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好意變為例行公事?我對香港電影謝票文化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近年香港電影流行謝票,而近一年謝票文化可謂達到顛峰,皆因多名新晉導演積極參與謝票,甚至有不少當紅藝人參與其中;不過早前《陰目偵信》演員郭嘉駿(193)因宣布不再出席其電影的謝票場,引起網上討論。 

看似小事一則,卻引起網上關於謝票文化及藝人責任等討論。首先,筆者認為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出席謝票場本為好事,但非其義務;不出席謝票場,無論是何原因,都需要尊重,也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另外,對於近年的謝票文化,筆者有以下觀察和思考: 

一﹒到戲院購票入場,目的是觀賞電影,有謝票活動只是錦上添花;如果有人覺得沒有謝票就沒有購票入場意欲的話,根本是本末倒置。 

二﹒不斷舉辦謝票場的香港電影,當中有不少票房仍然低迷,真正獲得高票房的只佔少數;觀眾在戲院的選擇有不少,電影評價欠佳,再多的謝票場也幫忙不大。 

三﹒不斷強調謝票拯救香港電影票房,是否突顯了香港電影一直存在的弱勢呢?是否突顯香港電影欠缺號召力和吸引力呢?  

四﹒部份人士是否誇大謝票場對票房的貢獻?這會否忽略其他造就高票房的因素呢? 

五﹒過多的謝票場,是否讓觀眾感到煩厭呢?早期的謝票場,觀眾覺得能與演員見面,機會難得,所以有吸引觀眾的作用;但過多的話,其作用會否慢慢減退呢?對於不想參加謝票的導演及演員,現行的謝票文化,會否令他們難堪呢?現時有觀眾視演員不出席謝票場等同沒有誠意,或許是謝票場過多造成的誤解。 

六﹒雖然每一場觀眾理應不同,但每次的形式及問答內容相類似的話,那麼不斷舉行謝票場,只會變成不斷重複以往的情景;如果謝票成為例行公事,那謝票的意義在何呢?會否成為部分導演自我陶醉的行為呢?雖然部份香港電影面臨大幅削減放映場次的困境,需要急於亡羊補牢的宣傳;但到了這個情況,與其說謝票有助燃眉之急,倒不如發行商早把電影宣傳做好,電影工作者製作一部真正的出色電影更為實際。 

七﹒電影台前幕後的最大誠意,在於作品本身,而非出席謝票場與否。謝票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觀眾能夠「打卡」拍照,然後把照片在社交媒體發佈,作免費宣傳。假若戲院規定謝票期間不能拍照,或者大家在謝票期間失去「打卡」拍照的意欲時,電影失去一個宣傳機會,台前幕後還那麼積極參與謝票嗎? 

