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有長輩化的趨勢,畢竟人年紀大了之後,很難不對別人說出那些「自己以為是扎扎實實的人生結論」,但看起來就是「淪為情緒宣洩的無用說教」。比方在讀毛姆《The Summing Up》(譯本《毛姆文學課》,時報出版)就總是讓我警覺,明明聽起來超級像說教的,但很多內容卻還是精準可用(欸?)。
從毛姆列出心目中的十大小說清單(註1)來看,就也不難理解他會批評沃爾特佩特這樣的作家,指稱對方的作品「精巧、優美的句子背後,我感受到疲憊又蒼白的臉孔」,而讓年輕人(老人家專用詞彙)趨之若鶩。
那時人們推崇華麗的散文風格。不少作家會用綴滿珠玉的短語、帶著異國情調的生硬句子,去追求結構的豐美。但我認為,理想的文章須似一匹錦緞,織進足夠的金線,才厚重得足以自立。
形式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