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心得】#84《如果尼采是獨角鯨》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名:《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台灣版限定附贈「動物智慧藏書卡」】》

(原文書名:If Nietzsche Were a Narwhal: What Animal Intelligence Reveals About Human Stupidity)

作者:賈斯汀.葛雷格(Justin Gregg)

譯者: 王瑞徽

出版:皇冠文化-平安文化(2023/10/30出版)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台版書封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台版書封

【試閱版心得】

最初看到《如果尼采是獨角鯨》這個書名時,除了覺得有趣之外,不免好奇為什麼是尼采?為什麼是獨角鯨?何不直接用「如果人類是動物」這樣直白的書名?彷彿已然洞悉讀者心中的疑惑,作者在本書的「前言」篇章即開誠佈公,一步步引領讀者理解作者所想傳達的人生哲學——凡事想太多,不見得能帶來好處。


尼采是二十世紀公認聰明絕頂的哲學家,當時的歐洲社會幾乎耽溺於基督教文化,唯有尼采跳脫傳統思想的束縛,花費一生的時間與心力,找尋人類個體獨立的自我價值肯定的真理。尼采的人生最終以令人不勝唏噓的悲劇收場,是因為超凡的智力讓他的頭腦運作過度嗎?還是因為他過於鑽牛角尖導致精神失常?歷史上沒有定案,各家學說意見分歧,而作者借鏡尼采的人生經歷,不禁發想如果尼采是如同獨角鯨這類的思考邏輯較為簡單、卻能跨越外界的險阻成功延續生命的動物,是不是會活的比較輕鬆快樂?是否就能因此改變他的人生結局?於是乎,《如果尼采是獨角鯨》這本書就在此基底上,以尼采的思想對照動物的本能與認知,逐一解析人類與動物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的各種分歧點。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作者賈斯汀.葛雷格(Justin Gregg)為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海豚的社會性演化歷程與動物行為認知。全書以物種的智能發展、行為表現、社會性、性取向、預期心理、道德推理能力等面向作為解析主題。其中令我最有感的主題,當屬存在於現今人類社會中極大意見分歧的『性取向』。許多人對於同性戀傾向的認知其實不算正確與深入,例如我自己本身是給予尊重,但不敢說自己很能理解同性戀者,這源自於我們不容易獲得相關的正確資訊——即便現在網路發達,許多疑惑只要進行Google查詢多半能獲得解答,但我們透過Google查詢到的內容真的是正解嗎?這點仍有待商榷。 理應令人費解的性傾向疑問,卻能在《如果尼采是獨角鯨》書中得到了簡單且顯而易見的答案——性傾向是與生俱來的,且不限於人類,動物普遍存在著同性戀傾向與行為。 這個答案在科學家之間並非新聞,但對於普羅大眾的基本認知定會產生莫大的衝擊,這股衝擊感正是作者藉由本書深入探討的人類與動物間的最大差別——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自認智商高於世界上所有的物種,卻因為發展出道德推理能力而作繭自縛,反而不如無法進行複雜思考的動物活的快樂。聰明如尼采是如此,受困於社會框架的我們亦是如此。


在《如果尼采是獨角鯨》書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闡述自己的論點同時,亦引用許多科學研究與相關學術著作內容佐證。整體讀來既有豐富紮實的學識新知,亦能在作者幽默風趣的書寫風格的帶領下,輕鬆學習總是給人冷硬生澀印象的科普知識。更可透過作者的反覆提問與戳破人類社會建構出的假象的論證,反思人類對動物的輕視、漠視、缺乏尊重等傲慢行徑,讓人性中的慈愛也能擴及動物乃至萬物,給予牠們平等的尊重與溫暖。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


