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環境跟內在心態,其實是息息相關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是有感而發,剛好最近社區的住戶間發生了一個糾紛…

從社區的糾紛,我有什麼體會?

一般來說,同一棟大樓或社區或是管委會,會有一個 Line 的通訊群組是很合理的事情,主要是為了方便聯繫和公告社區事項,但是有時候用途會不自覺的走偏,就像是住戶間的糾紛就很喜歡用群組來進行「交流」,本來應該是當事人雙方的事情,但當事人往往都想要昭告天下,一部分的原因也多多少少有種「讓其他人公評」的心態,但對於我們這些「其他人」卻得忍受與自己無關的負能量,又是何其無辜…

話說回來,我不是當事人,但是事情經過大概是這樣的,住在頂樓 5F 的住戶(稱為 H 先生),覺得頂樓其他住戶的抽水馬達所發出的噪音影響到他,後來 4F 的 W 先生有找師傅來檢查,推測是馬達運轉過於頻繁所導致,但是 H 可能比較屬於敏感型的人,覺得飽受其擾,進而也發出噪音藉此反制樓下的住戶,後來 W 想要進一步到 H 的住處瞭解馬達噪音的影響,被 H 拒於門外且出言恐嚇,本來雙方對於馬達修繕的事情沒有共識,最終 W 先生妥協自費修繕馬達而告終。

雖然我從旁人的角度來看,無法得知 5F 的 H 到底被噪音困擾到什麼程度,也對 4F 的 W 想要解決問題卻遇到不理性的對待感到惋惜,但這件故事其實也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我們的內心狀況,會反映在周遭環境上,同樣地身處的環境也會影響我們的內在。


外在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內在?

由於我從事到府整理的服務工作,經常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客戶家中堆滿了雜物,這其實是一種警訊。

(外在)環境影響我們的情緒,再進而影響(內在)心理狀態

第一種情況,如果家中堆滿雜物就會造成東西時常找不到,東西時常找不到,心情就會不好,心情不好脾氣就慢慢暴躁,生活就會一團亂,接下來人際關係就開始變差,主觀意識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個性越來越孤僻,東西越堆越多,自己的堡壘也越蓋越高,對周遭事物也越來越敏感(樓上沖馬桶的聲音、機器發出的低頻聲、然後自己就開始敲鑼打鼓,放佛經反制),新聞上類似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第二種情況,同樣也是外在環境影響內在心理的例子;如果因為家中環境雜亂,你會越來越抗拒和排斥親友來拜訪,跟親友互動越少,個性也會越來越孤僻,然後居住環境就越來越不想去整理和面對。當你的環境惡化,親友就更不可能來家裡,如此惡性循環下,進而影響我們的心理層面(我相信大家也曾經看過新聞上類似囤積癖的案例)。

下一篇我想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跟你分享居住空間和生活動線的議題:「客廳」,是接待客人的廳室,不是堆放雜物的空間。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典型的外在影響內在的案例,最終都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惡化,對心理層面造成負面影響,最終這種負面影響又體現回到外在環境,所以說,當你發現家裡開始有意無意放了一些雜物,就要小心這是一種警訊了!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

其實當自己意識到「我想要改變家中環境現況」,恭喜你,還有得救,最怕的是自己完全沒有「病識感」,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我認為可以從兩種面向著手:

  • 第一種:由外向內(實體收納)
  • 第二種:由內向外(數位收納)


第一種的做法,是把居家環境整理好,風水氣場跟著好,進而改變內心的狀態,一旦疏通了思路,接著改變自己。當我們發現,原來家中這個角落經過「整理」後,竟然變得如此的明亮,接下來在活化這個空間利用的同時,也順便活化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順便強化了家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第二種的做法,要從內在開始改變,利用一些生產力工具,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梳理自己真正的核心目標。當我們找到核心目標的動力,自然而然會主動展開實際行動,用生產力工具協助我們達到更有效率的時候,我們更能掌握自己的時間,有多餘的時間精力,我們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例如規劃時間來整理家裡環境。

對了,數位收納不是單純的整理數位檔案而已,事實上數位收納的精神,其實是整理自己紊亂的思緒,讓自己變得更有條理。

透過整理收納,來提升自己的效率

講到這邊我們可以發現,外在環境跟我們的內在心態,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有這麼多的案例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整理」的技能,學校並沒有教,但對我們卻是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整理=思考,只要我們經常思考,就能逐步提升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做好大腦整理,也就意味著能夠提升我們工作或是生活上的效率!最後想問問大家,你 / 妳會喜歡第一種還是第二種方式呢?



哪裡可以找到我?

