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常說:「作戲空、看戲憨。」也有一句:「戲台上有什麼款人,戲棚下就有這款人。」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劇既是人生的翻版,那麼忠實的呈現,應該就是劇組人員對觀眾應盡的道義責任了。
近年觀看電視,新聞報導、戲劇,似乎越來越不嚴謹。螢幕錯字不被訂正、時空錯亂不用考據(穿越劇除外)、服裝道具不講究,讓人質疑劇組的不敬業。
一、不搭調的道具、場景
(一)唐朝戲碼,店小二牽著一隻,那時代並沒有的「米格魯」狗,在酒樓廚房裡閒聊。顯然是一個不搭調的場景。米格魯在古希臘時代,被用來捕狩野兔用;英國,皇室用來當寵物,狩獵小松鼠及兔子。如果覺得「土狗」不上鏡,那應該是換個寵物或改劇情才算合理。
(二)古裝劇中,刑名師爺奉令照顧女苦主的八歲女兒,在小孩哭鬧不停時,師爺竟然拿出一隻「巴西烏龜」哄騙孩子。巴西龜原產於北美洲一帶,真正的名字叫做密西西比紅耳龜。按劇情,當時想拿出動物來哄孩子的話,應該是找出本土的蟋蟀、蜻蜓、蝴蝶等才符應時代背景,而不是近代的外來種寵物。
(三)一個以週為期的單元劇,主題多以明、清及民初為時代背景,述說流傳在台灣的民間故事。其中不乏出現鐵卜神算的遊方異士,手中握著攬客招牌,寫的不外乎是鐵口直斷、神機妙算之類的;但是如果模仿90年代乳癌防治宣導「六分鐘,護一生」的語法,在招牌上大剌剌寫著:「六分錢,護一生」讓人覺得編劇在發揮創意之餘,似有譁眾取寵並流於不倫不類之嫌。
(四)正統古裝劇中,演員配戴的腕錶,穿著的皮鞋或球鞋,不應該露在戲服外才是。
(五)抗UV傘是民國80年代產物,上演70年代以前的戲劇,實不宜出現。
二、錯亂的時空
(一)正經八百的明清時代劇,竟安排公主與宮女大玩「黑白切」的童稚遊戲,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二)以明朝「靖難之變」為故事背景的歌仔戲,一個老角嘲笑另一個女扮男裝的角色:「你打扮成這個樣子,簡直就像個《人妖》」。人妖最早在中國,指的是因某種心理缺陷而產生負荷爾蒙,以致造成自我性别系统的錯亂所引起。原本的定義是為「片精」(同性戀)。但現今為娛樂作用所引用的「人妖」這個名詞,應該是近代用語才對,不應出現在明朝時代的戲劇裡頭。
三、語無倫次或語欠考證
(一)演員說:「像撐著扁擔的那根棍子」,扁擔不就是那根棍子嗎?
(二)女主角聽到別人蓄意慫恿,說她和男主角「亂倫」,竟信以為真,當下歇斯底里地吶喊哭泣,可笑的是在這之前,她早知道自己跟男主角的出生日,相差一個月,這哭戲是否演得太過了!
四、不連戲、不合邏輯
(一)演員開著JAGUER的車,從婚禮現場往海邊追女主角,但是車開到萬里時,鏡頭出現的卻是發財車。(捨不得將JAGUER開到海邊嗎?)
(二)男主角從麵攤去接女主角回家,但進入家門的鏡頭,髮型卻大相逕庭。(這二鏡頭間並無其他橋段。)
(三)女演員從會議室出來時是短裙,搭電梯到樓下出辦公大樓大門時,卻成了長褲。(不能直接在電梯內更衣吧!)
(四)很多要找對方「理論」的鏡頭,好像都可以直闖對方家門或公司,不用按門鈴、也不用通報的。(這治安也太欠考慮了。)
本來戲劇就是用來消遣時間、娛樂人生的;像蒔緣較真的去看每個細節,也真是頭殼壞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