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存在書裡,也還逗留書外:關於我翻譯的荷蘭歷史書獎得主《色爾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tlas Contact, Locus Publishing

Atlas Contact, Locus Publishing

二〇二三年春分前三週,我初次見到《色爾瑪》書中曹家兄妹。在那之前,我對他們的一切認識來自書中。文革開始時,增義何麗分別是十七歲和十六歲,文革後離開中國時是三十歲、二十九歲。但書裡書外有四十年時光差距,如今他們都已退休了。

那日天氣寒凍,北緯五十二度晴空如洗,陽光亮麗但溫度全無。他們開車來到我所居住的荷蘭鄉間,帶來鮮花和巧克力,滿面笑容,全然沒有我預想的肅穆沉鬱。我在有運河窗景的廚房招待他們,老友般圍坐餐桌喝咖啡,天南地北閒聊,數小時間屋內笑聲沒有斷過。

那天下午,我在風裡揮手送他們開車離去,心頭忽有感悟:他們依舊光明,不是因為往事已遠,而是因為他們有偉大的父母,給他們充滿愛與關懷的成長環境,支持他們走過成長過程中外人異樣眼光,和日後慘酷的文革煎熬。——摘自《色爾瑪》譯後記
關於文革,只能有一種故事,那就是悲劇。


荷蘭猶太人色爾瑪(Selma Vos)僥倖逃過二戰納粹迫害,戰後在劍橋大學結識中國心理學家曹日昌,婚後育有曹增義(Tseng-Y)、曹何麗(Greta)與一對子女。他們懷抱一個建設新中國的理想定居北京,然而夢想在二十年內演變成噩夢,曹家就像萬千中國家庭,因文革而破碎。

曹家並非普通家庭。曹日昌是那個年代的中國菁英,以庚子賠款獎學金負笈劍橋,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抱著滿腔熱忱回國效力,在新創的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擔任副所長。他和其他「新中國的科學家」一樣,居住在北京西直門內永璂貝勒府改建的宿舍,生活條件和各種待遇遠優於一般中國家庭,且因為曹日昌的身分享有各種特權,但毛澤東發動文革,連他的「接班人」劉少奇都遭到殘酷鬥爭,那就更不用說在政治上相對被動的科學家們。

翻譯《色爾瑪》的過程裡,關於文革,最讓我難受的不是書中關於殘酷鬥爭的敘述,而是書外來自增義、何麗的聽聞。例如書中第六章提及 1966 年 8 月 18 日,學生們參加天安門廣場大集會,一個名為宋彬彬的女學生登上城樓,為毛澤東繫上紅臂章,當時刊載於《人民日報》的這張照片流傳廣泛,被西方出版品引用,成為文革的象徵。書中寫道:

當時增義他們並不知道,就在學生上天安門廣場前兩週,宋彬彬等一眾紅衛兵以帶鐵釘的棍棒及軍用銅頭皮帶活活打死師大女附中副校長卞仲耘,也是文革期間第一個被學生殺害的教師。

增義與何麗認識宋彬彬,但他們很久之後才聽聞她那段血腥歷史。文革結束後,增義、何麗與從小的玩伴「大頭」重逢,而大頭的新婚妻子正是宋彬彬,那時他們正要移居美國。我問增義,知道一切之後,面對宋彬彬會不會感到恐懼,他回答:「大家都這麼問我,但她和我們說話一直都很客氣。」

文革前後的宋彬彬是個「正常人」。這種落差比明白的殘暴更令人恐懼——每個看似正常善良的人,究竟在什麼情境下會突然化為恐怖的怪獸,享受將他人折磨致死的過程?

文革的大規模殘暴也讓人格外珍惜人性的善良溫暖。例如宋彬彬的丈夫大頭,他父親曾留學美國,是南京一所大學的校長,在 1956 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結束後被捕,在獄中自殺,這「污點」讓他人對孤兒寡母避之唯恐不及,但色爾瑪很愛惜大頭,烤蘋果派給他過生日,大頭始終記得這段往事。1979 年,大頭知道增義與何麗即將搭機前往荷蘭,而他手上有阿姨從美國寄來的錢,便慷慨和兩兄妹分享,給了他們一人一張百元美鈔。他說:「給你們旅途上用。你媽媽總是對我那麼好。

我記得當時翻譯到這一段,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雖然那不是我的人生,不是我的經歷,但那被碾壓揉碎又重新拼湊的感覺無比真實。而我慶幸可以讀書來學習理解這一切,也期望我們不因疏忽遺忘,有朝一日竟然要親身體驗這一切。


