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親子共讀《戰爭來的那一天》

那天早上,花兒在窗台上,爸爸在哄弟弟睡覺,媽媽幫我做早餐,然後陪我走路去上學,就跟平常一樣。那天早上,我認識了火山,唱了蝌蚪變青蛙的歌,畫了一張小鳥的畫,就跟平常一樣。不過,午餐一結束,戰爭就來了。
一開始是像冰雹散落,然後出現了像打雷的聲音,接下來是煙灰、火焰,還有一堆我沒聽過的聲音和沒見過的景象。學校、遊樂場、屋頂、小鎮全都變成碎石堆,而我的家也成了一個黑洞。戰爭拿走每樣東西、帶走所有的人,只留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開始逃跑,濕冷的天氣,到處是泥地,我走過無數的田野、馬路和山,擠上卡車、公車和會滲水的小船,我上岸的海灘,好幾個嬰兒倒在沙子裡。我不停逃跑,跑到不能再跑,直到一處塞滿小棚屋的營地,我找到一條骯髒的毯子和一扇在風中喀拉作響的門,總算可以休息一下了。
但是戰爭一直跟著我,它躲在我的身體裡、夢裡,它佔據了我的心,我不停地走,想把它甩開,想到一個它到不了的地方,可是戰爭就是有辦法關上我經過的每扇門,讓我遇到的每個人面無表情。
最後,我來到一所學校,我看見他們在教室裡認識火山、唱歌和畫小鳥,我走了進去,每個人都看著我,老師說:「你看,這裡沒有半張椅子給你坐,你必須離開。」我明白,戰爭也到這裡了。
我回到小棚屋,躲回毯子裡,突然一聲「碰!」門開了,來了一個男孩,他說:「我帶了這個來給你,這樣你就可以來學校了。」他手上拿的是一把椅子,「而且,我的朋友們也來了,這樣這裡的小孩都可以上學了。」小男孩繼續說。
棚屋裡的小孩都來了,我們一起走著,踏上一條用椅子排出來的路,一步步地把戰爭推回去。
(以上為故事簡介,取自繪本內文)

文/妮可拉.戴維斯;圖/蕾貝卡.寇柏;翻譯/幸佳慧;水滴文化出版。一看到書名就知道是沉重的故事,即使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依然感到心碎。(照片取自誠品線上)

文/妮可拉.戴維斯;圖/蕾貝卡.寇柏;翻譯/幸佳慧;水滴文化出版。一看到書名就知道是沉重的故事,即使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依然感到心碎。(照片取自誠品線上)

本書書末收錄了作者創作源起,原來是在2016年英國曾經拒絕為3000位無家人陪伴的兒童難民提供庇護,還有學校以「沒有椅子」為由拒絕難民兒童進入校園。在看到這些新聞後,本身為童書作家的作者便創作了這首詩發表於《衛報》網站,當時還配上了一張空椅子的插圖,後續引發了成千上百的網友分享自己的空椅子圖畫,作者和這些創作者希望喚醒人們心中的仁慈善良,給需要幫助的難民一點希望。

咪咪把這本書從圖書館借回家,看第一遍就差點掉眼淚,那天晚上準備跟好好共讀前還刻意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聽我唸完書名,好好就問:「這本裡面是不是有很多恐怖的畫面?」我說:「不會的,待會你看了就知道。」還好,書裡沒有血腥和死亡的畫面,只有灰、殘破、無情和冷漠,不過光是這樣就已經說了很多很多了。好好比平常更專心、更安靜地聽著,我想他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書中的文字淺顯易懂,模仿著孩童的口吻,一字一句說著女孩看見的和經歷的,冷靜壓抑的文字描述著事件的發生,但仍藏不住心碎。事實上,好像說得越簡單,控訴的力道就越強,因為戰爭所剝奪的本來就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這些基本權利在砲火攻擊下,成了最單純卻遙不可及的願望,所以讀起來才會這麼心痛。

簡單、明白、震撼的故事,不但讓幼兒敢翻開、看得懂,還願意多翻看幾遍,咪咪認為這是很適合孩子認識戰爭的一本書。好好唯一停下來問我的地方只有故事開頭那一句「戰爭來的那一天」,他問:「既然知道戰爭要來,那他們怎麼不逃跑呢?」我說:「這是他事後回想才寫下來的故事,那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戰爭會來呀!」

