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窺見名為記者的技藝與價值—《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感性、濫情,有時還有小小的偏執,在這裡我不寫中立客觀、歌功頌德的人物報導,我只寫由我的眼睛看出去的世界。

raw-image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在這個對於媒體極度敵視的時代,記者被譏為是「妓者」,社群平台的出現與公民記者的誕生,讓傳統記者的專業性備受質疑,更不用提獨尊時效性、重量不重質的製作流程,在在都讓媒體產出的質量急遽惡化。也或許正是在這樣的節骨眼,我們才應該重新思考記者與媒體,在現代民主社會必須存在的意義。

相映成趣的「心法」與採訪報導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是由前《壹週刊》記者,現《報導者》記者,集結了過往的著作,在2017年推出的作品;其中除了35篇人物採訪文章外,還包含了記者私語、訪後拾遺、現場紀實與採訪心法等篇章。儘管聲名狼藉,但在這些文章中,讀者同樣也能藉由作者的文字,看到《壹週刊》紮實的訓練與要求。

比起單純的文章,35篇的採訪文章藉由數量的堆疊,或許更像是文本,不只能夠反過來印證最後的「心法」,彼此之間也能夠相映成趣。同樣是訪人物,作者也相同,但不同的個性與材料,也將大大影響最後的呈現,立志想要往這方面發展的讀者能夠從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寫法,但不變的是長時間的準備,造就臨危不亂、將危機硬是變成轉機的能力,還有大量閱讀與知識累積,才能夠旁徵博引,甚至無中生有的才能。

記者這種工作,大概很少人把它當成一種工匠技藝。


「記者」絕對是具有價值 且必須被尊重的技藝

然而,記者確實應該是需要高度專業、長時間的累積,才能夠承擔的責任,並且該因此而被尊重。儘管自陳「經驗匱乏」,但房慧真「這樣的一個記者」,在追求點閱率與觸及的時代,卻已是少數人能夠達成的高標,就算出版至今已快6年,《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依舊是每個將記者是為志業,甚至是現在正在媒體服務的從業人員,應該好好仔細消化、吸收的重要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0會員
440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3
一場像樣的訪問,是帶著子彈與玫瑰赴會:要不槍彈上膛、砲火四射,逼出口供;要不暖語含苞、漫天花舞,誘出真心話。
Thumbnail
2025/05/03
一場像樣的訪問,是帶著子彈與玫瑰赴會:要不槍彈上膛、砲火四射,逼出口供;要不暖語含苞、漫天花舞,誘出真心話。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報導文學允許對事實(人、事、時、地、物)做適度處理及取捨,但絕不允許憑空虛構。 若以房慧真採訪西西、侯孝賢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什麼樣的概念?
Thumbnail
報導文學允許對事實(人、事、時、地、物)做適度處理及取捨,但絕不允許憑空虛構。 若以房慧真採訪西西、侯孝賢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什麼樣的概念?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小說家的生活大致如何呢?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在這當中,取材便是每一位小說家每日都要面臨的課題。那麼,我平常是怎麼取材的呢?就讓我接著娓娓道來。 一、現實取材 我在猜這時候已經有讀者開始想像了,小說家走進一間經營五十年的台式牛肉麵攤,隨耳聽見老饕與老員工閒話家常,大談三條街外百年麵店是這一帶麵
Thumbnail
小說家的生活大致如何呢?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在這當中,取材便是每一位小說家每日都要面臨的課題。那麼,我平常是怎麼取材的呢?就讓我接著娓娓道來。 一、現實取材 我在猜這時候已經有讀者開始想像了,小說家走進一間經營五十年的台式牛肉麵攤,隨耳聽見老饕與老員工閒話家常,大談三條街外百年麵店是這一帶麵
Thumbnail
我所知道最有搖滾精神的人
Thumbnail
我所知道最有搖滾精神的人
Thumbnail
一打開就捨不得闔上的小說,直擊娛樂記者與媒體圈的核心,還有那個龐大複雜的利益共犯結構。
Thumbnail
一打開就捨不得闔上的小說,直擊娛樂記者與媒體圈的核心,還有那個龐大複雜的利益共犯結構。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