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個重點,零基礎也能看懂中醫的奧妙(三):中醫的疾病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西醫認為人會生病可能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遺傳、飲食習慣等所致,但中醫認為人會生病有以下原因──

  1.六氣轉化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自然界不同的氣候變化,被稱為「六氣」,只要六氣平衡消長,便能創造出適合生物生的環境,人也就不易生病。但氣候變化異常,六氣不及、太過、異常或變化急遽,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就可能導致疾病發生。此時由六氣便轉化成的致病因素,中醫稱之為「六邪」(統稱為外邪),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2.內生五邪:指疾病發展過程中,氣血津液和臟腑生理能出現異常,產生類似風、寒、濕、燥、火等所致的病理現象。由於是人體內部出現的矛盾,故稱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統生為五邪。

3.飲食失宜:中醫認為五穀可以養身,並藉五果、五菜及五畜的輔助益氣生精,提高身體防禦能力,然而一旦飲食不當,有以下情形,也會導致人體生病──

a.過飢:吃得不夠會使氣血生化失調、臟腑失養,導致正氣不足,人體防禦力下降,容易遭到外邪侵襲。若長期過飢,還會損傷脾胃之氣,導致胃痛。

b.過飽:飲食過度,其量超過脾胃的消化能力時,食物便會在胃中滯留,而使人出胃脹、嘔吐、瀉肚子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傷及脾胃,導致功能失常而聚濕生痰,引發肥胖、糖尿病或心脈痹阻(閉阻之意,如心悸、胸部憋悶疼痛)等疾病。

c.飲食不潔:意即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導致胃部疾病,可能是嘔吐、胃脹痛、腹瀉等症狀,甚至可能引起寄生蟲病。或誤食有毒物質,中毒出現頭暈、嘔吐、幻覺,嚴重的話還可能昏迷或死亡。

d.飲食偏嗜:就是偏好某種性味的食物,包括偏嗜寒熱及五味。寒熱適中才是良好的飲食,過度偏食生涼之物,容易傷及脾陽氣,而出現腹瀉、四肢冰涼等症狀。過度偏食溫熱之物,容易導致胃腸積熱,而有口渴、腹脹、便祕等症狀。

e.偏嗜五味:五味即酸、苦、甘、辛、鹹,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偏好某種性味的食物,容易導致該臟的臟氣過盛,傷及所勝之臟。中醫說,肝勝脾、心勝肺、脾勝腎、肺勝肝、腎勝心,所以肝病患者要禁食辛味食物,以防肝臟受損。此外,氣血筋骨有疾病時,也有五味的禁忌: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

4.七情致病: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情緒都是正常表現,但若太過或不及,使得人體無法調控時,就會傷及臟腑,產生相應的疾病。而「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例如思傷髀,有些人因過度擔憂工作進展,而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功能。

5.痰飲和瘀血致病:痰飲為水液代謝過程發生障礙時的產物,分為有形和無形,有形的痰飲肉眼可見,例如能吐出口的痰,無形的痰看不見,但可藉由某些外在表現推知,譬如脈象為滑脈,或舌頭上有厚厚的白苔。而痰飲因無法為人體所利用,會導致各種疾病,例如痰飲停留在肺時,會使人咳嗽或氣喘、痰飲侵蝕心時,可能使人神志失常、意識不清,常見的中風以中醫觀點來看,有部分原因就是痰飲造成的。

  瘀血是由於血液運行時出現障礙,使血液凝滯而形成的病理產物,舉凡氣滯、外傷、氣虛、血寒、血熱,都可能導致瘀血的產生。瘀血患者通常會覺得身體某個地方刺痛,且疼痛位置是固定的,按壓患部時會增痛,有皮下腫塊或局部青紫,臉色、唇色、舌頭、手指甲發紫發暗,皮膚粗糙乾燥到起皮屑,甚至有鱗片狀情形,腳後跟開裂等現象,中醫師為患者把脈時,會有澀脈之感。


