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中華弓的流變(二).匈奴與漢長弰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四)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內容涵蓋:

  1. 傳統弓的力學結構
  2. 中華角弓的製作材料
  3. 歷代中華弓的流變
    1. 斯基泰弓
    2. 匈奴與漢長弰
    3. 突厥與明小弰
    4. 滿洲清弓

本篇為第三部分〈歷代中華弓的流變〉第二篇。


匈奴文化.東周至魏晉.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5世紀

東周、兩漢、魏晉時期,匈奴是漠北建立的遊牧部落聯盟國家,領域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曾擴及西伯利亞南部、戈壁沙漠以南、黃河河套地區、吐魯蕃、以至阿爾泰山的中亞。匈奴與中原漢族、鄰近的遊牧民族東胡、月氏,以及西域諸國,時有衝突,偶有結盟;過程中有吸納,亦有融入其他民族。如是者,邊疆地區的民俗、文化、技術等等互相影響,當中也包括弓箭。

在甘肅和新疆多個兩漢至魏晉時期的考古遺址,分別出土了形制相近的弓——長弰,弓臂扁平寬闊,角木筋三層結構。近似形制的長弰弓長期沿用至宋代。


營盤古弓

1995年新疆營盤古城及古墓群30號墓室出土了漢晉時期的古弓一把和箭數支,弓身長130cm,闊0.6cm — 3.2cm,厚度0.6 cm — 4.6 cm,箭長73.5 cm。弓箭現收藏於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復原圖請見參考資料)

營盤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東南,為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墨山國所在,東漢以後成為焉耆國的屬地。

參考



尼雅古弓

尼雅遗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民豐縣以北大約90公里的尼雅河下游,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心,是漢代西域的精絕國古城遺址,在東漢時期成為隸屬於鄯善(樓蘭)的附庸。

1995年10月中國─日本學術考察團隊在尼雅遺址發現一處東漢至西晉時期的墓地(編號95MNI),其中M8墓室內的陪葬品當中包括一套弓、箭、弓袋、箭箙和護膊。弓是近似營盤古弓形制的長弰弓,而護膊乃中國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

參考

  1. Reconstruction of the Niya Bow: Bede Dwyer's Observations, Bede Dwyer, ATARN, 2000  
  2. "Excavation of Tomb Coded M8 of Cemetery 95MNI at the Niya Site in Xinjiang",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Xinjiang, pp 4-40, Wenwu, Vol. 1, 2000《文物》 2000年第1期,文物出版社
  3. "Tomb 95MNIM8 at the Niya Site in Minfeng County, Xinjiang", Xin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ntiquity and Archaeology, “Chinese Archaeology” Volume 2, 2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4.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8发掘简报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肅古弓

甘肅一帶亦稱為河西走廊,夾於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間的狹長平原,自古乃漢地通往西域的必經通道,絲綢之路的起點。該地於先秦時期原為月氏領地,後為匈奴所佔領,其後匈奴與漢朝多次衝突,到西漢中期由漢朝所控制。

在甘肅嘉峪關市一處魏晉時期古墓(席上未有明示是哪個古墓,估計是果園—新城古墓群之一,惟筆者未能考證到相關資料),出土了一張長弰角弓,闊扁的上下弓臂上,弓腹一面分別有描繪青龍、朱雀的飾畫。青龍、朱雀是四靈獸之二,係起源自先秦時期的星宿信仰。(實物照和復原圖請見參考資料)

參考



席上問答

問:出土角弓用了什麼膠來黏合?

