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世界文化遺產富士山巡禮

有人形容尖聳如朝天之槍的槍岳是日本「山友」一生必爬的山,而象徵日本的富士山則是日本「人」一生必爬的山。意思是:在日本,即使不是爬山咖的人,也會把登富士山列入人生清單(bucket list)中。我於2023年七月底完成槍岳表銀座縱走之後,續登富士山,對於這樣的形容非常贊同!

台灣的玉山、日本的富士山以及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山(神山)被譽為東亞三大名山。京那巴魯山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而日本的富士山則是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樣是名山,為什麼玉山沒有列入世界遺產,而神山和富士山則分別列入不同類別的遺產呢?玉山很委屈的是因為台灣不屬於聯合國的會員國,因此無緣入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而富士山被列為文化遺產而非自然遺產則需要細細說明了。

富士山山形優美,但是以自然的特色來說,富士山的獨特性不見得符合自然遺產的要件,但她在日本文化上所扮演的重要性,卻是無可否認的。富士山被視為靈性的場域,也是藝術啟發的來源。日本花了21年的時間爭取將富士山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終於於2013年獲得聯合國的認可。

根據網路資料,富士山被選為世界遺產的原因如下:

「終年山峰皚皚白雪的富士山,激發許多藝術家和詩人的創作靈感,而且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也是日本人民朝拜的名山。」

「富士山雄偉的山勢和間歇的火山活動所令人感到的讚嘆,已轉化為神道教和佛教結合以及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

「富士山為19世紀初期的藝術家提供創作靈感,而他們的形象作品超越了不同文化的界限而讓全世界得以認識富士山,進而對西方藝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在以富士山為主角的藝術創作中,最知名的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稱為富獄三十六景。我之前去日本京都時,買了一條手帕,剛好就是這三十六景中的第一景「神奈川沖浪裏」。聽說這圖案將出現於2014年的日本新鈔中,我不禁小小的得意自己的眼光。(當時買時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遠方那微露出的富士山頭)

富獄36景中最知名的「神奈川沖浪裏」

過去富士山是修行人士的參拜場所,而近代登富士山膜拜「御來光(山頂的日出)」或「鉢巡(繞行火山口一周)」也成為一般人的人生心願,因此每年夏天短短兩個月的開放時間,約有20萬到30萬人攀登富士山。今年是疫情開放出國的第一年,身邊不少山友莫不把登富士山視為疫後海外登山首發,而我也終於一償疫前就許下的宿願,體驗富士山登頂。

雖然不少人抱怨富士山在山下看比在山上看美、登頂途中人群雜沓似菜市場、下山踢火山爍石塊踢到厭世,我仍要說登富士山是非常美好且值得一再回味的登山經驗。山下湖景一路相伴、山屋主人的職人精神、御來光的感動、火山口繞行的新奇、踢火山爍石塊的步步為營,若要問我的建議,我要說這是值得列入人生清單的一座山。(另外提醒:富士山登頂是登山行程,不是觀光行程,實踐人生清單事先要做好體能的準備)

在五合目下車展開兩天一夜的登富士山行程,在商店內買好烙印的短棒

日本人花了21年才爭取到,今年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十週年


領隊說明今天的登山路線

登山前要把鞋子擦擦,以免外來植物種子被夾帶進去


登富士山一共有四條路線,我們登的是挑戰性沒這麼高的吉田線(不過也夠挑戰了)

禁止不在山上過夜的單攻(彈丸登山)

真正有氣魄且正宗的是要拿這長木棍上山烙印,不過自從飛機的行李長度有限制之後,我們這些國際山友,就只能買短木棍才可攜回國了


中午吃過午餐出發,一路山下湖景相伴

進住七合目的山屋,花小屋是吉田線最靠近五合目,但也意味著明早要從比較低處開始爬.....

山屋一如傳說中的潔淨、有秩序;山屋主人一臉肅穆說明住宿山屋規矩

從一絲不苟的烙印過程,山屋主人的職人精神展露無疑

我的第一個山屋烙印

夜間起來如廁,花小屋門聽整晚燈火通明,旅人早早入睡,而山屋主人通宵未眠坐等第一批出發的旅人起床,

凌晨12:10出發,頭燈戴好、鞋帶綁好

雞未鳴就起的旅人,這就是傳說中的富士山菜市場場景

回首望山下夜景

第一道晨光


只能偶爾回首欣賞御來光,還是得努力往上爬

太美了!即使登頂在望,還是先停下來拍照吧!

鳥居到了也表示登頂不遠了!但是呼吸越來越喘了,舉步維艱!


終於來到十合目的淺間大社了

登頂大合照,好開心啊!

火山口繞行(缽巡),比想像中的要大圈很多

副領隊的慧眼:完美的等邀三角形

與富士山倒影合影

登頂劍峰,這才是最高點3776公尺,後面長長的人龍是排與標示排拍照的

自己覺得很滿意的構圖,誰說山上的景不美!


下山了


火山爍石好難走啊!


壓土機來回壓平爍石

隊中的帥哥在最後兩公里花了2萬日幣棄甲坐上"Uber",下山之後他連稱值得─在富士山上騎馬的經驗可以說上很多年吧!

剛好遇到要上山的幼兒,看起來是幼兒園大般的年齡。猜測是從五合目走道七合目,但即使是這樣,對五歲的幼兒仍是艱鉅的,可見日本的登山教育從幼兒就開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呂偉白的忘機書房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