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eview雜誌今晨公佈2023年全球藝壇百大影響力人物(Power 100)有史以來頭一回前10名都是藝術家,且17名新進榜的個人與團體中有12名是藝術家。不但如此,筆者統計:上榜藝術家中只有4個名次下滑,其他34個排名大都攀升。再在顯示:藝術家反攻奪回藝術生態圈的首要發動機地位了!
如此聲勢高漲的藝術家,此間藏家熟悉的面孔卻非常有限。以前十名來說:或許只有冠軍的攝影藝術家"難搞定"(Nan Goldin)、第二名的錄像藝術家Hito Steyerl、第十名的曹斐在台灣稍有人氣。這原因有部分是此間主流收藏圈向來忽視繪畫以外的品項,也對國際雙年展與美術館展覽的趨勢無感,業者也就不敢也不必大力推薦。
然而,國際藝術家除了自身閉門創作,也不斷透過跨國、跨域合作,策展、成立基金會來發揮影響力。像是第三名的Rirkrit Tiravanija與第六名的Ibrahim Mahama的策展聲名大噪,較其作品有過之無不及。 而藝術家突破發跡的媒材,延伸到其他媒材來創作--例如:攝影藝術家創作油畫、裝置,這早就是國際藝術界的日常。藝術家全方位創作與發展,反饋為藝術市場的光環是理所當然的。這或許值得此間業界與藏家參考。
去年度百大名單納入13家畫廊,今年度畫廊增至16家,但整體排名基本持平。藏家則自前年的12個、去年的8個,減少到今年的7個。學者則自前年與去年的2個大增至10個(如附圖)目前的國際藝壇與社會脈動與人文思潮的激盪,有增無已。
亞洲團體與個人入榜19個,與去年相同。台灣依舊缺席,是毫不令人意外的無奈。多年來暴增的政府文創預算是否造就益發內捲的藝術環境,有識者心照不宣。但如同排名自去年的83名躍升至今年第3名的
Rirkrit Tiravanija的成就,就在成功地「平衡了市場與藝術成就,國際化與在地化」(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momentary and the monumental, the local and the international.)謹供此間官民共勉!
https://artreview.com/introducing-the-power-100-the-most-influential-people-in-the-artworld-in-2023/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58ced1fe-2885-418b-86a3-aabb6a5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