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別人》:除了我以外還有我們|【閱讀札記#10】

世界上於你而言只有兩種人嗎?你,以及別人。

人真的有辦法完全懂另一個人嗎?感同身受難道不就只是一種感覺,旁觀者的感受實際上就是會與當事人不同,很多道理你都知道,但親身經歷又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不是身在其中真實經歷過的人難以獲得同樣的體驗;然而,過度陷於自己的感受裡,清楚劃分界線區分別人,卻讓人難以靠近。

初識

面對新認識的人,我們小心翼翼、慢慢靠近,尋找合適的話題,觀察對方的反應,在互動中拉近距離,在投入中產生共鳴,在一次次忘我的交談中堆疊出驚人的默契,最終,沉迷於無與倫比的氛圍裡,享受某個心領神會的瞬間。

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又令人期待,一個眼神就能懂彼此在想什麼,明明是初次相識卻熟悉得像認識了一輩子,彼此一拍即合,即使知道自己在急速淪陷,卻放任自己沉淪再沉淪。

用盡全力去愛,連自己都能獻上。

第一次的經歷總是特別激奮人心的,願意毫無保留付出自己,不給自己一點退路,不留一絲餘地,將一切深刻於心上,感受自己澎湃的情感,感覺自己在愛著。

獨自前行的道路上,多了一個人,前行的方向不再是原先的目的地,而是我們共同的未來。

圖|Pexels

分裂

當初始的驚艷過後,我們不再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時刻關注對方的感受,容忍度也隨時間降低。

對方有一點不合心意就容易引起我們的反應,因為認為對方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應該要懂自己在想什麼,卻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後,不再對對方抱有期待。

以前不會在意的事,現在卻開始意識到了,斤斤計較得連自己都厭惡,那些不滿成了一根刺,拔不掉又無法忍受,隱隱作痛著;相處不再是陪伴,成了義務的例行公事。

明明以前只要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雙方就能領悟對方的意思,現在卻再也尋不回過去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不一樣、越來越深的誤解,溝通不再是有效的交流,沉默開始成為日常,從相對無言到漸行漸遠。

原來相愛的兩個人,心的距離可以這麼遠,陌生得像不曾熟識過。

圖|Pexels

磨合

以為永遠不會改變的,卻已在不知不覺間失去原貌,產生了變化。

我們很珍惜這段感情,想和對方長久相處下去,也努力經營、盡力維護,嘗試各種能想到的方法,卻依舊回不去當初的美好,對方無法感受到我們所做的努力,我們也同樣忽略了對方的付出。

很多時候,我們說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於是將問題推給對方,指責對方變了或做得不夠好,沒有照顧對方的感受,也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處境,只是將雙方推到對立面。

沒有人能夠永遠懂另一個人,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知道別人心裡的想法,卻期待有人能完全懂自己,將自己的需求寄託在對方身上,認為對方要能夠準確切合我們心中所想,才是愛我們的。

感情裡的衝突,不光是和對方的磨合,也是面對自己的矛盾。

圖|Pexels

完整

感情不是只有愛與不愛,還有更多的情感在其中拉扯著,因為在乎,所以難以輕易做出決定,常在過程中反覆無常,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兩個人相交需要互相配合才能長久維持,因為對方是我們所愛的人,所以願意為對方做出妥協、彼此退讓,找到雙方舒適的相處模式,除了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對方的快樂也讓我們感到滿足。

我們都有想在感情中獲得的,而不同階段的我們,需求也可能產生改變,當雙方的目標不再一致,不再能滿足彼此的需求時,我們會感到挫敗、不知所措,想找回從前的狀態。

然而,當改變發生時,除了自己的需求,也看到對方的需要,不執著於理想中的關係型態,認為感情要以某種形式呈現,和對方的關係要一直維持同樣的狀態;一段關係的結束不是只有分離,可以另一種形式開始新的連結。

世界不再狹隘地只有自己,還有能包容他人的空間。

圖|Pexels

因為我,有了我們

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外界發生的事情會呈現什麼樣貌,取決於我們的詮釋,外在環境只是反映了我們的內在信念。

每個人對同一件事都會有各自的解讀,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注重的面向和在意的重點不一樣,故事的樣貌也會有所不同。

我們有自己的想法,別人也可能有另一種看法,即使兩個人的意見相左,也不代表我們不認同對方,不影響對方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存在。

你是你,我是我,不妨礙彼此成為我們。

圖|Pexel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