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婆夷影音頻道 關於「鏡.早知道」的回應:
唐太宗之悼魏徵:「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之於我人,誰能夠以己為鏡呢?
感謝你的回應,以下容本人以淺薄的見識嚐試著回答。
背景:
中國唐朝(618年–907年)被廣泛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時期之一,特別是在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的統治下,而魏徵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他是唐太宗的宰相。不過一段「雙向奔赴」的關係,因為有李世民對於賢士的重視還有魏徵以後世評價為其: 直言不諱、忠誠、敏銳的洞察力、優秀的行政能力和不妥協的品格,使之成為李世民的唐朝盛世的重要推手。(當然這個說法只是一個面向)
但不可否認,李世民對魏徵是真的愛過…咳咳,我的意思是,上面之所以會有這段話,是因為在魏徵病死後,李世民悲痛不已而寫下的,總之,他們倆的確是歷史上少有的「君臣共治」的例子。
好了,背景就在這上面了,我們知道了這句話來出處以後,首先第一個問題是:
我認為是的。(顯然李世民也按Like表示同意)
從效率來看,以人為鏡確實是一種極為高效的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方式。這不僅因為人類具有社會性,更因為我們的大腦結構使我們具有極強的模仿和同理能力。
從小嬰兒階段就非常明顯。嬰兒以「父母為鏡」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或照護者來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會行為,這不僅降低了學習成本,也加速了學習過程。
鏡相神經元(Mirror Neurons)在後頭接力,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行為,這一點在人際互動和社會適應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些神經元的存在讓我們能夠更快地理解和適應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規範,從而提高我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機會。
再來是人類特有的高度結構和語法規則的語言能力,這一項更是讓「以人為鏡」的效率和深度可達到更高的層次和多維,通過語言,人和人之間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交流。這不僅表現在信息的傳遞,還體現在我們對抽象和複雜概念的掌握與討論能力。當我們選擇某個人作為榜樣或者鏡子時,這種語言能力使我們能夠超越表面行為和外在特質,深入到他們的內在世界。我們不僅能夠學習他們的行為模式和成功策略,更能理解他們的思維邏輯、價值觀和甚至信仰。
這樣,我們不僅是在模仿一個外在的模板,而是在理解一個完整的人,這對於我們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難以估量的價值。這一點在墨子的觀點中有所反映,他說:“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寶貴的教訓,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句話也與李世民的話相重疊的。
好,以上是回答是關於該不該該「以人為鏡」,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以誰為鏡」了。
在這個問題上,我推崇要花心,我們的那面鏡,應該要容納很多人。
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和多元。
我們都同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同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最理想的狀況是能夠從多個方面、多個人身上找到值得學習和模仿的地方。
顯而易見的道理:
在職場,就找同業成功人士 ; 在學生,就去巴(結交)學霸 ; 需要學術成就,老師和優秀的同儕是你鏡子的人選,你也可以以歷史人物或在某方面有特天份/勤奮取得成功的人為鏡。總之,它必須強於自己,畢竟如嚴羽所說,"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如果不知道要找誰下手入鏡,找個最強的,絕對是硬道理。
除此之外呢?
這一語境並不僅僅是關於外貌或物質層面,它更是一種內心的反思和審視。當我們攬鏡自照,在意的是髮型裝扮?氣血面容如何?還是留意自己是否心平氣和?是否覺得三年日沒讀書了,還真有些面目可憎?有沒有莊子說的"緣督以為經"?
除了會看到自己的外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過程來觀察和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我們中庸了嗎?我們獲得對自己的絕對掌控?(莊子在旁邊補上一句說"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一邊肯定自己的優點和價值,不亢不卑,具備critical thinking,同時不讓ego膨脹。
一邊平衡外界的評價,有錯有失有缺,又願意適當調整。
正是在一次次自「自己為鏡」的時候,不斷地自我反思和調整、審視內心,我們才能找到那個"中庸"的彼岸,如果我們不願意或者不敢面對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也無法真正地了解和改進自己。所以,「以自己為鏡」不僅是一個方法,更是一種勇氣,一種願意面對和改變自己的勇氣。
這裡的敵人是一種概念,可以簡單的理解為: 與你相反的,你所不能容的觀點/角度/想法,都是你敵人(畢竟我們誰都比較喜歡認同/喜歡/支持/想法相同的人),而要是能夠「以敵入鏡」實際上有機會學習到自己可能沒有考慮過的觀點或方法。這需要一種先進的思維能力,即能夠接受和處理與自己觀點相反的信息,而不會讓自己陷入情緒的困擾或認知的僵化。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否同時在頭腦中持有兩種相反的想法,並且仍然保持運作的能力。
來自F. Scott Fitzgerald創作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台灣曾上映此電影"大亨小傳"。
雖然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想說,但今日乏了,就此別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