼高見,只是把其中的困難點出。

You are what you vote and what you buy.

我還蠻認同這句話的,我只要看到有媒體發這種廢文,就立刻退追蹤。不是說自己多清高,而是我對自己不是很有信心啊(笑)。這種廢文很容易吸引人點擊,抽空滑個 60 秒,每天就有一分鐘過去了。

而每天身處的環境跟接收的資訊來源,會很大程度影響到一個人的視野和看事情的角度,能夠有意識降低這種噪音來源,當然砍一個是一個。

改變不了世界,可以改變自己,至少晚上睡覺的時候問心無愧。

avatar-img
16.7K會員
124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剝洋蔥 的其他內容
昨晚看到有格友詢問平台是否有針對「完讀率」進行計算上的調整,近期客服也經常收到來信,詢問我們如何決定版位的曝光內容,趁吃午餐的時候簡單說明。 vocus 8 月份的新增會員數,跟今年初相比,成長了將近一倍。每月的不重複訪客也差不多,這些都是是樂觀正向的數字(Server 費用也成長了,哭),不過在
前陣子看到某書店的闆娘,在社群媒體上曬自己拿著兩本米蘭昆德拉書籍的照片,看來是想蹭一下作家過世的議題,實則(我推測)要讓觀者覺得自己很有文藝氣質,想不到弄巧成拙,也一併把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誤當成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最後引來不少抨擊和嘲笑...
因應求職季,今天剛出爐的求職網調查,在社會新鮮人中,男性最想從事的職業第一名是 Youtuber ,女性則是作家。在創作者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下,老實說並不是特別意外的結果。 身為創作者經濟平台的執行長,似乎有需要來幫忙給新鮮的肝兒們打一點預防針。 全職創作者的好處 好處非常明顯,也是吸引新鮮人的原因
本季的品嚐菜單由我們專業的團隊精心設計,概念仍秉持著內容有價的精神,但試著更大膽跳脫過往的框架,從冷前菜再到甜點,融合了經典作法與華麗創新,總計超過 7 道菜式。 邁入中年大叔階段的主廚 David 身邊圍繞著年輕、充滿活力、合作緊密的團隊,此次的菜單大量由年輕的廚師們一起構思,並盡情揮灑專長...
vocus 近期有各路好手持續加入,其中既有立竿見影的剛需內容,但也不乏上述一類的創作者,曖曖內含光,簡易的整理出幾個類別。分類是自己隨手分的,而沒有放在此名單,不代表我不推薦,最簡單還是去看我個人的追蹤名單,然後順便追蹤我啊(笑)。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昨晚看到有格友詢問平台是否有針對「完讀率」進行計算上的調整,近期客服也經常收到來信,詢問我們如何決定版位的曝光內容,趁吃午餐的時候簡單說明。 vocus 8 月份的新增會員數,跟今年初相比,成長了將近一倍。每月的不重複訪客也差不多,這些都是是樂觀正向的數字(Server 費用也成長了,哭),不過在
前陣子看到某書店的闆娘,在社群媒體上曬自己拿著兩本米蘭昆德拉書籍的照片,看來是想蹭一下作家過世的議題,實則(我推測)要讓觀者覺得自己很有文藝氣質,想不到弄巧成拙,也一併把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誤當成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最後引來不少抨擊和嘲笑...
因應求職季,今天剛出爐的求職網調查,在社會新鮮人中,男性最想從事的職業第一名是 Youtuber ,女性則是作家。在創作者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下,老實說並不是特別意外的結果。 身為創作者經濟平台的執行長,似乎有需要來幫忙給新鮮的肝兒們打一點預防針。 全職創作者的好處 好處非常明顯,也是吸引新鮮人的原因
本季的品嚐菜單由我們專業的團隊精心設計,概念仍秉持著內容有價的精神,但試著更大膽跳脫過往的框架,從冷前菜再到甜點,融合了經典作法與華麗創新,總計超過 7 道菜式。 邁入中年大叔階段的主廚 David 身邊圍繞著年輕、充滿活力、合作緊密的團隊,此次的菜單大量由年輕的廚師們一起構思,並盡情揮灑專長...
vocus 近期有各路好手持續加入,其中既有立竿見影的剛需內容,但也不乏上述一類的創作者,曖曖內含光,簡易的整理出幾個類別。分類是自己隨手分的,而沒有放在此名單,不代表我不推薦,最簡單還是去看我個人的追蹤名單,然後順便追蹤我啊(笑)。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自媒體廣告投放很難有突出的效益,就是穩定的轉換,不會大好、但也壞不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成效,來自於各個小眾轉換的結果。  回想一下,這一兩年來你追蹤自媒體、你訂閱的YOUTUBER,身邊的朋友是不是都開始不太熟悉,有時候話題都不一定能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我的熱情能夠轉化為收入嗎?」