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投資隨記167_低估獲利,高估風險

上週,有個朋友找我聊了一下,他說他聽了一些對Howard Marks最新一期投資備忘錄想法的Podcast節目與文章,當中提到未來的投報率可能無法像前十年那麼好,可能會從原本可以賺7、8%的環境,變成只剩下最多4%的報酬率,他聽了之後,相當焦慮這樣一來會沒辬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問我怎麼辦比較好?


在聽完那篇Podcast,以及看完了他的備忘錄後,我很同意Marks對未來的看法,也就是在貨幣越來越緊縮的狀況下,未來能夠從市場中取得的報酬率,絕對沒有以前那麼好,要取得同樣報酬水平,也不會像之前那麼簡單。


但是,單就這件事來說,好像對我沒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呢? 因為我一直以來,在市場上都抱持一個觀念:


「低估獲利,高估風險。」


在報酬上,拿我自己來說,我自己每年設定的報酬率就是4%,只要有4%報酬率的被動收入,基本上就滿足了我每年所需的現金流。而在台股,用存股達成4%報酬率,其實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這幾年因為貨幣比較寬鬆,除了2022年受疫情影響之外,其餘的年度,就算不計入未實現的資本利得,現金流的報酬率大都落在7-8%的水平。所以都有達標,超出的部分我就當做是多賺的,除了讓老婆開心有多的錢可運用之外,也多了一些再投入的資金。


所以,在前半句「低估獲利」的觀念下,假設投報率從原本的7-8%,在未來跌到4%時,對我來說,頂多就是再投入的資金變少而已,對生活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然而,如果投報率再往下降,甚至年度報酬率是0的時候,怎麼辦?


這時,就要用後半句「高估風險」的觀念來規畫了,也就是在認為風險一定會發生的情況下,做好足夠的準備,得以在風險發生時,予以因應。我自己目前除了擁有可以在被動收入歸零,且完全沒有現金流入時,得以讓全家渡過一段不算短正常生活的規畫之外,同時也擁有一些在等待現金流恢復正常的期間內,還能夠獲得主動收入的專業或專長,讓我全家在風險發生時,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這種「低估獲利,高估風險」的觀念,在股票多頭時可能會被人家笑杞人憂天。不過這真的是讓我家人在市場好時可以過好一點的日子,在市場差的時候不致過苦日子的方法。也是我能夠在極長期的投資中,得以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的心法。


回到一開始朋友的問題,在把這個「低估獲利,高估風險」的觀念,以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之後,還在工作的他,目前可能會先考慮降低被動收入的比重,先降低對獲利的預估,接著重新做一些資產配置,同時好好的思考並準備一些風險發生時的因應作為,以待那不可知的市場未來,以及那總有一天會來到的股災。(他其實沒有真的思考過股災這件事…很多人也是…)


從朋友的口中,也得知近期股市震幅好像比較大(我忙著全破超級瑪莉歐驚奇…)。如果你也跟他一樣,因為開始為了未來投報率的衰退以及股災的陰影而感到擔憂,希望這「低估獲利,高估風險」的心法,可以幫助大家開始思考:


.在可接受的風險之下,能夠滿足需求的最低投報率是多少?

.為了達成這樣的投報率,要如何配置資產?

.如果投報率超標,如何規畫?

.如果投報率無法達成,有什麼因應的作為?

.如果股災發生,要做好什麼準備?


並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與規畫後,能在市場永遠的不確定中,掌握住自己能夠確定的,把心穩下,照表操課,持續往前。


祝所有朋友們在投資的路上一切順利,一起加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放的文章,是自己在投資上的隨筆,全部都是免費文章,希望小小分享的一、兩句話,能夠幫助到同在這條路上努力的朋友們。一起加油!!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