答:所用黏膠未明,因為筋、膠等生物材質會隨歲月破壞,難以化驗考證。




avatar-img
32會員
101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 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三) 中國幅原廣闊,在過去數千年歷史當中 ,眾多民族居住、造訪、征戰。這片土地上的人使用的弓箭,形式多樣,且不停變革。 中華地區的弓有何特徵? 雖然目前中原地區尚未有西周時期的弓的實物出土,但在新疆烏魯木齊以東,吐魯番市鄯善縣的洋海古墓群就出土過數把西周時期的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二) 一張中華角弓是用甚麼材料製作的? 前文提到,為對應弓身彎曲時的各種應力,中華角弓各層採用不同力學特性的材質。本篇將介紹製作角弓所需的材料。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一) 中華傳統弓的形狀和結構是怎樣的?又為何如此設計?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四) 中國歷代刊行過不少射書,數量雖豐,但部分晚近時代出版的射書,內容只是轉錄前人著作。不過當中仍然不乏獨具創見,結合了前人知識和作者自身習射心得,能對射術要訣作具體描寫的射學著作。明代高穎所著《武經射學正宗》正是其中之一。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三) 其實射藝從來是中國軍旅武術的重要一環。中華射藝到清代後已幾乎失傳,所幸尚有不少射學古藉流傳至今,令今人得以一窺究竟,重構技藝。其中明代高穎所著《武經射學正宗》更有英譯注本。筆記系列的最後兩篇會分享交流講座的第三部分「如何射」——明代高穎的武射法。
此系列影片由謝肅方以英語講解和示範中華射藝的入門,筆者將其中要點摘譯成文。本篇主要講解撒放及練習方法。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三) 中國幅原廣闊,在過去數千年歷史當中 ,眾多民族居住、造訪、征戰。這片土地上的人使用的弓箭,形式多樣,且不停變革。 中華地區的弓有何特徵? 雖然目前中原地區尚未有西周時期的弓的實物出土,但在新疆烏魯木齊以東,吐魯番市鄯善縣的洋海古墓群就出土過數把西周時期的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二) 一張中華角弓是用甚麼材料製作的? 前文提到,為對應弓身彎曲時的各種應力,中華角弓各層採用不同力學特性的材質。本篇將介紹製作角弓所需的材料。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一) 中華傳統弓的形狀和結構是怎樣的?又為何如此設計?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四) 中國歷代刊行過不少射書,數量雖豐,但部分晚近時代出版的射書,內容只是轉錄前人著作。不過當中仍然不乏獨具創見,結合了前人知識和作者自身習射心得,能對射術要訣作具體描寫的射學著作。明代高穎所著《武經射學正宗》正是其中之一。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三) 其實射藝從來是中國軍旅武術的重要一環。中華射藝到清代後已幾乎失傳,所幸尚有不少射學古藉流傳至今,令今人得以一窺究竟,重構技藝。其中明代高穎所著《武經射學正宗》更有英譯注本。筆記系列的最後兩篇會分享交流講座的第三部分「如何射」——明代高穎的武射法。
此系列影片由謝肅方以英語講解和示範中華射藝的入門,筆者將其中要點摘譯成文。本篇主要講解撒放及練習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國唐朝中的胡人也就是慄特人與中國的關係及慄特人本身的階級文明,並特別強調了慄特人獨到的商業文化及盛行與唐的胡姬、胡舞、胡曲充斥濃厚異國風情的敘述。作者以學術的角度切入,對於遊牧系國家與唐的前世與建立有獨到觀點,並深入探討了唐與突厥的鬥爭及史書的刻意遮掩。面向有一定歷史及閱讀耐性的讀者推薦。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過後,匈奴人最終讓出了塞北草原的這片高光T台,在匈奴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遙遠的西域上演了大漢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也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巔峰。 開篇,還是要最後夸劉秀一次。 這位大神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東漢的血槽頂到了頭。 他不僅僅是給那個時代兜底的,還給整個東漢
Thumbnail
以攝影和文字紀錄匈奴民族村的迎賓儀式、氈房建築和馬術表演。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國唐朝中的胡人也就是慄特人與中國的關係及慄特人本身的階級文明,並特別強調了慄特人獨到的商業文化及盛行與唐的胡姬、胡舞、胡曲充斥濃厚異國風情的敘述。作者以學術的角度切入,對於遊牧系國家與唐的前世與建立有獨到觀點,並深入探討了唐與突厥的鬥爭及史書的刻意遮掩。面向有一定歷史及閱讀耐性的讀者推薦。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過後,匈奴人最終讓出了塞北草原的這片高光T台,在匈奴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遙遠的西域上演了大漢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也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巔峰。 開篇,還是要最後夸劉秀一次。 這位大神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東漢的血槽頂到了頭。 他不僅僅是給那個時代兜底的,還給整個東漢
Thumbnail
以攝影和文字紀錄匈奴民族村的迎賓儀式、氈房建築和馬術表演。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