「堅持理想與追求實際收益,是否註定是場拔河?」 相信許多創作者都曾有過這樣的掙扎。在這個自媒體滿天飛的時代,被各種「變現密技」、「流量秘笈」淹沒,卻忽略了內容創作的本質。大家好像都很賺錢,但...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常常看著自己的存款簿嘆氣,覺得當內容創作者根本就是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自媒體興盛,許多人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斜槓經營。 寫作和輸出文章雖然可能無法帶來實質收入,但能鞏固知識、融入生活、累積價值內容、串連知識和培養反射習慣。 本文探討這些行為的神奇力量。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通過自媒體經營提高電子商務網站的流量。自媒體經營包括內容行銷和各種流量導入策略,並提醒營業者對成本和轉換率進行慎密的計算。最終,通過整合廣告流量、匯入自媒體流量和自然流量,以及提升提袋率和客單價,可以塑造出一個完整的營業計算公式。
Thumbnail
本文繼上集探討自然流量,本篇將討論付費流量。除了關鍵字廣告、媒體採買等,著陸頁的設計對轉化率決定性,需注意提高消費者購買慾望、信任建立、優化設計等。
Thumbnail
在舊時的認知,授課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成就與經歷非凡,爬到了這個位置,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創造了,但在現代,卻是不一樣的局面,這其實反映了現實的職場出現了一些狀況。
Thumbnail
如果有在接觸行銷或者網紅相關的訊息,多半會信奉一個道理: 「流量可以帶來錢潮!流量越多越好!有流量就有錢!」 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Yes and no。 就我的觀察,真正能透過流量、點閱率賺到錢的,都是那些真正有認真在思考「流量如何變現」的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自媒體廣告投放很難有突出的效益,就是穩定的轉換,不會大好、但也壞不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成效,來自於各個小眾轉換的結果。  回想一下,這一兩年來你追蹤自媒體、你訂閱的YOUTUBER,身邊的朋友是不是都開始不太熟悉,有時候話題都不一定能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我的熱情能夠轉化為收入嗎?」「堅持理想與追求實際收益,是否註定是場拔河?」 相信許多創作者都曾有過這樣的掙扎。在這個自媒體滿天飛的時代,被各種「變現密技」、「流量秘笈」淹沒,卻忽略了內容創作的本質。大家好像都很賺錢,但...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常常看著自己的存款簿嘆氣,覺得當內容創作者根本就是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自媒體興盛,許多人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斜槓經營。 寫作和輸出文章雖然可能無法帶來實質收入,但能鞏固知識、融入生活、累積價值內容、串連知識和培養反射習慣。 本文探討這些行為的神奇力量。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通過自媒體經營提高電子商務網站的流量。自媒體經營包括內容行銷和各種流量導入策略,並提醒營業者對成本和轉換率進行慎密的計算。最終,通過整合廣告流量、匯入自媒體流量和自然流量,以及提升提袋率和客單價,可以塑造出一個完整的營業計算公式。
Thumbnail
本文繼上集探討自然流量,本篇將討論付費流量。除了關鍵字廣告、媒體採買等,著陸頁的設計對轉化率決定性,需注意提高消費者購買慾望、信任建立、優化設計等。
Thumbnail
在舊時的認知,授課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成就與經歷非凡,爬到了這個位置,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創造了,但在現代,卻是不一樣的局面,這其實反映了現實的職場出現了一些狀況。
Thumbnail
如果有在接觸行銷或者網紅相關的訊息,多半會信奉一個道理: 「流量可以帶來錢潮!流量越多越好!有流量就有錢!」 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Yes and no。 就我的觀察,真正能透過流量、點閱率賺到錢的,都是那些真正有認真在思考「流量如何變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