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漂流記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所知的架空歷史小說(Alternate History novels)」,指的是如果發生了「」,就會「」的,重新想像已知歷史,改寫歷史背景的小說。

作為台灣人,以下幾個問題你可曾也想過:

如果台灣被美國接管了?如果台灣被日本租借了?如果國民黨打贏中國內戰了?

如果台灣真的分裂,形成東西南北四個群島了?

台灣人的命運,會不會就有所不同?

新銳作家蔡易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結合台灣文學研究者與文學創作者兩種身分,創造出新世紀台灣傳說,以百年來的台灣歷史,以編年的方式創造每一個時代,以架空歷史的創意,根植台灣文學中經典作品梗,知情者會心一笑,不知情者也仍讀得出特意擬仿的文體語氣,有那麼一點復古的懷舊風情,而有一些哀愁的是,歷史仍未因此改變。

開篇〈福爾摩沙之旅〉設定一位通過商社走訪日治時期台灣的英國記者紀行,令人聯想起第一個到遠東探險,隨著馬偕一起來台灣,留下日治時期之前的珍貴攝影及文字紀錄的攝影家約翰湯姆生,以及楊双子的《台灣漫遊錄》筆下虛構的台灣紀行影子。

〈夜流〉不僅致敬日治時期作家龍瑛宗自傳體小說篇名,更在小說中呈現出龍瑛宗及其筆下小說人物的虛實呼應,日治時期本島人與內地人之間不能發展的情愫,男女之間身為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認同糾葛,也常在日治時期台籍作家的小說裡讀出這種喃喃低語的惆悵。而從台灣文學研究更往內探究,你會發現這一篇帶入了龍瑛宗的真實人生,在無法終成眷屬的生命經驗裡,總是在力爭上游而徒勞的挫敗氣息裡,呈現台籍知識份子以及客家籍更屬邊緣的暗流之中。

〈逃〉有一點江戶川亂步的異色感,透過戰時女性的視角刻畫出戰爭與愛國主義的荒誕感,食色慾望與戰爭高漲下映射出的人性,有些反戰反英雄的氣味。都是為了活下去而已,奢豪的饕餮饗宴也在不同階段映襯出人生百味。

〈第一份任務〉假想了國民黨統一中國,台灣成為聯邦的一省,而同樣進行著毛匪竄逃,剿匪抗共的肅殺故事,另一種仍會發生的白色恐怖,共匪依舊在,歷史終究無情。故事中故意放進了黃春明名作蘋果咬一口的情節,美國強權仍影響著台灣政治,省籍階級依舊存在,台灣人之處境依舊卑微,架空歷史仍翻轉同歸,這個設計很有巧思。

〈請閉上眼〉假想了美國託管台灣,成為美國一州,而終究一樣有著省籍情結的發生,一樣有著越戰與韓戰的美國,去打仗的又是台灣州的次等公民,不論是誰統治台灣,歷史終究無情。

〈在那名為自由的時間裡〉則以真實的「陶普斯號案」為背景,揣寫自由中國所監禁的蘇聯水手們之一生。這次沒有改寫歷史,而作者現身調查史實的真相,而在這名為自由的不自由時光裡,這些水手們的二十年生活究竟如何活著,作者找不到更近一步的檔案:「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確定一些枝微的事實。」

但卻不禁聯想起所有被國民黨所軟禁的名人,諸如張學良、孫立人,都是自由中國的不自由者,儘管出處不同,卻殊途同歸。

〈最後一案〉為什麼一直讓我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大概是八0年代《推理雜誌》創刊的時代氛圍,讓故事有一種抑鬱與社會脫節的戒嚴感,犯罪與推理成為某種苦悶無法宣洩的出口。

〈想我移民村的兄弟們〉除了篇名擬仿,故事本身倒是假想了中國將台灣租借給日本五十年下,移民村裡的灣生兄弟們,與眷村兄弟同樣複雜而難解的身分認同,又一次的殊途同歸。

〈迷宮的模樣〉真有吳明益天橋下的味道,少年的啟蒙與成長,從統治遺產裡成為自己領域的王,是種隱喻也是種對未來的投射期待,童真的眼睛看見最單純的迷宮,只有入口以及出口,而沒有社會變動之快的現代化與城鄉衝突。

〈陸續漂流〉作為末篇,再一次假想了以上都是假想,而唯一真實就是台灣成為漂流的群島,四散的地緣政治認同與經濟體想像,不變的是海島子民從來沒有辦法扎根:

