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eview 的年度全球藝壇影響力百大排行榜公佈,這是前十名破天荒沒有一位白人男性的榜單!而且也是頭一回第一、第二名都是亞洲人。這可以解釋為「東風壓倒西風」嗎?
首先,如同所有排行榜,Power100深受當年的潮流影響。例如:2020年榜首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 Live Matters); 2021年是ERC-721--NFT 交易最大的區塊鏈的協議。至於擾攘今年一年的全球大事,莫過於中東的戰事了!所以Power 100不僅將榜首給了阿聯大公國贊助推動藝術不遺餘力的公主,第6、21、41名也是中東地區的重量級人物。如果深究:第5名的Forensic Architecture 也是槓上以色列政府因而與德國交惡。對猶太勢力在歐美藝壇的決定性地位有了解,看到這份榜單,就能感受加薩戰事造成的全球反彈,恐怕超過唯英美官方馬首視瞻的此間人士的想像。
全球藝術市場景氣低迷,反映在榜單上,是業者與藏家的減少。去年度畫廊主與藏家共計19位,今年僅餘12家畫廊,藏家銷聲匿跡。比照十年前的2014年有高達21家畫廊、7位藏家、一家拍賣公司、一位藝術顧問,佔了榜單三成;當年第2、3、8名都是超級畫廊;今年畫廊名次最高的只到第28名(Hauser & Wirth)。只能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景氣的衰退,是誰也擋不住的。
今年度亞洲入榜17名,逐年增加態勢不變。值得注意的是:2014亞洲共9名入榜,其中僅3名是來自大中華區以外;今年中港入榜僅剩4位,而且其中的Adrian Cheng 隨著K11易手,今年滑落到第77名,明年地位尤為難料;過去中國藝術家獨領風騷的艾未未已跌出榜外兩年,反倒是第13名的曹斐連續七年入榜。我認為:以上的變化昭示著亞洲與大中華藝術圈的世代交替已然發生。如果歐美都開始重視中東、東南亞、印度次大陸的藝術發展,居相對地利之便的我們是否也該急起直追?
整份榜單最引起我興趣的,是頭一回進榜的第9名Anna Kornbluh。ARTReview 稱她是詹明信(Frederick Jameson)的繼承人。或許從她的研究可以嗅出一絲她歸本於馬克思主義的脈絡。但她今年最轟動的書 “Immediacy, or the Style of Too Late Capitalism”似乎是對網際網路的文化批評與社會哲學解析。如果不限於社會學的辯證與文獻探討,我倒是認為這是很能與媒体環境學(Media Ecology)及科技藝術批判對話的。而「速度」之於社會與文明關係的研究,我除了曾在邱誌勇教授的演講得聞端倪,此間的學界與創作者中似迄未青睞。連“Immediacy, or the Style of Too Late Capitalism”這本書也未見華文書評。後期資本主義社會現象若是普世性的課題,那麽藝術創作與論述自無可能視而不見。這或許值得有心人深思吧?!
至於老白男會不會在全球藝壇江河日下?我認為會,也不會!短期來說:歐美民選政府向右轉,尤其美國企業紛紛放棄DEI (Diversity, Equity, Inclusive),沃爾瑪下架LGBT商品,可能造就老白男班師回朝。但全球女性在藝術產業的創作、研究、管理位階的蒸蒸日上有目共睹,亞洲的政經文化聲勢更沛然莫之能禦,所以長期來看:縱有「萬山不許一溪奔」的逆風,終歸得「堂堂溪水出前村」!
https://artreview.com/power-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