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鍇

含有「樂鍇」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Ta-aza(聽)!我就說】EP4 來賓:馬翊航,探討原住民文學、族語學習與身份認同。馬翊航分享其族語學習經歷、創作理念,如何透過幽默與語言的運用,在作品中呈現原住民文化與歷史記憶。節目於各大Podcast平臺上架。
Thumbnail
Umav分享在成功大學通識課程「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議題與社會實踐」的經驗,提到分享原住民議題的挑戰與重要性,感謝開設相關課程的老師們,並期許能帶給學生更多元的視野。
Thumbnail
七佳部落傳統領袖Dremedreman Curimudjuq(廖敏)在分享會上真誠分享接任領袖後的脆弱與堅強,展現女性領袖的細膩與深遠影響力,本文探討排灣族長嗣繼承製度下的女性領袖角色與其文化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身分認同議題,以作者訪談原住民作家馬翊航和音樂人張淦勛的經驗為例,說明新一代原住民青年在探尋自我身分認同的過程中所展現的多元面向與獨特性。文章也提及一位正在撰寫論文的朋友,透過她的研究主題,引出對於身分認同的持續探問與反思。
Thumbnail
國立成功大學通識課程邀請原住民自媒體Umav分享其經驗,學生心得回饋熱烈,肯定其傳達原住民議題的創新方式與勇氣。此課程由成大首位原住民老師樂鍇開設,與原資中心合作,旨在探索原住民族議題。Umav的Podcast「Umav如何了!」也提供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原住民人口僅佔總數的2.5%,卻在奧運名單中佔有18%的比重。本文探討臺灣原住民運動員在奧運中的突出表現,以及面對的刻板印象與挑戰。同時,文章也呼籲重視運動員的努力與心理素質,而非僅僅偏見地看待他們的「天分」。透過阿爆的發言及都市原住民的自我認同過程,思考標籤對於文化與身份的影響。
Thumbnail
這集節目討論原住民排灣族社區中的多元議題,包括體育、文化、學術、社區和宗教等多個領域。強調了宗教儀式的轉化、多元宗教信仰的存在、聖經的組成與內容、教育不平等問題以及社會的發展和公平。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最近在 春日鄉公所(已撤文)版面上看到宣傳「全國刺福球文化體驗賽」,當下看到覺得有點異樣感,同一天我的同溫層排灣族年輕人也在群組裡表達匪夷所思。
Thumbnail
Essie-avatar-img
2023/12/17
我不是排灣族,但是這個儀式弄成比賽,個人是覺得不妥,禱告也比賽,講的愈快,神愈快聽到嗎?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不是嗎
馬遠部落先人遺骨滯留於當年不義取得的台大。這場爭端牽涉到的從來不是扁平的原漢對立或利益爭執,而跟歷史、法律、考古研究、過往政權、原住民族主體性去聲與發聲、國家檢視與進行族群轉型正義有極大而錯綜的關係交織。過往傲慢的學術霸權有極欲被檢視批判的責任。 對Umav而言,除了心疼madaidangaz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