我想,這終究是身為漂流者的宿命吧。我們總是突然就被捲入了漂流的狀態,無力改變自身漂流的去向,也不知道最終將飄向何方,以沒有根的方式在生活著。

也因為從無力者到無根者,漂流是一種被動的選擇,但是否能成為強韌生命意志的展現,蔡易澄透過創作傳遞了台灣人的韌性。

我多次的使用「歷史無情、殊途同歸」,看待這些小說的逃與返,我想不到更好的形容,重複看著,想著作者這樣的安排用意是悲觀還是樂觀的,是為了安慰現在此刻的台灣讀者假設性發生了也未必更好,表現某種大時空世界局勢下,台灣終究無法逃離列強結構體嗎,若以如此寫實的心情作為寫作策略,歷史性是作者相當重視的表現。

若以學術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小說,或許會從轉譯歷史的創作策略提供更多的分析,許多歷史史實與文學作品足可當作創作者發想的註腳,但純粹以讀者角度閱讀,從附錄的真實歷史編年紀中,也能讀到作者精心參照歷史的對照樂趣,歷史是真,小說是虛,而虛實相應之下的台灣,更多了些親切的理解與體諒。

雖然,他眼裡的歷史終究無情,最後結局仍殊途同歸,這樣意味著無法翻轉的台灣命運,仍悲情仍宿命。不過或許,能夠期待下一個台灣多重宇宙的小說挑戰者,可以大膽的將台灣活出另外一種樣子。

#11月新書

福島漂流記|蔡易澄|春山出版|2023

raw-image



    avatar-img
    37會員
    133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白色恐怖的故事,從第一代有幸留下來的口述歷史與自傳書寫,第二代的補述,再到第三代的追尋,期間不過七十年。若一九五0是的籠統的稱法,七十多年過後的現在,拾遺仍有所獲,張旖容試著寫出,三代間的白色家族記憶。 記憶是很神秘的東西,許多不可見不可知的歷史時空,因為記憶而被保存了下來。隨著不同言說者記憶的立
    恭喜您們得標穿越世界之旅,您們將可以選擇380個星球旅行,看看和地球相似的其他星球住民們怎麼生活,唯一要注意的是,穿越的唯一條件就是——只能有一個你。 懷利城,白人與亞洲人菁英主宰的牆內城市。 艾德瑞屈,懷利城政府大量挹注資金的穿越科技公司。 灰燼鎮,聚集黑人與棕膚色人種、難民的牆外之境,由地
    郝明義先生令人敬佩的地方,在於他長期以來身體力行關心國家政治發展,國家政治與人民生活的息息相關,身為出版人,他知道非出一本給大眾讀者的書,非由他來做不可。從烏俄戰爭開始,即爭取授權出版的【澤倫斯基: 我們如此相信】演講文集,去年底為了推廣戰爭意識以及借鏡烏克蘭爭取國際盟友政治策略,郝明義先生自書出版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白色恐怖的故事,從第一代有幸留下來的口述歷史與自傳書寫,第二代的補述,再到第三代的追尋,期間不過七十年。若一九五0是的籠統的稱法,七十多年過後的現在,拾遺仍有所獲,張旖容試著寫出,三代間的白色家族記憶。 記憶是很神秘的東西,許多不可見不可知的歷史時空,因為記憶而被保存了下來。隨著不同言說者記憶的立
    恭喜您們得標穿越世界之旅,您們將可以選擇380個星球旅行,看看和地球相似的其他星球住民們怎麼生活,唯一要注意的是,穿越的唯一條件就是——只能有一個你。 懷利城,白人與亞洲人菁英主宰的牆內城市。 艾德瑞屈,懷利城政府大量挹注資金的穿越科技公司。 灰燼鎮,聚集黑人與棕膚色人種、難民的牆外之境,由地
    郝明義先生令人敬佩的地方,在於他長期以來身體力行關心國家政治發展,國家政治與人民生活的息息相關,身為出版人,他知道非出一本給大眾讀者的書,非由他來做不可。從烏俄戰爭開始,即爭取授權出版的【澤倫斯基: 我們如此相信】演講文集,去年底為了推廣戰爭意識以及借鏡烏克蘭爭取國際盟友政治策略,郝明義先生自書出版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他隨時可能會死去,但流離始終在路上,當戰爭進入尾聲,他抵達了風之國度,那是一個島國,叫做「台灣」。」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他隨時可能會死去,但流離始終在路上,當戰爭進入尾聲,他抵達了風之國度,那是一個島國,叫做「台灣」。」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