【購書連結】

(1)博客來:https://reurl.cc/QZNAX5

(2)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s://moo.im/a/kvACLR


特別感謝:「皇冠文化」提供試讀

avatar-img
31會員
157內容數
各類書籍的正式版&試閱版的閱讀心得(書評) 正式版閱讀心得(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文學小說/動漫/圖文繪本/醫療保健/心理勵志) 試讀心得目前以小說為主。心得內容同步發佈於個人部落格「于翎典藏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于翎推好書 的其他內容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單從書名就具備引人好奇的懸疑氛圍——「教室」是單指主角所在的班級,還是整個校園的所有班級教室?「只剩下一個人」,最終成功留下來的會是主角?是兇手?抑或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第三者?帶著滿腹的疑問與高度期待的心情,我翻開試讀本進入《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書中世界。
身為新聞工作者,如何拿捏新聞報導的處理分際是場嚴峻的考驗。與此同時還能堅守原則與立場,不受外界的輿論壓力影響報導內容,更是極為艱鉅的挑戰。韓國知名的新聞工作者孫石熙,經手過各種新聞議題,但即便他的經驗如此豐富,每次處理重大議題時仍不免緊張焦慮甚至猶疑不定,卻又基於堅守議題的原則,鞭策自己勇往直前…
以《八尺門的辯護人》一書備受關注的唐福睿律師,再次以法律人的角度撰寫新作《童話世界》。本書以數年前因女作家自殺所牽引出的補教名師性侵案為基底,深入探討何謂『性侵』、強制性交罪的構成,以及相關法律條文的完善性與適用性。
2023年6月時我曾搶先試讀了日本作家小田雅久仁的新作《禍》的試讀先行版,當時僅閱讀了作為本書首篇收錄的〈鑽耳〉,即被始於沉重、終於暢快的奇異閱讀感受給完全震懾。時隔數月,今日再次參與《禍》的試讀活動,那股不算陌生、足以激起全身雞皮疙瘩的黑暗戰慄感,隨著閱讀的腳步又一次的重新爬滿全身。
泰勒・詹金斯・芮德(Taylor Jenkins Reid)撰寫的《銀幕女神的七個新郎》採用三種視角交錯呈現,也因此造就了豐富多變且精彩絕倫的閱讀饗宴。這三種視角分別是故事的主角——銀幕女神艾芙琳・雨果、書寫艾芙琳故事的執筆者莫妮克・格蘭特,以及旁觀艾芙琳人生故事的普羅大眾……
日本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撰寫的《毀滅前的香格里拉》,承襲了作者擅以幽默文字書寫日常生活裡的悲哀喜樂的細膩風格,並添加大量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揉合成節奏輕快流暢、奇趣與寫實兼具的精彩文本。
《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單從書名就具備引人好奇的懸疑氛圍——「教室」是單指主角所在的班級,還是整個校園的所有班級教室?「只剩下一個人」,最終成功留下來的會是主角?是兇手?抑或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第三者?帶著滿腹的疑問與高度期待的心情,我翻開試讀本進入《直到教室只剩下一個人》書中世界。
身為新聞工作者,如何拿捏新聞報導的處理分際是場嚴峻的考驗。與此同時還能堅守原則與立場,不受外界的輿論壓力影響報導內容,更是極為艱鉅的挑戰。韓國知名的新聞工作者孫石熙,經手過各種新聞議題,但即便他的經驗如此豐富,每次處理重大議題時仍不免緊張焦慮甚至猶疑不定,卻又基於堅守議題的原則,鞭策自己勇往直前…
以《八尺門的辯護人》一書備受關注的唐福睿律師,再次以法律人的角度撰寫新作《童話世界》。本書以數年前因女作家自殺所牽引出的補教名師性侵案為基底,深入探討何謂『性侵』、強制性交罪的構成,以及相關法律條文的完善性與適用性。
2023年6月時我曾搶先試讀了日本作家小田雅久仁的新作《禍》的試讀先行版,當時僅閱讀了作為本書首篇收錄的〈鑽耳〉,即被始於沉重、終於暢快的奇異閱讀感受給完全震懾。時隔數月,今日再次參與《禍》的試讀活動,那股不算陌生、足以激起全身雞皮疙瘩的黑暗戰慄感,隨著閱讀的腳步又一次的重新爬滿全身。
泰勒・詹金斯・芮德(Taylor Jenkins Reid)撰寫的《銀幕女神的七個新郎》採用三種視角交錯呈現,也因此造就了豐富多變且精彩絕倫的閱讀饗宴。這三種視角分別是故事的主角——銀幕女神艾芙琳・雨果、書寫艾芙琳故事的執筆者莫妮克・格蘭特,以及旁觀艾芙琳人生故事的普羅大眾……
日本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撰寫的《毀滅前的香格里拉》,承襲了作者擅以幽默文字書寫日常生活裡的悲哀喜樂的細膩風格,並添加大量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揉合成節奏輕快流暢、奇趣與寫實兼具的精彩文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隻海豹的鼻孔裡卡了一條鰻魚。 好奇的我點進去看了針對這現象的相關研究論述,原來,這可能是年輕海豹的一種行為藝術,因為在中老年海豹身上沒看到這種行為。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當他開始自白這些經歷以及想法,他等於開始跟這些事拉開距離,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些經歷,有點像是他把這段回憶提取出來,放在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360度的檢視。
什麼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答案。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Archilochus)曾講過一則寓言:「狐狸懂很多事,刺猬則只知道一件大事。」當這兩種動物面臨威脅時,狐狸會據他所知,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但刺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只會把自己捲成一顆球。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52赫茲的鯨魚們》是一部描述孤獨、愛與生活的小說,故事中的角色在面對各種困境後,找到了相互理解與支持的夥伴,最終實現共鳴。故事背景涉及52赫茲鯨魚的獨特音階,呼應著人與人之間的內心觸動。精神心境與自我成長貫穿整個故事,是一部極具震撼力的小說。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隻海豹的鼻孔裡卡了一條鰻魚。 好奇的我點進去看了針對這現象的相關研究論述,原來,這可能是年輕海豹的一種行為藝術,因為在中老年海豹身上沒看到這種行為。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當他開始自白這些經歷以及想法,他等於開始跟這些事拉開距離,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些經歷,有點像是他把這段回憶提取出來,放在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360度的檢視。
什麼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答案。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Archilochus)曾講過一則寓言:「狐狸懂很多事,刺猬則只知道一件大事。」當這兩種動物面臨威脅時,狐狸會據他所知,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但刺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只會把自己捲成一顆球。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52赫茲的鯨魚們》是一部描述孤獨、愛與生活的小說,故事中的角色在面對各種困境後,找到了相互理解與支持的夥伴,最終實現共鳴。故事背景涉及52赫茲鯨魚的獨特音階,呼應著人與人之間的內心觸動。精神心境與自我成長貫穿整個故事,是一部極具震撼力的小說。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