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v特稿〈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新使者》192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新使者》192期收錄Umav的投稿〈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全文:

作者/Umav Ispalakan (《少年新眼光》主編,南神神學院神學碩士,原住民族議題播客《Umav 如何了!》製作人)

國家宣示下的社會主流

8 月 1 日是台灣紀念原住民族正名的節日,8 月 9 日則是聯合國制定的世界原住民族日,8 月是一個值得再次思考、檢視原住民族權利是否足夠平等的時刻。 國家宣示下的社會主流 歧視,意味著有人沒有被平等對待,而台灣是一個致力消除歧視的國家嗎?2022 年 12 月,行政院發表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縮寫為 ICERD )的首份國家報告。2023年 8 月 19 日則首度舉行「ICERD 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國家人權委員會根據其職權對該報告提出了獨立評估意見。

其中,人權會委員鴻義章督辦並撰寫關注原住民族的人權議題,特別強調幾個重點,包括:土地及自然資源、身分、姓名、工作、教育、住房、獲得公共衛生、醫療社福權利,以及平等參與文化權利。

 雖然以國家高度發出關注族群平等的倡議,但諷刺的是,同時期在影音平台上架、擁有 132 萬網路訂閱的電視綜藝節目《綜藝大熱門》某集,還是看到原住民藝人除了刻板地擔綱講「部落笑話」的角色,主持人吳宗憲更在鏡頭前說:「原住民他們就是很樂天知命又知足,今朝有酒今朝醉,看到有酒就把它喝光光。」而另一位有原住民血統主持人 Lulu 還幫腔:「有喔,現在已經 shot 到有點暈。」接著吳宗憲繼續喊出節目標題:「婚喪喜慶都是好快樂『的啦』!」

吳宗憲:「原住民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主流電視節目主導著台灣人通俗的娛樂風氣,這類型節目和藝人能有那麼高的觸擊率和觀眾指標性,就意味「主流」真是如此嗎? 除了主流電視節目,近年在脫口秀網紅圈也一度吹起族群歧視、「炎上」的風氣,例如頻道《歐耶老師》在一場以〈原住民教我的事〉為主題的脫口秀影片中,繪聲繪影講著:「原住民都不存錢,留負債給後代。」

歐耶老師:【那些原住民教我們的事! 傳承負債遇事爛事生活超樂觀】

先躺再說:原民脫口秀Reaction! 原住民被模仿口音其實很受傷? 

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類型節目或表演,如果當代主流媒體仍然肆無忌憚輸出這種對白跟互動給受眾,不僅可能使年輕人認為如此肆意開玩笑是可行的,更使得台灣以國家高度所做的族群友善宣示聽起來如同笑話。 

校園裡的原住民歧視

校園裡的原住民歧視 如同國立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員、長期關注原青輔導議題的 Zuljezulj Mavaliv 曾在Umav如何了!播客節目中說到:「不是我們太嚴肅,而是我們知道不謹慎處理問題的嚴重性。把個人經驗作為他者族群的標籤是危險的,原住民族遭受的集體性污名化或創傷經驗也往往因此而來。 

raw-image

幾年前,在社群網路有人開始以化學式「NaC5H5」或「烯環鈉」之諧音(台語:死番仔)開起原住民玩笑。或許絕大部分網友只會覺得這是一個白爛的諧音哏,卻無法同理數十年來由於歷史與政策不義對待之下,許多原住民族人曾在社會上遭受污名與排擠的創傷記憶。更令人難過的是,2022 年有位原住民少年和非原民同學起爭執,遭到同學辱罵「死原住民」後,選擇跳樓輕生

台中市國中生墜樓家屬質疑遭霸凌 教團到校關切

但如此巨大的遺憾才經過一年,2023 年就發生了台中一中某班級學生竟試圖以「烯環鈉」和一系列具有歧視意味的商品名,作為園遊會攤販主題。被爆出歧視爭議後,竟有非原民生選擇以霸凌謾罵的方式,圍剿班上的原住民同學。此事件後續引來立委關切,亦有教育部單位表示會檢討校園族群友善和霸凌防治措施。

補充:從非裔美人反省我群使用 N 字,談原住民自創烯環鈉諧音梗的內在壓迫再現

輿論尚未止息,同樣被視為優等生學校的國立台灣大學校園,也爆出針對原民生的惡意。在校內「言論自由月」活動中出現「火冒 4.05 丈」的布條,影射原住民族於升學管道上的升學保障政策,引發關注原權的人士與學生強烈反彈。最後,主責活動的學生會出面道歉,校內學生也自發性成立創傷療癒社團與網路聲明串聯,並且持續與校方溝通,推動成立有關事件的專案小組。無論是歧視文案或張貼布條,這些事件都只是縮影,更長期以來是國家政策和教育端,乃至於家庭教育對於族群友善素養的忽視。

