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養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一個說法,如果孩子十二歲以前得重病,很大機率是直接承受了大人(或說祖上)的業障。有些人會說,從小到大沒做過違背良心的事,哪裡來的業障?總之,因果是世界上準確的天秤,一點一滴都不能冤枉,大人業障的產生有時是不自覺,比如說念頭。一個惡念成形於心,是無形的,但是它可以成熟於孩子的健康,比如生病,因無形而形於果是這個道理。


一些教養書都說要富養女兒,窮養兒子,其實教養無關富或窮,最重要的是以「德」養孩子。大人富有德性,孩子就會有福有德,不用留金山銀山,孩子一切衣祿自然來。父母無德,孩子的德要從何而來?


有很多家庭,夫妻倆為了家計早出晚歸,每天拼命賺錢,沒有時間關照孩子的心靈,平日忙到連見面說話都是一種奢侈。很多父母以為只要能賺到孩子的溫飽就是成功,至少孩子養起來了,心靈方面闕如也無所謂,父母自己都不知如何跟另一半溝通了,何況跟孩子。更多父母會說,「以前我的父母都這樣教,教不會就打,打了就乖了就會了,我怎麼會知道現在的小孩不是這樣,打也打不乖,罵也罵不會。」


父母的習性深重,很難校正孩子偏差行為,若是再缺智慧,又當如何要孩子言聽計從呢?有一對夫妻日日忙賺錢,放任兩個男孩自行長大,等到錢賺夠了,回頭發現孩子已經不是他們的孩子,從熟悉到陌生、從親暱到疏離,親子關係再也回不去了。這對夫妻沒有能力改變孩子,只能投身公益,藉由行善積德解憂去煩,也在日日行善的過程中增加智慧,有了面對的勇氣。


這對夫妻與兒子仍然疏離,但是兒子已經願意撥時間與他們一起去做公益,雖然一個月才一次,他們已經心滿意足了。世間財賺不完,如果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賺錢,那就應該認真賺努力賺,不要結婚也不要生小孩,因為一旦有家庭,勢必分心,如果為了賺錢而疏忽家庭妻小,造成家庭分崩離析,衍生社會負擔,這樣的罪過不可謂不大,未來要付出的代價(果報)超過我們的想像。


