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192期收錄Umav的投稿〈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新使者》192期收錄Umav的投稿〈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

社會要全民原教,校園要全民原教,教會當然也要全民原教。

# 國家宣示下的社會主流

# 校園裡的原住民歧視

# 自嘲包裝裡不忍卒視的現實

# 你說你又沒有推他

歧視,意味著有人沒被平等對待。而台灣是一個致力消除歧視的國家嗎?

  2022 年 12 月,行政院發表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縮寫為 ICERD)的首份國家報告。今年 8 月 19 日則首度舉行「ICERD 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人權會委員鴻義章督辦並撰寫關注原住民族的人權議題。

  雖然以國家高度發出關注族群平等的倡議,但諷刺的是,電視綜藝節目,以及在脫口秀、自媒體網紅圈也一度吹起以族群歧視「炎上」的風氣。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類型節目或表演,如果當代主流媒體仍然肆無忌憚輸出這種對白跟互動給受眾,不僅可能使年輕人認為如此肆意開玩笑是可行的,更使得台灣以國家高度所做的族群友善宣示聽起來如同笑話。

  因此,有別於迎合流量的消費族群身分,能夠倡議族群友善,以及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批判論述,更應該要努力曝光。這是版主也一直努力在做在學習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


raw-image

收聽:

umav如何了!EP46在分析了一首爆紅歌曲之後:可不可以回應一下下就好

貼文:

〈當需要默契的「歪歌」成為爆紅神曲〉


新使者雜誌主要在做神學、教會跟社會議題的反省與對話。紙本刊物可以購買,也可先掃描QRcode進入網站閱覽已公開的內容。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41會員
110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的中一中諧音歧視原住民文案和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事件是一個縮影,更長期以來是國家政策和教育端乃至於家庭教育對於族群友善素養的忽視。這一集是這些事件後的感受,同時在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上面我們也有相關倡議與心得。 身在大學校園的樂鍇教授,於2018年與教育部開會時,即提起應將全民原教的
收聽Umav如何了!EP99 鴻義章Upay Kanasaw|人權台灣!一起認識ICERDx原住民族獨立評估意見
2023年10月10日跟三位台灣的原住民學者線上交流,覺得很榮幸也很開心。當集其實是檢視蔡英文政府近年的原住民族政策,中間有一段是call out原住民青年來談青年有感的話題。 我們談到了族文正名、原住民身分法、身分認同焦慮以及自媒體響應族群主流化的心得。
這一集有熱騰騰的新科人類學博士,笑聲笑容都甜甜的 Eliana 來跟我們解說「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的民族誌電影單元! 我也問了Eli很多問題,我問她新媒體跟自媒體差別是什麼,我也問她當人類學者的意義是什麼⋯⋯ 來賓|Eliana Ritts 李愛娜(紐約大學人類學博士)
來賓|金其琪(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自由撰稿人) 「我們都是在很小的日常的實踐當中,可以看到這些衝突,然後你可以去尋求的和解,或許是看似很小很小的一面。這三部片子就是在講很小很小、非常非常細微的人際互動。」
泰雅族知識研究中心 線上會議 (每天來點布農語啊!2023/3/3發文) 因為|空拍機上帝視角發言?片面置喙,部落回應那篇貼文而被邀請來參加線上會議,但因為前面耆老和學者跟研究生都已經針對泰雅族文化和鎮西堡部落有很深入的專業跟報告,到了我這一段,我直接從我如何用自媒體做社會對話接下去講……
今年的中一中諧音歧視原住民文案和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事件是一個縮影,更長期以來是國家政策和教育端乃至於家庭教育對於族群友善素養的忽視。這一集是這些事件後的感受,同時在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上面我們也有相關倡議與心得。 身在大學校園的樂鍇教授,於2018年與教育部開會時,即提起應將全民原教的
收聽Umav如何了!EP99 鴻義章Upay Kanasaw|人權台灣!一起認識ICERDx原住民族獨立評估意見
2023年10月10日跟三位台灣的原住民學者線上交流,覺得很榮幸也很開心。當集其實是檢視蔡英文政府近年的原住民族政策,中間有一段是call out原住民青年來談青年有感的話題。 我們談到了族文正名、原住民身分法、身分認同焦慮以及自媒體響應族群主流化的心得。
這一集有熱騰騰的新科人類學博士,笑聲笑容都甜甜的 Eliana 來跟我們解說「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的民族誌電影單元! 我也問了Eli很多問題,我問她新媒體跟自媒體差別是什麼,我也問她當人類學者的意義是什麼⋯⋯ 來賓|Eliana Ritts 李愛娜(紐約大學人類學博士)
來賓|金其琪(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自由撰稿人) 「我們都是在很小的日常的實踐當中,可以看到這些衝突,然後你可以去尋求的和解,或許是看似很小很小的一面。這三部片子就是在講很小很小、非常非常細微的人際互動。」
泰雅族知識研究中心 線上會議 (每天來點布農語啊!2023/3/3發文) 因為|空拍機上帝視角發言?片面置喙,部落回應那篇貼文而被邀請來參加線上會議,但因為前面耆老和學者跟研究生都已經針對泰雅族文化和鎮西堡部落有很深入的專業跟報告,到了我這一段,我直接從我如何用自媒體做社會對話接下去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
Thumbnail
柯文哲與新住民分享臺灣對於移民的獨特定義,強調只要在臺灣生活並認同臺灣,就是臺灣人。他也提出瞭解決臺灣少子化和新住民問題的觀點。新住民也提出希望能夠獲得與原住民相同的權利,包括法律和健保上的支援。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
Thumbnail
柯文哲與新住民分享臺灣對於移民的獨特定義,強調只要在臺灣生活並認同臺灣,就是臺灣人。他也提出瞭解決臺灣少子化和新住民問題的觀點。新住民也提出希望能夠獲得與原住民相同的權利,包括法律和健保上的支援。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