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馬拉松起源

    馬拉松(marathon),據傳希臘在這場戰役中擊敗波斯軍隊,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為了傳達獲勝訊息,由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報捷,隨後力竭而死,為了紀念這個事跡,將長距離的跑步稱之為馬拉松;馬拉松在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已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之一,但當時僅僅只是用馬拉松到雅典的距離長度作為標準;由當時資料退段,當時的馬拉松比賽長度大約是40公里(25英里)。直到1921年,馬拉松的長度才被嚴格規定為42公里195公尺或26英里385碼,而這個標準一直沿用至今天的比賽。馬拉松比賽的標準長度由國際田聯在1921年正式確立,為42公里195公尺或26英里385碼。

    1980年代後,半程馬拉松(約21公里)在民間興起。由於馬拉松比賽在公路上進行,賽道情況不同,因而有很長的一段時期沒有設立「世界記錄」,而只有「世界最佳成績」(或「最佳時間」)作為跑手的成績紀錄。直到2004年,國際田聯正式採用馬拉松世界紀錄,告別只有世界最好成績的時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