在一系列於校園發生的不友善情形中,國立成功大學首位原住民籍教授,也是前原資中心主任 Ljegay Rupeljengan 錄製影片回應,沉痛地訴說:「你造成傷害後又繼續前進,但被傷害的人永遠留在現場。」並呼籲政策方、教育界與輿論,必須積極推動族群友善。


而有意識地關注和評估台灣的種族歧視現況,只是一個開始,除了檢視現行法規制度或執行層面的不足,也要在我們的日常文化中,更加敏感於潛藏刻板印象所造成的歧視問題。 

自嘲包裝裡不忍卒視的現實

喜劇表演往往會有所謂的「地獄哏」。厲害的地獄哏,不在於台下有多少人來自這座地獄,而是這個哏拋出來後,反而能為經歷地獄的人帶來救贖,例如反思、創傷療癒、對立者的和解,以及帶來情緒上的娛樂——而不是使當事人披著眾人的訕笑,走進更深的地獄。

以族群處境為素材的表演不是不能做,問題在於:輸出此種作品背後,是否理解其歷史脈絡和傷害?還是未加三思而逕行消費,所可能造成的後果,則是難以估計或同理的傷害。

2022 年東南美娛樂的歌手巴大雄推出歌曲〈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當中極度政治不正確的用詞與自嘲,引起現象級的點閱熱潮和討論,卻也因為巴大雄的原住民身分,引來批評或爭論,例如因歌曲造成低俗觀感或誤解部落風氣,而引起原住民社群裡的歪歌歷史討論。

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mapasnava Bunun saikin》曾針對此現象發表一篇貼文〈當需要默契的「歪歌」成為爆紅神曲〉

另補充:徐睿楷(Eric Scheihagen)被正史忽略的原住民「歪歌」——從〈可憐落魄人〉到〈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

Umav也曾錄製一集podcast〈在分析了一首爆紅歌曲之後:可不可以回應一下下就好〉,專門回應網友的疑問。

無論被延伸出多少面向,對於創作者來說,能引起熱度總是第一步。今年 8 月 1 日,巴大雄與同為阿美族的原權歌手巴奈共同推出歌曲與 MV 〈你說你又沒有推他〉,內容直指原民青年遭受歧視與暴力的事實,也更發現在卸去自嘲與笑話的包裝後,實況多麼令人不忍卒視。

但台灣社會應當面對真相,無論是政策執行、社會實踐或藝術追求,我們都可能碰到族群議題。

真正的尊重與平等,在同理與共感的路途中,雖然永遠有許多需要努力之處,但也如同人權會主委陳菊在 ICERD 評估發表會中強調:「人權是永無止盡的追求。」但願在這無止盡追求消除歧視的道路上,你我都是推動友善的夥伴。

# 國家宣示下的社會主流

# 校園裡的原住民歧視

# 自嘲包裝裡不忍卒視的現實

# 你說你又沒有推他

Umav:歧視,意味著有人沒被平等對待。而台灣是一個致力消除歧視的國家嗎?

  2022 年 12 月,行政院發表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縮寫為 ICERD)的首份國家報告。今年 8 月 19 日則首度舉行「ICERD 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人權會委員鴻義章督辦並撰寫關注原住民族的人權議題。

  雖然以國家高度發出關注族群平等的倡議,但諷刺的是,電視綜藝節目,以及在脫口秀、自媒體網紅圈也一度吹起以族群歧視「炎上」的風氣。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類型節目或表演,如果當代主流媒體仍然肆無忌憚輸出這種對白跟互動給受眾,不僅可能使年輕人認為如此肆意開玩笑是可行的,更使得台灣以國家高度所做的族群友善宣示聽起來如同笑話。

  因此,有別於迎合流量的消費族群身分,能夠倡議族群友善,以及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批判論述,更應該要努力曝光。這是版主也一直努力在做在學習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


raw-image

收聽:

umav如何了!EP46在分析了一首爆紅歌曲之後:可不可以回應一下下就好

貼文:

〈當需要默契的「歪歌」成為爆紅神曲〉


新使者雜誌主要在做神學、教會跟社會議題的反省與對話。紙本刊物可以購買,也可先掃描QRcode進入網站閱覽已公開的內容。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mav的沙龍
45會員
141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Umav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收聽Umav如何了!EP99 鴻義章Upay Kanasaw|人權台灣!一起認識ICERDx原住民族獨立評估意見
Thumbnail
收聽Umav如何了!EP99 鴻義章Upay Kanasaw|人權台灣!一起認識ICERDx原住民族獨立評估意見
Thumbnail
2023年4月25日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文樂興」藝文季活動,於雲林縣虎尾鎮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第一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前藝文廣場舉辦開幕儀式,活動中並由擔任虎科大性別關係與法律通識課程的李玉璽教授前往宣導性別平等法律概念
Thumbnail
2023年4月25日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文樂興」藝文季活動,於雲林縣虎尾鎮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第一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前藝文廣場舉辦開幕儀式,活動中並由擔任虎科大性別關係與法律通識課程的李玉璽教授前往宣導性別平等法律概念
Thumbnail
距今100年前的1922年3月3日,京都市的岡崎公會堂聚集了來自日本全國各地「被差別部落」的當事人,召開了「全國水平社創立大會」。在創立大會上,當事人們宣讀了呼籲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歧視的《水平社宣言》,被譽為日本史上第一個追求平等、自由的人權宣言,相當具有代表性。
Thumbnail
距今100年前的1922年3月3日,京都市的岡崎公會堂聚集了來自日本全國各地「被差別部落」的當事人,召開了「全國水平社創立大會」。在創立大會上,當事人們宣讀了呼籲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歧視的《水平社宣言》,被譽為日本史上第一個追求平等、自由的人權宣言,相當具有代表性。
Thumbnail
這兩種身份彼此不見得互相干涉,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的主張,是要將後者(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定)以前者(族群身分的認定)方式來進行,一方面削弱國家控制原住民族的權力,一方面鞏固族群集體權的行使。
Thumbnail
這兩種身份彼此不見得互相干涉,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的主張,是要將後者(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定)以前者(族群身分的認定)方式來進行,一方面削弱國家控制原住民族的權力,一方面鞏固族群集體權的行使。
Thumbnail
一個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民意決策機制產生的法律,不看時代演進產生的性別爭議、不看當時副主委荒腔走板的言論,也不論明明原民會可以採登記制或加註制的建議,只是因為「反正立委沒有異議啊」,就拿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一個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民意決策機制產生的法律,不看時代演進產生的性別爭議、不看當時副主委荒腔走板的言論,也不論明明原民會可以採登記制或加註制的建議,只是因為「反正立委沒有異議啊」,就拿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這樣子申請身分法釋憲的問題,引起的反而不是原住民對非原住民群體的抗爭或抗辯,而是造成原住民群體內部自己跟自己在吵架,就是我們原住民自己在罵原住民啦,已經引起一個某種程度的世代對立跟認同的焦慮。好像有一點警總的概念說,現在是要來吵,說誰比較有資格當正統的原住民,自己跟原住民在吵架。
Thumbnail
這樣子申請身分法釋憲的問題,引起的反而不是原住民對非原住民群體的抗爭或抗辯,而是造成原住民群體內部自己跟自己在吵架,就是我們原住民自己在罵原住民啦,已經引起一個某種程度的世代對立跟認同的焦慮。好像有一點警總的概念說,現在是要來吵,說誰比較有資格當正統的原住民,自己跟原住民在吵架。
Thumbnail
看起來,爭議條文似乎的確促進性別平等,打破父權藩籬。可是如果門檻本來就對女性不友善呢?時任副主委的孫大川提及的立法理由以「嫁入漢族家庭普遍經濟條件佳、文化條件不佳」的刻板印象來限制,從此身為原住民族女性,如果嫁給非原住民,就要被毫無根據的刻板印象施加身分認同的門檻。
Thumbnail
看起來,爭議條文似乎的確促進性別平等,打破父權藩籬。可是如果門檻本來就對女性不友善呢?時任副主委的孫大川提及的立法理由以「嫁入漢族家庭普遍經濟條件佳、文化條件不佳」的刻板印象來限制,從此身為原住民族女性,如果嫁給非原住民,就要被毫無根據的刻板印象施加身分認同的門檻。
Thumbnail
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成員,連這兩種文化偏見和歧視都看不出來,也不覺得有必要求取改變,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合理的說,這個社會上多數的人並沒有意願思考原住民族在歷史上受過的不正義?
Thumbnail
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成員,連這兩種文化偏見和歧視都看不出來,也不覺得有必要求取改變,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合理的說,這個社會上多數的人並沒有意願思考原住民族在歷史上受過的不正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