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新意的電影政策 我對香港電影政策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早前《施政報告》中的電影政策,可以視為笑話,甚麼推動香港與外國合作拍電影、資助開拓大陸電影市場,要不跟過往政府論調相近,毫無創新之餘,看不對電影業有任何幫助。外國公司及電影工作者,有何誘因與香港合作呢?他們要否或是否願意遵守國安條例呢?香港電影開拓大陸市場已久,當中曾出現不少爭議,加上大陸各種審查及經濟環境欠佳下,香港電影能再開拓多少大陸市場呢? 

筆者有一些建議,有些建議,早已有人提及,但最終不了了之,其實值得考慮的: 

一·把「劇本孵化計劃」成為恆常持久比賽,每年舉行,為香港電影穩定提供具質素的劇本及編劇人才; 

二·「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擴充至動畫、紀錄片、影集,並增設第二部電影計劃,讓香港電影較多元化,也可以解決過往新晉導演難以繼續執導之困難;

三·建立香港電影或影視博物館,有助推廣及承傳香港電影文化; 

四·改善康文署現有場地放映設施;另外康文署現有的大會堂、文娛中心,特別是新界場地如屯門大會堂、沙田大會堂,增設電影放映設施,讓電影活動在不同社區能夠普及;而且未來或新建的會堂如新界北文化中心,也要考慮增設電影放映設備; 

五·提升電影資料館設施,並提供資源,增強電影資料館影片修復功能,成為區內電影修復中心的可能,並撥更多資源為早期香港電影修復; 

六·為電影投資者提供稅務優惠,以減低投資者資金壓力,以及鼓勵更多人投資拍攝香港電影; 

七·政府的空置場地、土地,可優先給予進行電影拍攝或活動用途,以減低欠缺場地等問題; 

八·規定戲院放映香港電影的最低場次次數,以免荷里活電影佔據大量場次,而減低了香港電影的曝光率; 

