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獨立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島讀臺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我心中,發掘更多、探索更深,是實體書店永遠必須存在的理由,我無意鼓吹任何一種購書方式,數位生活也其便捷利索,可支配預算也有其侷限⋯⋯然而,我還是不時走逛書店,享受沈靜、發現驚喜,如同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真所言「書店,讓我們與未知相遇。」

raw-image

獨立書店似乎已經形成一股潮流,身為屏東人,不只勝利星村高密度的書店分佈,身邊甚至有學長、朋友的朋友本身就在開書店。但與此同時,國人平均閱讀時間在各國敬陪末座,卻也是近幾年偶會提起的議題。在市場不大、甚至可說逐漸萎縮的情況下,為何還是有人願意開書店?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16間台灣獨立書店的實地訪查紀錄

《島讀臺灣:旅行時,到書店邂逅一本書!》(以下簡稱《島讀臺灣》)起源於節目《名人書房》,作者詹慶齡因為「走書房」單元開始接觸到特色書店,並萌生「走訪全台獨立書店」的構想。而在這本著作中,她也走訪了台灣本島東中南北,以及兩間位在澎湖,總共16家獨立書店,輔以精美圖片介紹其中它們的裡裡外外,以及「獨立書店」的分類下,彼此截然不同的創設故事。

就閱讀的感覺而言,《島讀臺灣》有點像是旅遊書籍,比起其他文學作品,每頁所容納的字數明顯高上許多。儘管有些不習慣,但在洋洋灑灑每間店都約10頁(包含大量圖片)的介紹之下,包含了它們前世今生、背後所蘊藏的意義與使命感;同時,不論是以「店長」職位招募打工換宿、以帶動地方發展為己任,或者是希望喚醒讀者對自然界的重視,每個故事都讓讀者對於「書店」的意義,有了更寬闊的想像空間。


不同的書店 背負不同的想像與目標

而其中最讓人喜歡的,或許是每篇介紹的最後,店長推薦書籍及作者介紹自己「伴手」書籍的部分,儘管前面有專文介紹,這樣的設計也能夠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些獨立書店背後的推手。