部落格訂閱電子報YouTube 頻道方格子我的沙龍InstgramFacebookDiscord 簡單生活哲學院

avatar-img
10會員
49內容數
每個人的大腦對於收納認知和結構都有所不同,如何把抽象的內容在大腦中進行整理收納,在這個專題會深入探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單生活哲學院 的其他內容
卡片盒跟白板,是兩種概念 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做好工具整理,建立個人工作流#數位收納,建立個人工作流,裡面用了工具羅盤的概念將生產力工具區分為四大象限…
這集開始我們正式從 Hepta 進化到 Heptabase ,之前跟朋友 H 聊天,他說最近開始接觸 Heptabase ,想要把其他地方的筆記全部匯入 Heptabase 裡面當成卡片,再來玩玩看拼湊他們。但我馬上跟他分析,其實不建議一開始還沒摸清楚 Heptabase 的操作思維,就馬上把內容放
上次的我的信箱爆炸了怎麼辦!如何有效做好信箱整理,對炸裂的信件不再焦慮,大家執行信箱斷捨離結束後,有沒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呢?
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從小就把家中的兒童百科全書看過好幾輪,國小學鋼琴,有時候家長會提早送我去教室,有時候下課後也會晚點來接我,而我也經常運用空檔,去閱讀教室書架上的偉人傳記和課外讀物。都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我個人認為愛讀書的孩子也不會變壞,而我剛好兩者兼具。
大家平常是如何使用 Email 呢?你的信箱打開是否也會慘不忍睹,今天要來教大家一個好用的「主動式標籤」技巧,學會這個技巧,並掌握好信箱斷捨離的正確步驟,相信你的信箱也會煥然一新喔!
卡片盒跟白板,是兩種概念 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做好工具整理,建立個人工作流#數位收納,建立個人工作流,裡面用了工具羅盤的概念將生產力工具區分為四大象限…
這集開始我們正式從 Hepta 進化到 Heptabase ,之前跟朋友 H 聊天,他說最近開始接觸 Heptabase ,想要把其他地方的筆記全部匯入 Heptabase 裡面當成卡片,再來玩玩看拼湊他們。但我馬上跟他分析,其實不建議一開始還沒摸清楚 Heptabase 的操作思維,就馬上把內容放
上次的我的信箱爆炸了怎麼辦!如何有效做好信箱整理,對炸裂的信件不再焦慮,大家執行信箱斷捨離結束後,有沒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呢?
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從小就把家中的兒童百科全書看過好幾輪,國小學鋼琴,有時候家長會提早送我去教室,有時候下課後也會晚點來接我,而我也經常運用空檔,去閱讀教室書架上的偉人傳記和課外讀物。都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我個人認為愛讀書的孩子也不會變壞,而我剛好兩者兼具。
大家平常是如何使用 Email 呢?你的信箱打開是否也會慘不忍睹,今天要來教大家一個好用的「主動式標籤」技巧,學會這個技巧,並掌握好信箱斷捨離的正確步驟,相信你的信箱也會煥然一新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我的公寓裡,因為抽水馬達引發了一連串奇怪的鄰居互動。從最初的水壓不穩定,到鄰居捲入馬達位置的調整和漏水問題,每一次的事件都讓我倍感困惑。為何鄰居們不主動溝通,而是採取這種隱祕的行為?這篇文章深入探討這一系列趣味且詭異的事件,以及我對鄰居關係的深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與鄰居相處的挑戰,分享了各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從裝潢噪音到餵貓的困擾,以及樓頂加蓋行為,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文中還分享了面對鄰裡困擾時保持開放溝通、合理提出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重要性。透過平衡個人空間與社區責任,可以幫助改善鄰裡關係。
Thumbnail
鄰家老人家們或住戶的出入安全至關重要,提醒整修出租公寓的修繕工頭,要儘快通知環保單位或清運業者,防止垃圾車過程中發生危險。同時,對於遭受違建舉報的情況也提出了許多奔波與無助的詳細內容。
Thumbnail
某次吃完早午餐準備要在房間開工時,樓下傳來了超大分貝的老歌音樂,時不時伴隨著音量蓋過音樂的歌聲,在我聽來甚是擾人。這個不如預期的失控發展,讓我煩躁不已。我傳訊息向房東反(抱)應(怨),即便房東很快回傳訊息說會盡快協助處理(聯絡鄰居的房東),外頭的聲響還是不斷傳入耳中,使我坐立不安,後來越想越氣憤
Thumbnail
房子出現問題,跟住在裡面的[人]有關係? 因為我要花錢修理,才與我有關? 這只是其一 住的房子=居住者,是相互反應,也可以說是[房子與人是有磁場的共鳴] 房子出問題,居住者也會出問題,相反來看,居住者運勢出問題=房子出問題,所以,房子與居住者是有關係,只是如果居住的人多,影響的是誰而