九·減低公園及各場地執法人員對各類拍攝的干預,特別是人數在十人以下、製作較簡單的拍攝,只要對附近居民不造成滋擾,就不應干預,以減低小規模拍攝遇到的困難。 

以上只是筆者愚見,若各位讀者有任何看法,歡迎提出。不過,任何措施加入國家安全的政治審查的話,只會成為各措施的絆腳石,讓更多的構思及作品無法誕生,再多的資金投入,也會變得徒然。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年香港電影流行謝票,而近一年謝票文化可謂達到顛峰,皆因多名新晉導演積極參與謝票,甚至有不少當紅藝人參與其中;不過早前《陰目偵信》演員郭嘉駿(193)因宣布不再出席其電影的謝票場,引起網上討論。  看似小事一則,卻引起網上關於謝票文化及藝人責任等討論。首先,筆者認為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出席謝
早前金像獎得獎名單中,《給十九歲的我》奪得「最佳電影」,以及《神探大戰》奪得多個獎項,引起不少熱議;不過坊間的討論存有不少誤解,包括以下內容: 第二輪投票的爭議 金像獎第二輪投票分專業評審及屬會會員兩部分,很多人批評專業評審,說這是小圈子、黑箱作業;其實金像獎第二輪投票最大爭議的,不在於專業評審,而
經常三年疫情改在網上舉行,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終於返回會展;但相比以往,今年的影視展有明顯不同: 一.配套及細節上不及當年 今年影視展在配套及細節上有點令人失望。以往展廳門外都放置了大量的證件套,供參觀人士把入場證套在證件套內;今年卻只有證件帶,供參觀人士夾上入場證。入場證一如以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到了2022年,有不少香港影視製作公司及電影劇組,仍依靠人脈關係招募人才,然後經常說找不到合適的人手。其實,香港有不少影視幕後招募的公開群組,詳情如下: Teregram: HK Freelance Photographer & Editor - 攝影 / 拍片 / 後製 https://t.me/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近年香港電影流行謝票,而近一年謝票文化可謂達到顛峰,皆因多名新晉導演積極參與謝票,甚至有不少當紅藝人參與其中;不過早前《陰目偵信》演員郭嘉駿(193)因宣布不再出席其電影的謝票場,引起網上討論。  看似小事一則,卻引起網上關於謝票文化及藝人責任等討論。首先,筆者認為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出席謝
早前金像獎得獎名單中,《給十九歲的我》奪得「最佳電影」,以及《神探大戰》奪得多個獎項,引起不少熱議;不過坊間的討論存有不少誤解,包括以下內容: 第二輪投票的爭議 金像獎第二輪投票分專業評審及屬會會員兩部分,很多人批評專業評審,說這是小圈子、黑箱作業;其實金像獎第二輪投票最大爭議的,不在於專業評審,而
經常三年疫情改在網上舉行,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終於返回會展;但相比以往,今年的影視展有明顯不同: 一.配套及細節上不及當年 今年影視展在配套及細節上有點令人失望。以往展廳門外都放置了大量的證件套,供參觀人士把入場證套在證件套內;今年卻只有證件帶,供參觀人士夾上入場證。入場證一如以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到了2022年,有不少香港影視製作公司及電影劇組,仍依靠人脈關係招募人才,然後經常說找不到合適的人手。其實,香港有不少影視幕後招募的公開群組,詳情如下: Teregram: HK Freelance Photographer & Editor - 攝影 / 拍片 / 後製 https://t.me/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於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近期更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資助政策,旨在幫助企業應對挑戰,促進經濟增長。 政策概述 新政策涵蓋多個方面,包括資金援助、技術支持和市場拓展等。通過這些措施,政府希望能夠減輕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提高其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資金援助 政府將提供多種形式
Thumbnail
豎屏劇在台灣的市場到底有沒有機會被打開? 從 2020 年開始,中國大陸開始慢慢的把橫店變為豎店,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許多人在觀望,而這個觀望期大約在去年的時候為最高峰,而又為什麼時至今日,一直沒有人做豎屏呢? 去年筆者到北京做項目提案的時候,遇到了多組製作人、發行商,大多數人都會花會議一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今年又有全港戲院日,不單只戲院日當天下午沒有安排任何節目而可以和太太看一齣電影,還剛巧於售票日當日取了一天假期,而更奇妙是開始發售戲票的那段時間還剛剛有空閑,可以讓我親自到戲院排隊選擇最合心意的電影及理想的場次,一切的巧合都讓我覺得「唔睇又好似對唔住自己」,只是睇了之後又⋯⋯
復活節假期前揀了看港產片《填詞L》,正式代表着今年跳過了及放棄三套港產賀歲片了。本來在三月中還想過揀其中一套看看,叫做揍一下熱鬧及支持一下港產片,而這段時期三齣賀歲片仍有排期在戲院上映,只不過反覆再看看影評,並且思考究竟我進入戲院有什麼期望,最終還是卻步⋯⋯
Thumbnail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從來不是容易製作,我不是影評人或電影工作者,沒有很多例子可以參考,只記得為紀念1997年香港回歸十週年而拍攝的《每當變幻時》,亦有三年前為紀念日本松竹電影製作公司創辦一百周年的《電影之神》,其實也並非特別令人深刻的製作。作為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也許我們應該從別的角度去評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於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近期更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資助政策,旨在幫助企業應對挑戰,促進經濟增長。 政策概述 新政策涵蓋多個方面,包括資金援助、技術支持和市場拓展等。通過這些措施,政府希望能夠減輕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提高其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資金援助 政府將提供多種形式
Thumbnail
豎屏劇在台灣的市場到底有沒有機會被打開? 從 2020 年開始,中國大陸開始慢慢的把橫店變為豎店,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許多人在觀望,而這個觀望期大約在去年的時候為最高峰,而又為什麼時至今日,一直沒有人做豎屏呢? 去年筆者到北京做項目提案的時候,遇到了多組製作人、發行商,大多數人都會花會議一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今年又有全港戲院日,不單只戲院日當天下午沒有安排任何節目而可以和太太看一齣電影,還剛巧於售票日當日取了一天假期,而更奇妙是開始發售戲票的那段時間還剛剛有空閑,可以讓我親自到戲院排隊選擇最合心意的電影及理想的場次,一切的巧合都讓我覺得「唔睇又好似對唔住自己」,只是睇了之後又⋯⋯
復活節假期前揀了看港產片《填詞L》,正式代表着今年跳過了及放棄三套港產賀歲片了。本來在三月中還想過揀其中一套看看,叫做揍一下熱鬧及支持一下港產片,而這段時期三齣賀歲片仍有排期在戲院上映,只不過反覆再看看影評,並且思考究竟我進入戲院有什麼期望,最終還是卻步⋯⋯
Thumbnail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從來不是容易製作,我不是影評人或電影工作者,沒有很多例子可以參考,只記得為紀念1997年香港回歸十週年而拍攝的《每當變幻時》,亦有三年前為紀念日本松竹電影製作公司創辦一百周年的《電影之神》,其實也並非特別令人深刻的製作。作為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也許我們應該從別的角度去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