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師生之間的哲學探討


一年,我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我和我的班導師時常探討「哲學」性的話題;

如今再回頭品味當時的對話,又有另一番感受。


2018年跟我老師的談話

我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師,想跟你聊上個話題;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在這兩個禮拜,我一邊感受著「個體」在人生中那所謂使人成長、蛻變所帶來的痛苦。 同時一邊思索,若人生的意義是在於每一個「個體」自我的體驗及對生命所得出的結論,那其實非常虛偽,因為這樣無非就是為了穩定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而產生的社會結構及各種「實際非一致」的道德規範,從而表現了類似於傳承的概念;人生,在世俗的眼裡,是將死亡作為生命的終點,邁向死亡的路上,以不破壞既往留下的「傳承」來展現自我的重要性。

我認為,一切的發生,圍繞著自我所做出的抉擇,而自身的抉擇,帶著我們進入各種環境。

痛苦來自於沒能力馬上解決問題,以及在問題解決前,還必須承受周圍的人們從各自的角度來評論並貼上標籤的行為。

或許對於解決問題,以及對所作的抉擇負責的行動,是不需要延襲一套來自眾人於多數方所要求並規定的模式來進行。


我發現,一切情緒的變化,皆由自我出發,起初都是美好的;美好的情緒碰上我們不能夠理解及認同的事情時,因為無法抵抗,且需在順從的過程中被迫改變自我,一旦自己沒辦法認同自己時,情緒會開始變得壓抑。


我總結出的觀點是:

每個人所做的決定,都是為了透過體驗未知而獲得經驗,進而讓自己成長;因著每個決定的目的,是線性向未來發展的一個過程,說明了人在生命中沒有對錯,縱使是自我終結個體生命,最多只能說是當下的「人生」結束,生命卻是又一個開始;而這個開始,早在最初做決定時,就已經同時存在了,只是藉由「人生」來留下生命在前往未來的軌跡。


由此,我認為人活著是為了明白死亡,為了從明白死亡而活著,重視自己、愛自己,並且因著愛人如己,使得人在情緒上的影響所產生的群體意識是美好並有助於向前走的發展,那麼我相信,每一個生命的結束,形式不論如何,都是自然的。




我班導老師回道:


賀,我從小就在追求人生的答案,我特別在意什麼才是「真的」,我要一個絕對真實的答案。


每個個體在自身生理與心理條件限制之下,循著基因中的某種「向性」,在客觀條件允許下,不斷線性地向前,去經歷自己所「選擇」的某種人生向度。

然後在每個階段,試圖感受到某能讓自己活下去的依靠,可能是身體或心理的依靠。

這一個線性的發展,不會離開自己原初被預設的先天氣質相差多遠。


我們會在每個人生的十字路口總結之前的感受,給予自己一個活下去的動力。


一路上我們變老, 體會到生命的有限無法改變,然後沮喪地度日,或者決定好強地逼迫自己去信仰一種可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所謂的積極的、正向的生存活動,逼自己不去感受或思考人生有盡的憂愁。

萬物皆是物理的(physical)



人到底有沒有自由,我會說有一點,但範疇其實並不大。大地以萬物為芻狗,萬物都是如此被生成,然後邁向結束的。


每個人找到支撐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會有不同,但賀您所說的「人活著是為了明白死亡,為了從明白死亡而活著,重視自己、愛自己,並且因著愛人如己,使得人在情緒上的影響所產生的群體意識是美好並有助於向前走的發展……。」


是很好的一種您賦予人生的意義。


文末,想與您共勉最近聽到受用的一句話: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活著的人都有病:沒毛病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