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我們自然而然成為了現在的自己|【閱讀札記#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還記得自己的童年時期嗎?那時候的你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呢?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勇敢無畏嗎?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勇於探索未知的事物,不擔心初次嘗試的冒險、不害怕自己會受到傷害,那時候的你富有創意又樂於實踐,對於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堅信自己會成為對世界有幫助的人,那麼,現在的你呢?你成為了你想像中的大人了嗎?

raw-image

為了生存用盡一切努力

環境是影響一個人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情況下,在什麼樣的環境成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我們出生開始,就需要順應所處環境,了解世界運作的規則,和身邊人建立連結。想要融入身處的環境,就很難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想法,而當我們漸漸適應環境,周圍的聲音就在我們無意識下形成了觀念,成為我們的基本認知。

越是親近的人,對我們的影響越深遠。

當我們在懵懂無知的時期,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忽略、否定,就可能在心裡留下創傷。年幼的我們因父母而受到創傷,卻又需要父母的庇護,會合理化父母的行為,歸因為自己的問題,否則難以讓自己和會傷害我們的父母共處。

創傷會改變我們的大腦,因應出一套求生的機制,從此改變我們的反應模式。

圖|Pixabay

圖|Pixabay

創傷會留下印記並傳承

小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足夠的維生能力,需要仰賴父母的照護,父母不僅是我們親近的家人,也同時影響著我們的生存,因此,父母的言行也可能造成我們感到不安、害怕。

而父母也有自己的成長經歷,生活中也會遇到煩心事,有自己的議題需要處理,當父母情緒、狀態不佳的時候,光是解決問題就忙得焦頭爛額,很可能無暇顧及孩子,只希望孩子聽話、懂事,不要再帶來更多的麻煩,也沒有心力關心孩子的心情。

從小在這樣環境下生長的我們,也很可能內化了父母的議題。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成為我們下意識參考的模板,無論我們喜歡或不喜歡,都已經成為我們體驗過的經歷,就可能在不自覺的時侯複製了父母的所作所為。

我們很難學習到不曾接觸過的事,而當我們在安全感不夠的環境下成長,就很難學習到安全。

圖|Pixabay

圖|Pixabay

時間凍結在過去

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會使我們隨時處於戒備的狀態,無法正確分辨危險,對於不具危險性的人、事、物,也會過度防衛並警戒,隨時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一個平常的物件就能勾起我們的創傷記憶,對我們造成威脅。

當創傷記憶被喚起,我們再一次重現創傷經歷,當時的情緒、感受會影響著現在的我們,面對不相干的刺激物,產生激烈的反應,用力攻擊讓我們感受到威脅的來源,也可能無法產生任何反應,和自己解離以離開現場。

過去拯救我們的生存機制,讓我們難以適應現在。

無法釐清過去的創傷已無法對當下的我們造成威脅,分辨不清過去與現在,還一直陷在過去的創傷情境中,用著當時的反應模式應對現在發生的事。

過去的創傷記憶是零碎、片段的畫面,無法被整合為一段完整且完結的故事,持續影響著我們。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讓時間流動,把創傷留在過去

創傷是真實發生過的經歷,在心理、身體都留下了痕跡,將時間凍結在創傷發生時,我們一次次被帶回過去痛苦的深淵,彷彿我們還是當時那個只能忍受痛苦的孩子,無能為力改變現狀,只能接受並忍耐。

過去弱小無助的自己已盡了當時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勇敢地完成了任務,保護我們能夠長大成人,有能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過上滿意的生活。

然而,過去學會的生活方式沒有錯,卻已不適用現在的我們了。

沿用過去的思考模式容易陷在過去的創傷中,也難以跳脫過去的生活。面對自己的脆弱,意識到創傷已成為過去,是我們經歷過的一部分回憶,我們可以克服過去的痛苦,也能走出創傷帶來的陰影

相信自己足夠堅韌,給自己時間,慢慢面對創傷,將破碎的片段整合出全貌,讓它成為一段曾經發生過的往事。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活在當下

我們都在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努力,過去經歷的創傷不是給我們的懲罰,而是有珍貴的祝福等著我們接收,當我們走得夠遠,會看見背後蘊藏的深意。