#德風養兒

#功德自來

#貪婪敗德

    avatar-img
    50會員
    1.1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近中年,甜瓜苦果大致都嚐過,好事壞事也是不時在交換經歷。人到中年都會有自己的體悟,吃苦不可怕,怕的是心困在牢籠裡永無天日。 讓我們的心困守牢獄的無非是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道盡身而為人一輩子最看不開的就是錢字。一個不貪的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機會度過人生的狂風驟雨,一個貪婪的人也不能僥
    以前父親做裁縫的時候經常車布邊,我覺得既有趣又不容易,父親一手抓布一腳踩車,不僅眼明手快,還要準,否則線就會歪掉,要拆掉重車一遍。我對裁縫、打毛線、編中國結那一類手工藝很不擅長,常常有看沒有懂,不能強求。 矽谷灣區有不少台灣連鎖飲料店,比較火紅的店人潮不斷,長長人龍一排就是兩小時,令人難以置信
    總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每個人都是被生活壓力逼得且戰且走,手忙腳亂過日子,一晃眼,一天就過了,明日的工作一樣多如牛毛。每個人就這樣一天過一天,沒有時間釐清心思的矛盾點,也沒有多餘時間反省所思所做所為。有一些該圈起來認真思索的問題也因為沒有時間消磨,任由日子將它一層一層往下疊,多年以後才發現問題自己回來了
    從前心靈還在「自由自在」的時期,認為佛教徒要守的戒律太多了,身心都不自由,那時覺得信仰心誠即可,哪來那麼多規矩。後來長大成熟了,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方圓就容易失去分寸,侵犯與侵略的事就會頻頻發生,生命財產就會有所損失。 星雲老法師圓寂快一年了,祂老人家將佛教徒需守的五戒講得很簡單明瞭,就
    有人說,耳朵軟心也軟,也有人說,耳朵軟就是耳根子軟,容易被三言兩語煽動。我是屬於耳朵硬的那一類人,個性比較叛逆,好話與壞話聽起來都一樣,所以也有人形容軟硬不吃。
    有一個年輕人,父親往生後就將母親接去照顧,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也是溫飽有餘。然而,年輕人與母親性格迥異,時常起口角,年輕人總在大發脾氣之後自責不已,事後跟母親道歉懺悔。
    人近中年,甜瓜苦果大致都嚐過,好事壞事也是不時在交換經歷。人到中年都會有自己的體悟,吃苦不可怕,怕的是心困在牢籠裡永無天日。 讓我們的心困守牢獄的無非是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道盡身而為人一輩子最看不開的就是錢字。一個不貪的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機會度過人生的狂風驟雨,一個貪婪的人也不能僥
    以前父親做裁縫的時候經常車布邊,我覺得既有趣又不容易,父親一手抓布一腳踩車,不僅眼明手快,還要準,否則線就會歪掉,要拆掉重車一遍。我對裁縫、打毛線、編中國結那一類手工藝很不擅長,常常有看沒有懂,不能強求。 矽谷灣區有不少台灣連鎖飲料店,比較火紅的店人潮不斷,長長人龍一排就是兩小時,令人難以置信
    總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每個人都是被生活壓力逼得且戰且走,手忙腳亂過日子,一晃眼,一天就過了,明日的工作一樣多如牛毛。每個人就這樣一天過一天,沒有時間釐清心思的矛盾點,也沒有多餘時間反省所思所做所為。有一些該圈起來認真思索的問題也因為沒有時間消磨,任由日子將它一層一層往下疊,多年以後才發現問題自己回來了
    從前心靈還在「自由自在」的時期,認為佛教徒要守的戒律太多了,身心都不自由,那時覺得信仰心誠即可,哪來那麼多規矩。後來長大成熟了,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方圓就容易失去分寸,侵犯與侵略的事就會頻頻發生,生命財產就會有所損失。 星雲老法師圓寂快一年了,祂老人家將佛教徒需守的五戒講得很簡單明瞭,就
    有人說,耳朵軟心也軟,也有人說,耳朵軟就是耳根子軟,容易被三言兩語煽動。我是屬於耳朵硬的那一類人,個性比較叛逆,好話與壞話聽起來都一樣,所以也有人形容軟硬不吃。
    有一個年輕人,父親往生後就將母親接去照顧,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也是溫飽有餘。然而,年輕人與母親性格迥異,時常起口角,年輕人總在大發脾氣之後自責不已,事後跟母親道歉懺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的時候大家是冤冤相報而來的,父母、子女也不例外。子女常常跟父母有冤欠,報仇、報怨的時候是在父母剛結婚的時候,生小孩一直找父母親的麻煩;有的小孩是少年的時候,一直找父母的麻煩,跟人同居、墮胎、飆車、吸毒、私奔,讓父母傷透心;有的是青年的時候、老年的時候。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以佛法的觀點,小孩常受霸凌,想保護他,你自己要做一個常常愛護有情、利益有情的人,用這樣的功德來福蔭自己的子女。小孩子直接受到祖先、跟父母親的福蔭;祖先、父母親如果造業也會禍延子孫,形成共業。所以,你能結婚、能生小孩、能養他,也要能教他。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多為他助印佛經、戒殺護生..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的時候大家是冤冤相報而來的,父母、子女也不例外。子女常常跟父母有冤欠,報仇、報怨的時候是在父母剛結婚的時候,生小孩一直找父母親的麻煩;有的小孩是少年的時候,一直找父母的麻煩,跟人同居、墮胎、飆車、吸毒、私奔,讓父母傷透心;有的是青年的時候、老年的時候。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以佛法的觀點,小孩常受霸凌,想保護他,你自己要做一個常常愛護有情、利益有情的人,用這樣的功德來福蔭自己的子女。小孩子直接受到祖先、跟父母親的福蔭;祖先、父母親如果造業也會禍延子孫,形成共業。所以,你能結婚、能生小孩、能養他,也要能教他。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多為他助印佛經、戒殺護生..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