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師說】人工智慧與我

raw-image

       最近在改模擬考作文,題目與人工智慧相關,改了幾篇後發現,不少學生對人工智慧的認識有一點模糊,在沉重的課業壓力下可能也比較沒有辦法深入去研究或討論,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相關議題在近期仍會是熱門的考試題材,所以利用這篇文分享一些我的讀書心得跟筆記。

●閱讀資料:
《AI人工智慧的祕密(1)(2)(3)》→入門書,寫給小學生的,圖文搭配淺顯易懂。
《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的話很推薦!

 

(一)什麼是人工智慧


        首先,人工智慧沒有實體,它是裝載在機器或電腦上的一種「程式」,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斷」。

        並不是所有機器人都具備這樣的程式,沒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在啟用前或設計時,就需要給它明確的「規則」,啟用後,機器人也只會依照你事先設定的「規則」行動,並不會主動做出任何設定以外的行為。


        那什麼樣的機器人裡面具有人工智慧呢?
        前面說過,人工智慧最重要的功用就是「判斷」,也就是說,若這個設備需要根據外在條件不同而有相應的調整或行為,那這個設備裡面基本上就具備人工智慧,這些人工智慧等級不一,隨著判斷條件的複雜程度而不同。 


一些常見的例子:
(1)掃地機器人:會根據空間中的障礙物改變行徑路線
(2)冷氣:根據房間中的溫度調整運作模式
(3)採果機器人:根據顏色不同判斷成熟程度進行採收
(4)智慧型助手:根據你對話中的關鍵字開啟或關閉相應設備或app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人工智慧這個詞語最早在1956年就出現了,人工智慧的演變從具備計算能力解題、建立專家系統解答專業問題,直到現在蔚為風潮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現在我們談的,或者說考試中談的,大部分都是指會運用資料庫學習的人工智慧。


(二)人工智慧的限制與人類的定義

        「誰想得到電腦最早的成就是邏輯分析,那個我們以為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有的能力?誰想得到電腦還沒學會騎腳踏車,就已經懂得駕駛汽車和引導飛彈?誰想得到電腦還沒辦法好好聊天幾分鐘,就有本事以巴哈之風作出前奏曲?誰想得到電腦還不會換句話說就能翻譯?又有誰想到電腦能謅出看似有理的後現代短文19,卻沒辦法像嬰兒那樣,看到椅子會說『椅子』?」──《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能走到這一個階段,有一群幕後功臣──「標註員」,人工智慧能進行判斷與學習,歸功於這群人為人工智慧建構了最基礎的規則,讓它可以依循這些規則,自行學習、判斷更多陌生的資料。


        這本書中有一個章節讓我滿震撼,也是我徹底愛上這本書的原因。而這個章節正好是身處人工智慧熱潮的我們最急迫的詰問,也是這次作文題目的問題──「人類究竟具備什麼無可取代的能力」。

        曾經,computer這個單字指的是從事計算工作的「計算師」,甚至在20世紀時,對電腦的最高讚美是「就像計算師一樣」,但到了現在,我們反而是誇計算能力出色的人「簡直跟電腦一樣」。

 

        我們執著於找出人類不同於其他存在的獨特性,從使用工具、邏輯計算、語言,一直到創作,思考甚至到情感,我們發現,隨著科技進展,我們的獨特性不斷的做出讓步,曾經我們認為藝術創作是最難以被取代的能力,但人工智慧做到了(雖然它創作的原理是端出一盤組合肉),現在我們的防線退到了「思考」或「情感」上,但會不會有一天,它們也不再是人類的專屬能力了呢?

        人工智慧的發展,究竟是減輕我們工作的重擔,讓我們更加輕鬆更加自由,還是剝奪人類的表現空間?

 

        曾經許多人都希望人可以更像電腦一些,做選擇時更理性、更精確,可我們現在卻也急迫地希望自己離電腦遠一些,被追趕上的那天,來得慢一些。

 

        我們可以將人工智慧視為對手,而非威脅,在與人工智慧的比賽中,保持好勝心,不甘於被取代,不甘於落敗,從而保持進步的動能。不需要將人工智慧視作洪水猛獸,目前的它仍是為我們減輕工作負擔的好工具,只要我們有「不甘於被取代的心」,我們就必然不會被取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