在博客來試讀《色爾瑪》

還有更多譯者分享,請留意

avatar-img
87會員
299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瓜書房|Nakao Eki 的其他內容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那人低價買下財神,隔天抱著財神搭飛機,回家後將財神安置在客廳角落,十分滿意,看了又看。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那人低價買下財神,隔天抱著財神搭飛機,回家後將財神安置在客廳角落,十分滿意,看了又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耽美圈最有名的校園文之一,最近更被翻拍成電視劇而引起熱議。盛望因父親工作關係在高中時搬到江蘇,盛望媽媽早已離世,盛望父親結識了新的女人並打算迎接她和她的兒子江添搬進來一起住。命運總愛捉弄人,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卻漸漸比兄弟還要親。
Thumbnail
師長張靈甫殉職,遺下一門孤兒寡母,蔣宋美齡要接見殉職將領遺孀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那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的學運(社運)在歷史時刻開始前就已經結束了,但我有著類似的哀愁。 看著比我晚幾年出生的學弟妹成為學運的要角,那些微小的選擇不同,拉開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後來我把自己活成無聊的樣子。 被社運揉捏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小說,講述了顧飛和蔣丞從絕望中掙扎,成長,並尋找希望的故事。 這本小說讓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展示出堅強和勇敢的故事。
在政局動盪和白色恐怖的時代裡,幾乎沒有人是幸運的或可以安全自處,因此,許多人間悲劇就是這樣被催生出來。   今天,臉書上有人分享一則令人感傷的報導,中研究院士柯志明先生就讀小學一年級時,寫信(用注音符號拼寫)給坐政治牢獄的父親柯旗化,其信件最後一句寫著:「爸爸,我愛你,你快點回來。」讀來令人特別
Thumbnail
"返校",在現今耳熟能詳的恐怖遊戲背後,那隱藏的歷史是不可忽視的,那些年的白色恐怖,那些年的人權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基隆中學裡的校長鍾浩東因加入共產黨,偷偷舉辦讀書會,發行光明報,一行人被捕並被當作政治犯槍決,那群熱血青年雖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悔,但心中最放不下的妻兒卻只能有著喪失親人的悲痛。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蕭文乾在夢中身臨其中的故事,然後轉向談論臺灣英文教育政策以及他所推動的Science of Reading(SoR)教育改革。作者提及15位重要的英文教育政策決策人物,以及3位教育部門的重要職位人員。此外,他也提到了SoR的推廣和教育課程內容。最後,作者呼籲讀者支持他的教育改革。
11月3日11時30分,小峰、小慧、阿信、小蝶、麗霞、友朋和阿健正在課室上中文課,中一C班的中文老師Miss楊正在教他們諸葛亮的《出師表》 同一時間,小慧爸爸張偉輝是恐龍恤製衣公司的小職員,最近恐龍恤製衣公司換了新的雇主,新的雇主因經營不營,公司面臨倒閉的危險,於是便大舉裁員,小慧
我穿成了總裁文裏總裁的女祕書,還是一個女配。 我叫沈嬌,其實我不算穿書,我只是知道了自己在一本書裏。 這是本書還是個虐文,名字叫《夫人走後,厲總追妻火葬場》 男主是我的老闆厲北霆,他兒時被女主宋知初救下,卻誤以爲救他的是宋知初的妹妹宋可人,後來宋可人出了車禍,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宋知初,她被厲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耽美圈最有名的校園文之一,最近更被翻拍成電視劇而引起熱議。盛望因父親工作關係在高中時搬到江蘇,盛望媽媽早已離世,盛望父親結識了新的女人並打算迎接她和她的兒子江添搬進來一起住。命運總愛捉弄人,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卻漸漸比兄弟還要親。
Thumbnail
師長張靈甫殉職,遺下一門孤兒寡母,蔣宋美齡要接見殉職將領遺孀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那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的學運(社運)在歷史時刻開始前就已經結束了,但我有著類似的哀愁。 看著比我晚幾年出生的學弟妹成為學運的要角,那些微小的選擇不同,拉開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後來我把自己活成無聊的樣子。 被社運揉捏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小說,講述了顧飛和蔣丞從絕望中掙扎,成長,並尋找希望的故事。 這本小說讓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展示出堅強和勇敢的故事。
在政局動盪和白色恐怖的時代裡,幾乎沒有人是幸運的或可以安全自處,因此,許多人間悲劇就是這樣被催生出來。   今天,臉書上有人分享一則令人感傷的報導,中研究院士柯志明先生就讀小學一年級時,寫信(用注音符號拼寫)給坐政治牢獄的父親柯旗化,其信件最後一句寫著:「爸爸,我愛你,你快點回來。」讀來令人特別
Thumbnail
"返校",在現今耳熟能詳的恐怖遊戲背後,那隱藏的歷史是不可忽視的,那些年的白色恐怖,那些年的人權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基隆中學裡的校長鍾浩東因加入共產黨,偷偷舉辦讀書會,發行光明報,一行人被捕並被當作政治犯槍決,那群熱血青年雖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悔,但心中最放不下的妻兒卻只能有著喪失親人的悲痛。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蕭文乾在夢中身臨其中的故事,然後轉向談論臺灣英文教育政策以及他所推動的Science of Reading(SoR)教育改革。作者提及15位重要的英文教育政策決策人物,以及3位教育部門的重要職位人員。此外,他也提到了SoR的推廣和教育課程內容。最後,作者呼籲讀者支持他的教育改革。
11月3日11時30分,小峰、小慧、阿信、小蝶、麗霞、友朋和阿健正在課室上中文課,中一C班的中文老師Miss楊正在教他們諸葛亮的《出師表》 同一時間,小慧爸爸張偉輝是恐龍恤製衣公司的小職員,最近恐龍恤製衣公司換了新的雇主,新的雇主因經營不營,公司面臨倒閉的危險,於是便大舉裁員,小慧
我穿成了總裁文裏總裁的女祕書,還是一個女配。 我叫沈嬌,其實我不算穿書,我只是知道了自己在一本書裏。 這是本書還是個虐文,名字叫《夫人走後,厲總追妻火葬場》 男主是我的老闆厲北霆,他兒時被女主宋知初救下,卻誤以爲救他的是宋知初的妹妹宋可人,後來宋可人出了車禍,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宋知初,她被厲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