照片出處:https://blog.hamibook.com.tw/%E6%9B%B8%E6%91%98%E7%B2%BE%E9%81%B8/%E6%BC%A2%E6%96%B9%E6%B1%BA%E5%AE%9A%E7%89%88%EF%BC%9A-%E5%9C%A8%E8%97%A5%E6%88%BF%E8%83%BD%E8%B3%BC%E8%B2%B7%E7%9A%84201%E5%89%87%E4%B8%AD%E9%86%AB%E8%99%95%E6%96%B9%E5%AE%8C%E5%85%A8%E8%A7%A3/?p=180370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醫有以下幾個基本概念── 1.陰陽的概念: 中醫陰陽源於古人自然界萬物的觀察,以相對的概念來解釋很多事物,並將之應用在治病與養生── a.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例如夜晚屬於陰、白天屬於陽,秋冬屬於陰,春夏屬於陽,屬陽的物質靈動活潑,能推動生命活動運行、屬陰的物質特點為靜止。
小慶是個在台北長大的年輕人,高二暑假,他第一次到屏東鄉下探望當中醫的爺爺,由於南部天氣熱,小慶買了很多可樂和冰品。第二天早上,爺爺去叫他起床時,發現他竟無力起床,他說自己從凌晨就開始發冷、發熱、頭痛、全身痠痛、腹脹腹痛、上吐下瀉。 爺爺這才發現房間空調溫度設在18度,圾垃桶裡還有多冰棒袋子和可樂罐
2009年,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就職晚宴上,第一夫人蜜雪兒以一襲白色單肩連身禮服,引起眾人矚目,而這套豔驚四座的白色禮服便是出自台灣設計師吳季剛之手,當時的他年僅26歲。吳季剛的崛起並非偶然,早在他18歲時,便已是知名玩具設計公司的創意總監,2006年於紐約自創「Jasson Wu」服
10.為了讓獨生子女早一點適應群體生活,就應早點送入學校讀書? 許多家長擔心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可以相處學習,會被家裡養出皇帝病、公主病,因而認為應該將孩子早點送進學校,讓他跟同儕互動。其實不然,因為孩子若已長期習慣一個人,一下子進入團體生活,可能會不知所措,反而容易進入自我中心的世界。   
小雯一直是個安靜的孩子,到了兩歲都還不會說話,只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沒人聽得懂她在說什麼,甚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小雯的爸媽很擔心,但小雯的奶奶卻說:「沒關係啦,大隻雞晚啼,她現在才兩歲而已,你(小雯爸爸)也是五歲時才會說話,她跟你一樣啦,小孩子讓她順其自然,不用管她啦!」
   中醫有以下幾個基本概念── 1.陰陽的概念: 中醫陰陽源於古人自然界萬物的觀察,以相對的概念來解釋很多事物,並將之應用在治病與養生── a.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例如夜晚屬於陰、白天屬於陽,秋冬屬於陰,春夏屬於陽,屬陽的物質靈動活潑,能推動生命活動運行、屬陰的物質特點為靜止。
小慶是個在台北長大的年輕人,高二暑假,他第一次到屏東鄉下探望當中醫的爺爺,由於南部天氣熱,小慶買了很多可樂和冰品。第二天早上,爺爺去叫他起床時,發現他竟無力起床,他說自己從凌晨就開始發冷、發熱、頭痛、全身痠痛、腹脹腹痛、上吐下瀉。 爺爺這才發現房間空調溫度設在18度,圾垃桶裡還有多冰棒袋子和可樂罐
2009年,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就職晚宴上,第一夫人蜜雪兒以一襲白色單肩連身禮服,引起眾人矚目,而這套豔驚四座的白色禮服便是出自台灣設計師吳季剛之手,當時的他年僅26歲。吳季剛的崛起並非偶然,早在他18歲時,便已是知名玩具設計公司的創意總監,2006年於紐約自創「Jasson Wu」服
10.為了讓獨生子女早一點適應群體生活,就應早點送入學校讀書? 許多家長擔心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可以相處學習,會被家裡養出皇帝病、公主病,因而認為應該將孩子早點送進學校,讓他跟同儕互動。其實不然,因為孩子若已長期習慣一個人,一下子進入團體生活,可能會不知所措,反而容易進入自我中心的世界。   
小雯一直是個安靜的孩子,到了兩歲都還不會說話,只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沒人聽得懂她在說什麼,甚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小雯的爸媽很擔心,但小雯的奶奶卻說:「沒關係啦,大隻雞晚啼,她現在才兩歲而已,你(小雯爸爸)也是五歲時才會說話,她跟你一樣啦,小孩子讓她順其自然,不用管她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氣功六邪:    人類萬物皆是順應天地與四季氣候的律動而生存。自然界中,有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氣」。若氣候異常,像是近年產生酷暑、暴冷等反常現象,已經超出人體可以適應的限度,此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原本的「六氣」就會變成是「六邪」。六邪是否能侵犯人體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三三八:「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飲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因為胃已經寒掉了,食物無法消化,「心中溫溫」,胃裡面難過,「欲吐復不能吐」,想吐又吐不出來,因為心陽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少陰證患者下利六七天了,「小便不利」,三焦水道循環不通,「咳而嘔,渴」,單純的嘔是少陽證,渴是陽明證,除了陽明燥屎完全堵住腸道,造成只容許水、津液通過的下利之外,是不會有下利不止的情況,「心煩不得眠者」,夜晚睡不著,代表有虛熱在頭面,這熱從哪來?口渴、小便不利會令人聯想到「五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認為,減重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脾胃」和「痰濕」。 這些因素是有關連性,並會影響人的體重。 什麼是「脾胃」? 中醫學中的「脾胃」是指消化功能和能量代謝的基礎,同時也與人體的免疫力、氣血生成及運行、水液代謝等功能有關聯。 脾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核心。脾臟負責消化、吸收
Thumbnail
⭕氣功六邪:    人類萬物皆是順應天地與四季氣候的律動而生存。自然界中,有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氣」。若氣候異常,像是近年產生酷暑、暴冷等反常現象,已經超出人體可以適應的限度,此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原本的「六氣」就會變成是「六邪」。六邪是否能侵犯人體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三三八:「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飲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因為胃已經寒掉了,食物無法消化,「心中溫溫」,胃裡面難過,「欲吐復不能吐」,想吐又吐不出來,因為心陽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少陰證患者下利六七天了,「小便不利」,三焦水道循環不通,「咳而嘔,渴」,單純的嘔是少陽證,渴是陽明證,除了陽明燥屎完全堵住腸道,造成只容許水、津液通過的下利之外,是不會有下利不止的情況,「心煩不得眠者」,夜晚睡不著,代表有虛熱在頭面,這熱從哪來?口渴、小便不利會令人聯想到「五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認為,減重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脾胃」和「痰濕」。 這些因素是有關連性,並會影響人的體重。 什麼是「脾胃」? 中醫學中的「脾胃」是指消化功能和能量代謝的基礎,同時也與人體的免疫力、氣血生成及運行、水液代謝等功能有關聯。 脾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核心。脾臟負責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