雖然電影台前幕後落力宣傳、謝票,本為好事,但同時我們還需要思考這是否長遠之計,以及改進之處和其他方法,方可讓香港電影進步;否則的話,只會讓一件原本大眾樂見之事,變成尷尬及例行公事,其作用也會逐漸減退。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早前金像獎得獎名單中,《給十九歲的我》奪得「最佳電影」,以及《神探大戰》奪得多個獎項,引起不少熱議;不過坊間的討論存有不少誤解,包括以下內容: 第二輪投票的爭議 金像獎第二輪投票分專業評審及屬會會員兩部分,很多人批評專業評審,說這是小圈子、黑箱作業;其實金像獎第二輪投票最大爭議的,不在於專業評審,而
經常三年疫情改在網上舉行,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終於返回會展;但相比以往,今年的影視展有明顯不同: 一.配套及細節上不及當年 今年影視展在配套及細節上有點令人失望。以往展廳門外都放置了大量的證件套,供參觀人士把入場證套在證件套內;今年卻只有證件帶,供參觀人士夾上入場證。入場證一如以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到了2022年,有不少香港影視製作公司及電影劇組,仍依靠人脈關係招募人才,然後經常說找不到合適的人手。其實,香港有不少影視幕後招募的公開群組,詳情如下: Teregram: HK Freelance Photographer & Editor - 攝影 / 拍片 / 後製 https://t.me/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每一種嗜好的愛好者,都有一群不良份子,他們沉迷相關嗜好,但不斷做出影響他人或欠公德心的行為,例如不良鐵路迷被稱為「鐵膠」;而在戲院內,亦充斥相近的不良影迷,即「影膠」。 究竟「影膠」有何特徵?詳情如下: 三﹒未正式放映,就駡人沒關上手提電話。 七﹒無論看甚麼電影,也會大笑或恥笑。
早前金像獎得獎名單中,《給十九歲的我》奪得「最佳電影」,以及《神探大戰》奪得多個獎項,引起不少熱議;不過坊間的討論存有不少誤解,包括以下內容: 第二輪投票的爭議 金像獎第二輪投票分專業評審及屬會會員兩部分,很多人批評專業評審,說這是小圈子、黑箱作業;其實金像獎第二輪投票最大爭議的,不在於專業評審,而
經常三年疫情改在網上舉行,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終於返回會展;但相比以往,今年的影視展有明顯不同: 一.配套及細節上不及當年 今年影視展在配套及細節上有點令人失望。以往展廳門外都放置了大量的證件套,供參觀人士把入場證套在證件套內;今年卻只有證件帶,供參觀人士夾上入場證。入場證一如以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到了2022年,有不少香港影視製作公司及電影劇組,仍依靠人脈關係招募人才,然後經常說找不到合適的人手。其實,香港有不少影視幕後招募的公開群組,詳情如下: Teregram: HK Freelance Photographer & Editor - 攝影 / 拍片 / 後製 https://t.me/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每一種嗜好的愛好者,都有一群不良份子,他們沉迷相關嗜好,但不斷做出影響他人或欠公德心的行為,例如不良鐵路迷被稱為「鐵膠」;而在戲院內,亦充斥相近的不良影迷,即「影膠」。 究竟「影膠」有何特徵?詳情如下: 三﹒未正式放映,就駡人沒關上手提電話。 七﹒無論看甚麼電影,也會大笑或恥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作伙來撿戲尾:也就是撿便宜啦,怎麼撿,進來聽到最後就知道!🤭 🌿「因劇場而聚集的觀眾,也召集多樣的戲曲姿態」 🏹「創造經驗,而非照著書籍或既定脈絡走」 來賓介紹👏👏👏 -- 汪俊彥 aka. 汪汪 aka. 策展人🐶🐶🐶🐶🐶🐶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2)於新任文化部長李遠業務報告後,針對台北電影節評審標準、台文館吉祥物抄襲與水下文化資產三大題目,向李遠提出質詢。郭昱晴表示,演員在戲劇、電影中的戲份,應該是用角色重要性和參與程度來衡量,並非演出時間的長短,北影選擇以「戲份」為評選理由,公正性大打折扣。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今年又有全港戲院日,不單只戲院日當天下午沒有安排任何節目而可以和太太看一齣電影,還剛巧於售票日當日取了一天假期,而更奇妙是開始發售戲票的那段時間還剛剛有空閑,可以讓我親自到戲院排隊選擇最合心意的電影及理想的場次,一切的巧合都讓我覺得「唔睇又好似對唔住自己」,只是睇了之後又⋯⋯
Thumbnail
去年入場觀賞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雖然當時票房和口碑平平,但近期在Netflix上架後卻意外贏得點擊率與好評。串流平臺的崛起是否意味著戲院文化的不合時宜?現今觀眾更趨向家庭影院。此外,劇情中對新興宗教的描述也引發了深思,如何判斷善惡有別?這些議題都值得探討。
Thumbnail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演員分享了他們對於演出後觀眾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劇團的感謝,並表達了對觀眾深深的感動和尊敬。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著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以及對於戲劇和藝術產製所帶來的共鳴和主觀感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作伙來撿戲尾:也就是撿便宜啦,怎麼撿,進來聽到最後就知道!🤭 🌿「因劇場而聚集的觀眾,也召集多樣的戲曲姿態」 🏹「創造經驗,而非照著書籍或既定脈絡走」 來賓介紹👏👏👏 -- 汪俊彥 aka. 汪汪 aka. 策展人🐶🐶🐶🐶🐶🐶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2)於新任文化部長李遠業務報告後,針對台北電影節評審標準、台文館吉祥物抄襲與水下文化資產三大題目,向李遠提出質詢。郭昱晴表示,演員在戲劇、電影中的戲份,應該是用角色重要性和參與程度來衡量,並非演出時間的長短,北影選擇以「戲份」為評選理由,公正性大打折扣。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今年又有全港戲院日,不單只戲院日當天下午沒有安排任何節目而可以和太太看一齣電影,還剛巧於售票日當日取了一天假期,而更奇妙是開始發售戲票的那段時間還剛剛有空閑,可以讓我親自到戲院排隊選擇最合心意的電影及理想的場次,一切的巧合都讓我覺得「唔睇又好似對唔住自己」,只是睇了之後又⋯⋯
Thumbnail
去年入場觀賞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雖然當時票房和口碑平平,但近期在Netflix上架後卻意外贏得點擊率與好評。串流平臺的崛起是否意味著戲院文化的不合時宜?現今觀眾更趨向家庭影院。此外,劇情中對新興宗教的描述也引發了深思,如何判斷善惡有別?這些議題都值得探討。
Thumbnail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演員分享了他們對於演出後觀眾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劇團的感謝,並表達了對觀眾深深的感動和尊敬。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著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以及對於戲劇和藝術產製所帶來的共鳴和主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