「你知道為什麼街上的人關上大門、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嗎?」
「因為他們不認識他。」
「是有這個可能⋯⋯那老師呢?為什麼不想讓他進來?」
「就他又不是他們班的,所以不想讓他進來。」
「嗯,我們來假設一個情況好了,如果今天你的班上突然多了兩班同學跑進來,跟你們用同一間教室,你覺得如何?」
「人太多了吧!好擠喔!」
「對呀,而且不只擠喔,因為椅子不夠,你們得輪流坐,桌子不夠大,你們沒辦法畫畫了,還有玩具全部都得分享⋯⋯」
「喔⋯⋯媽馬這樣不是很不公平嗎?他們為什麼來搶我們的東西?」
「對了!那些居民就是這樣的心情,他們覺得難民是要來搶他們的東西的。」
「難民是什麼?」
「就是因為自己的國家在打仗,而逃到別的國家避難的人,所以難民不是故意要跑去別國的。」
雖然這本書的主角是這位難民小女孩,但媽馬不希望好好只看到主角的觀點、只站在主角的立場,我希望他不管在哪裡都能想想別人的境地,所以刻意舉了假設性的例子讓他思考。沒有誰一定對的,也沒有誰一定錯的,尤其是長期的糾葛,更是難以解決,又或者不解決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好好,你知道最近又發生戰爭了嗎?」
「咦?是俄羅斯跟……」
「是俄羅斯跟烏克蘭。」
「媽馬,你不要跟我說,他們還在打喔!」
「對啊,他們還在打啊!不過我不是要說他們,有另外一個地方現在也在打仗了。」
「天啊!他們竟然還在打……另外一個在打仗的地方是哪裡呢?」
「在以色列。」
「以色列在哪裡?」
「在中東,亞洲、歐洲、非洲交界的地方,下次找地圖給你看。」
「那他們為什麼要打仗呢?」
媽馬盡可能簡單說明以色列在20世紀中建國和以巴衝突,實在不知道好好能聽懂多少。
「媽馬,他們為什麼不分享?」在聽完一團混仗後,好好這麼問
「因為他們都覺得這個地方『是自己的』,他們不想跟對方分享。然後他們就打過來打過去,搶過來搶過去,打到後來都不知道誰對誰錯了。」
「喔。」
「所以,好好你知道通常都是為什麼打仗了嗎?」
「為了要打贏。」
「應該說打贏之後可以拿到什麼?」
「可以拿到那樣東西。」
「對,所以打仗通常就是在搶資源,也就是那樣東西。」
好好以前聽過幼兒園老師說過烏俄戰爭,他一直記掛著,今天聽媽馬說戰爭還在打,他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唉,真實世界就是這麼殘忍無情。從小我們就教孩子在外面別打人、別搶東西,在公園玩盪鞦韆時要排隊輪流玩,可是在大人的世界裡,誰不是搶得頭破血流?

「媽馬,現在椅子上都有人了耶!前面那頁只有空椅子!剛剛那個小女孩在……這裡!」好好翻到後蝴蝶頁,驚喜發現每張椅子上都坐了小朋友
「好好,如果你就是這一班的同學,你會怎麼做?」
「我會請他進教室。」
「可是老師說沒椅子不能進來耶!」
「不管,我還是會請他進來。」
「是喔!那如果有人不想給他們椅子呢?」
「嗯⋯⋯」
「如果你遇到不想給椅子的人,也要尊重他的意見,因為那是他的東西,他可以選擇要或不要。」
雖然好好對空間和資源被分走表達了不滿,可是媽馬可以感覺到他是真心為這些終於「有位置」的小孩高興。這本來就是很兩難的問題,我並不打算要告訴他該怎麼做,我只負責把問題帶進他心裡,讓他知道每個決定都不容易,因為必須同時負起責任。

在讀本書之前,沒想過椅子是這麼重要的存在。椅子可以是空間和支撐,更重要的是,它總等著人來。


親子共讀小技巧:用繪本介紹重要的議題
在咪咪的育兒和共讀經驗裡,戰爭從來不是一件好說明的事情。用真實的影片或照片,可能會因為太血腥而嚇到孩子;太虛構的或寓言性質太強的故事,可能會讓孩子抽離,難以感同身受;由真實事件改編的繪本故事是最適合的,較好理解又能讓孩子對這件事有「感覺」,有感覺才會有感動。
要跟孩子談重要的議題,可以找適合的繪本當工具,建議家長親自挑選,找一本自己讀起來有感覺的,再把你的感動分享給孩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三好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