每一次不同的體驗都會發現全新的自己,面對當下發生的事,不被情緒帶著走、不隨著自己的本能做出反應,感受身體、感覺情緒,除了下意識的直覺反應,還伴隨著什麼想法。

多花一點時間了解自己,把外界的認知都摘除掉,不透過他人的回饋,而只專注於自己的感受,清楚此刻的我們有什麼感覺、想怎麼做。

敬畏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每一次嘗試都在更靠近自己。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紅茶加牛奶的沙龍
11會員
29內容數
讀有興趣的書
2025/04/25
你是如何看待工作的呢? 你曾經想像自己是個能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人,確實劃分兩者,不讓工作影響到生活。但等到開始工作才發現,無法完全做到下班後就不再理會工作上的事務,該完成的事沒結束就無法安心休息。
Thumbnail
2025/04/25
你是如何看待工作的呢? 你曾經想像自己是個能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人,確實劃分兩者,不讓工作影響到生活。但等到開始工作才發現,無法完全做到下班後就不再理會工作上的事務,該完成的事沒結束就無法安心休息。
Thumbnail
2025/03/27
你又做出自己也討厭的行為了嗎? 你在遇到某些情境時,總是會瞬間理智斷線。即使知道現在的行為不對,也知道這樣做並不會讓自己好過,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但就是忍不住重蹈覆轍,事後又感到後悔,內心不斷掙扎、拉扯著。
Thumbnail
2025/03/27
你又做出自己也討厭的行為了嗎? 你在遇到某些情境時,總是會瞬間理智斷線。即使知道現在的行為不對,也知道這樣做並不會讓自己好過,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但就是忍不住重蹈覆轍,事後又感到後悔,內心不斷掙扎、拉扯著。
Thumbnail
2025/02/27
你會懷疑自己作出的決定嗎? 你覺得你很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也確信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但在實際遇到狀況的時候,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過去堅定不移的想法開始動搖,究竟是你變了,抑或是你本來就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2/27
你會懷疑自己作出的決定嗎? 你覺得你很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也確信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但在實際遇到狀況的時候,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過去堅定不移的想法開始動搖,究竟是你變了,抑或是你本來就是如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人有情緒的時候,並不全然是那時的「我」在反應,而是跟從過去到現在的「小孩」在一起。內在小孩可以是潛意識那個不知道的自己,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而觸發的每一個「我」,可能是五歲、十四歲、二十八歲前「我」的集合,一起站在情緒的大雨中淋濕。 「內在小孩」名詞,指的是大概八歲前,在自我意識還沒具體的時候,給
Thumbnail
當人有情緒的時候,並不全然是那時的「我」在反應,而是跟從過去到現在的「小孩」在一起。內在小孩可以是潛意識那個不知道的自己,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而觸發的每一個「我」,可能是五歲、十四歲、二十八歲前「我」的集合,一起站在情緒的大雨中淋濕。 「內在小孩」名詞,指的是大概八歲前,在自我意識還沒具體的時候,給
Thumbnail
你還記得自己的童年時期嗎?那時候的你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呢?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勇敢無畏嗎?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勇於探索未知的事物,不擔心初次嘗試的冒險、不害怕自己會受到傷害,那時候的你富有創意又樂於實踐,對於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堅信自己會成為對世界有幫助的人,那麼,現在的你呢?
Thumbnail
你還記得自己的童年時期嗎?那時候的你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呢?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勇敢無畏嗎?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勇於探索未知的事物,不擔心初次嘗試的冒險、不害怕自己會受到傷害,那時候的你富有創意又樂於實踐,對於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堅信自己會成為對世界有幫助的人,那麼,現在的你呢?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很矛盾嗎?這一刻這樣想,下一刻又那樣做。 你的內心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就連對同一件事,也可能產生好幾種想法,那些想法就像各種不同部分的你,在不同時候會有不同呈現。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很矛盾嗎?這一刻這樣想,下一刻又那樣做。 你的內心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就連對同一件事,也可能產生好幾種想法,那些想法就像各種不同部分的你,在不同時候會有不同呈現。
Thumbnail
生命的完整,完整自己的內在,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 看不見的創傷,不幸的童年記憶,用一生來治癒! 從小到大的愛的記憶,原生家庭是我們學習的第一個地方。一個人不夠成熟,也來自原生家庭的生活影響。 好奇的世界 大人說的每句話 我都牢記在心中 想要長大 想知道大人的生活 後來 我不知道大人的世界 讓我失去我
Thumbnail
生命的完整,完整自己的內在,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 看不見的創傷,不幸的童年記憶,用一生來治癒! 從小到大的愛的記憶,原生家庭是我們學習的第一個地方。一個人不夠成熟,也來自原生家庭的生活影響。 好奇的世界 大人說的每句話 我都牢記在心中 想要長大 想知道大人的生活 後來 我不知道大人的世界 讓我失去我
Thumbnail
想謝謝自己的勇敢,作為這篇文章的起點。因為,整理自己童年的經歷、接觸自己童年的傷口,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不容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如果與你有所連結,也邀請你拍拍自己,擁抱很不容易的自己,辛苦了。
Thumbnail
想謝謝自己的勇敢,作為這篇文章的起點。因為,整理自己童年的經歷、接觸自己童年的傷口,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不容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如果與你有所連結,也邀請你拍拍自己,擁抱很不容易的自己,辛苦了。
Thumbnail
試著從現在的我,告訴我的前父母:「小時候你們忽略我,讓我感覺不到溫暖,這些感受影響了我的生活很多年,也許當時有我無法體會的原由,現在我長大了,我接納自己曾經受到忽略,接納了我的小時候不完美,接納我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接納我的家庭不完美,現在,我長大了,我有能力愛自己,給自己力量了!」
Thumbnail
試著從現在的我,告訴我的前父母:「小時候你們忽略我,讓我感覺不到溫暖,這些感受影響了我的生活很多年,也許當時有我無法體會的原由,現在我長大了,我接納自己曾經受到忽略,接納了我的小時候不完美,接納我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接納我的家庭不完美,現在,我長大了,我有能力愛自己,給自己力量了!」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