藉由讓「店長/老闆們」現身說法,我們也得以理解書店不只是一個買賣的場所,更能夠與文化、地方創生息息相關。雖然書中所包含的店家,或許僅是現有獨立書店的冰山一角,但看著作者在旅途中一次次與好書相遇,也足以讓人想要響應書名的號召,找時間「到書店邂逅一本書!」。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RyQo1g)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到知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是溫泉,若不是當時的光電爭議,知道「知本溼地」的恐怕會更少。而《沒口之河》寫的正是這個區域,並且藉由這個在眾多面向都充滿矛盾的場域,以小窺大,看見台灣自然環境、綠能、社運,以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議題,與它們彼此之間的化學效應。
《去你媽的世界》是另一部風格迥異的作品,同時也讓人見識到就算是平實的文字,也能夠寫出集辛辣、灰色幽默、悲痛、抑鬱、恨意、愛與溫情等於一體,最終彷彿只能用令人「難以忘懷」模糊總結的篇章們。
《逃亡》是由彭明敏本人所寫,關於他在1970年,喬裝逃離國民黨政府魔爪的經過,除了重現當時如電影情節般的曲折離奇,也將帶領讀者體會當時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
同樣是訪人物,作者也相同,但不同的個性與材料,也將大大影響最後的呈現,立志想要往這方面發展的讀者能夠從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寫法,但不變的是長時間的準備,造就臨危不亂、將危機硬是變成轉機的能力,還有大量閱讀與知識累積,才能夠旁徵博引,甚至無中生有的才能。
《異鄉人》是卡繆的經典作品之一,故事由一則簡短的電報開始,結束於一場審判,從主角的日常、事件發生到審判的過程,在敘事的本質上並沒有太多複雜的轉折,但背後含義卻總是會讓讀者不斷深思。
《古拉格的氣象學家》以蘇聯前水文氣象局長阿列克謝・費奧多謝維奇・范根格安姆的故事為主軸,描寫那段蘇聯由烏托邦走向地獄的十字路口,以及社會主義的理想,如何成為從眾多知識份子的奮鬥目標轉瞬變成幻夢。
說到知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是溫泉,若不是當時的光電爭議,知道「知本溼地」的恐怕會更少。而《沒口之河》寫的正是這個區域,並且藉由這個在眾多面向都充滿矛盾的場域,以小窺大,看見台灣自然環境、綠能、社運,以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議題,與它們彼此之間的化學效應。
《去你媽的世界》是另一部風格迥異的作品,同時也讓人見識到就算是平實的文字,也能夠寫出集辛辣、灰色幽默、悲痛、抑鬱、恨意、愛與溫情等於一體,最終彷彿只能用令人「難以忘懷」模糊總結的篇章們。
《逃亡》是由彭明敏本人所寫,關於他在1970年,喬裝逃離國民黨政府魔爪的經過,除了重現當時如電影情節般的曲折離奇,也將帶領讀者體會當時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
同樣是訪人物,作者也相同,但不同的個性與材料,也將大大影響最後的呈現,立志想要往這方面發展的讀者能夠從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寫法,但不變的是長時間的準備,造就臨危不亂、將危機硬是變成轉機的能力,還有大量閱讀與知識累積,才能夠旁徵博引,甚至無中生有的才能。
《異鄉人》是卡繆的經典作品之一,故事由一則簡短的電報開始,結束於一場審判,從主角的日常、事件發生到審判的過程,在敘事的本質上並沒有太多複雜的轉折,但背後含義卻總是會讓讀者不斷深思。
《古拉格的氣象學家》以蘇聯前水文氣象局長阿列克謝・費奧多謝維奇・范根格安姆的故事為主軸,描寫那段蘇聯由烏托邦走向地獄的十字路口,以及社會主義的理想,如何成為從眾多知識份子的奮鬥目標轉瞬變成幻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去年去了一趟首爾探訪獨立書店,買了幾本韓國在地性的攝影集、小誌(Zine)等獨立出版刊物,而對韓國獨立刊物的藝術設計產生更多興趣。這次來釜山旅行,走訪獨立書店絕對是首要行程。出發前,在地圖上待逛的書店清單比餐廳還多,對愛逛書店的嗜書成癮者來說,這五間獨具特色的獨立書店絕對是必訪之地。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座落在「台大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中間,公館商圈除了有各式美食外,巷弄間也藏著許多間二手書店,為公館商圈增加不少文學氣息。以下就以公館商區為中心,為大家推薦幾間值得一訪的二手書店,不論是學生族群還是愛書人士,都可以來這裡挖寶看看,說不定會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藏書!
Thumbnail
異業結合,在商業中是非常常見的。為了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除了自己苦幹打響自己的品牌,也需可以試試利益交換,相輔相成的合作模式;想想你的事業可否找尋其他異業結盟的機會去創造更多火花,帶給客戶更多價值。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去年去了一趟首爾探訪獨立書店,買了幾本韓國在地性的攝影集、小誌(Zine)等獨立出版刊物,而對韓國獨立刊物的藝術設計產生更多興趣。這次來釜山旅行,走訪獨立書店絕對是首要行程。出發前,在地圖上待逛的書店清單比餐廳還多,對愛逛書店的嗜書成癮者來說,這五間獨具特色的獨立書店絕對是必訪之地。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座落在「台大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中間,公館商圈除了有各式美食外,巷弄間也藏著許多間二手書店,為公館商圈增加不少文學氣息。以下就以公館商區為中心,為大家推薦幾間值得一訪的二手書店,不論是學生族群還是愛書人士,都可以來這裡挖寶看看,說不定會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藏書!
Thumbnail
異業結合,在商業中是非常常見的。為了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除了自己苦幹打響自己的品牌,也需可以試試利益交換,相輔相成的合作模式;想想你的事業可否找尋其他異業結盟的機會去創造更多火花,帶給客戶更多價值。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