Thumbnail
當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聲音,對某些人來說會造成躁音症狀,這些聲音可能是火車、鍵盤、滑鼠點擊等。文章中講述作者因為對聲音過於敏感,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種種困擾,甚至影響情緒產生負面行為。為了避免這些困擾,文章提到了一些自我應對的方式,如使用抗噪耳機或離開現場。
Thumbnail
安全感具有複雜的結構,有足夠的安全感不會是因為某個人提供,如果要在他人身上找,那無疑是緣木求魚。 最近家裡的吸塵器壞了,說壞了也不完全,就是電充不飽,大概吸個五分鐘就停了。這件事讓我很煩躁,我不太喜歡難用的工具。這時候我開始思考要換新的吸塵器還是掃地機器人。
Thumbnail
最近有一位朋友將之前的事件打成文章,由於當時事件也讓我印象深刻,所以藉由這個機會,我也將事情具體經過,打成一篇從我角度的文章。 你們居住環境,確定都正常嗎?今天要來分享的是一個人多、鬼也多,造成大家都很混亂的局面。 -- 前陣子家裡很不安寧,怎麼說呢?就是發生了一連串蠻毛的事情。那時家裡氣氛很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委、管理員及住戶之間的衝突和問題。故事圍繞著住處、前任主委以及新主委的行為所引起的問題,以及隔壁搬來的人家對樓上陽臺的問題。整個故事圍繞著情緒和生活中的小插曲展開。故事中有許多對話、想法和情緒的表達,並且描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波動和感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我的公寓裡,因為抽水馬達引發了一連串奇怪的鄰居互動。從最初的水壓不穩定,到鄰居捲入馬達位置的調整和漏水問題,每一次的事件都讓我倍感困惑。為何鄰居們不主動溝通,而是採取這種隱祕的行為?這篇文章深入探討這一系列趣味且詭異的事件,以及我對鄰居關係的深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與鄰居相處的挑戰,分享了各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從裝潢噪音到餵貓的困擾,以及樓頂加蓋行為,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文中還分享了面對鄰裡困擾時保持開放溝通、合理提出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重要性。透過平衡個人空間與社區責任,可以幫助改善鄰裡關係。
Thumbnail
鄰家老人家們或住戶的出入安全至關重要,提醒整修出租公寓的修繕工頭,要儘快通知環保單位或清運業者,防止垃圾車過程中發生危險。同時,對於遭受違建舉報的情況也提出了許多奔波與無助的詳細內容。
Thumbnail
某次吃完早午餐準備要在房間開工時,樓下傳來了超大分貝的老歌音樂,時不時伴隨著音量蓋過音樂的歌聲,在我聽來甚是擾人。這個不如預期的失控發展,讓我煩躁不已。我傳訊息向房東反(抱)應(怨),即便房東很快回傳訊息說會盡快協助處理(聯絡鄰居的房東),外頭的聲響還是不斷傳入耳中,使我坐立不安,後來越想越氣憤
Thumbnail
房子出現問題,跟住在裡面的[人]有關係? 因為我要花錢修理,才與我有關? 這只是其一 住的房子=居住者,是相互反應,也可以說是[房子與人是有磁場的共鳴] 房子出問題,居住者也會出問題,相反來看,居住者運勢出問題=房子出問題,所以,房子與居住者是有關係,只是如果居住的人多,影響的是誰而
Thumbnail
當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聲音,對某些人來說會造成躁音症狀,這些聲音可能是火車、鍵盤、滑鼠點擊等。文章中講述作者因為對聲音過於敏感,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種種困擾,甚至影響情緒產生負面行為。為了避免這些困擾,文章提到了一些自我應對的方式,如使用抗噪耳機或離開現場。
Thumbnail
安全感具有複雜的結構,有足夠的安全感不會是因為某個人提供,如果要在他人身上找,那無疑是緣木求魚。 最近家裡的吸塵器壞了,說壞了也不完全,就是電充不飽,大概吸個五分鐘就停了。這件事讓我很煩躁,我不太喜歡難用的工具。這時候我開始思考要換新的吸塵器還是掃地機器人。
Thumbnail
最近有一位朋友將之前的事件打成文章,由於當時事件也讓我印象深刻,所以藉由這個機會,我也將事情具體經過,打成一篇從我角度的文章。 你們居住環境,確定都正常嗎?今天要來分享的是一個人多、鬼也多,造成大家都很混亂的局面。 -- 前陣子家裡很不安寧,怎麼說呢?就是發生了一連串蠻毛的事情。那時家裡氣氛很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委、管理員及住戶之間的衝突和問題。故事圍繞著住處、前任主委以及新主委的行為所引起的問題,以及隔壁搬來的人家對樓上陽臺的問題。整個故事圍繞著情緒和生活中的小插曲展開。故事中有許多對話、想法和情緒的表達,並且描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波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