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教養方式大不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次,友人對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平均成績,女生會優於男生嗎?」
我回不知道,接下來他的回答著實讓我錯愕卻又認同…

他說:「那是因為台灣的教育方式,是適合女生而不是男生。」
於是我開始探討了這個問題,紀錄並歸納下列差異,提供煩惱小孩教養的父母參考。

男孩與女孩,天生就有著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這些差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風格、興趣傾向以及行為表現。

因此,家長在教養過程中需要理解這些性別差異,以適應不同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潛能。

1. 學習風格的差異

男孩:

大多數男孩天生好動,喜歡活動和實際操作。 這可能使他們在靜態的學習環境中,感到不安或難以集中注意力。
因此,在教育上,可以給予男孩更多的實際操作和動手實踐的機會,以促進他們的學習。

女孩:

相對而言,女孩通常較為細緻,喜歡細緻的工作和安靜的學習環境。 她們可能更擅長細緻的手工藝或藝術活動。
因此,在教育上,可以提供女孩較精細複雜的任務,讓她們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

2. 情感表達的差異

男孩:

大多數男孩在情感表達上相對保守,可能更傾向於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感受。
因此,家長應該鼓勵男孩表達情感,同時給予他們適當的空間,讓他們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情感。

女孩:

而女孩通常擅長表達情感,她們可能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這方面,家長應該願意傾聽,建立一個開放的溝通環境,讓女孩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是被理解和接納的。

3. 興趣和嗜好的差異

男孩:

男孩通常對於具有挑戰性和競爭性的活動較感興趣,例如運動、競賽遊戲等。
在這方面,父母可以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

女孩:

女孩則可能對人際關係和合作更感興趣,例如團隊活動、角色扮演等。
父母可以支持她們參與這些活動,同時鼓勵她們發展出與他人合作的技巧。

4. 運動與體能發展的差異

男孩:

男孩在體能上通常較為發達,擁有較高的肌肉量和耐力。
因此,父母可以鼓勵男孩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以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女孩:

女孩雖然在肌肉量上較男孩較少,但她們通常在靈活性和協調性上表現較為優異。
父母可以支持女孩參與各種運動,強調運動的樂趣和身體健康。

結論:

性別差異並不是一種僅有的模式,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著自己的興趣和優勢。

因此,家長在教養中,應該秉持著「因材施教」的方式,並尊重每個個體差異,提供孩子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父母理解男女孩的差異,有助於創造一個更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培養他們的個性,發展他們的潛能。
透過適性教養,我們可以為每個孩子打造一個更豐富、多元的成長體驗。




avatar-img
8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pril艾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份記錄金錢進出狀況的報表。掌握自己的現金動向是非常重要的,時時刻刻管控,才能避免自己不花費任何一分不必要的支出...
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生引導員,家長都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如何讓身為父母的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人生陪跑員,都是需要學習與適時調整的...
這是一份記錄金錢進出狀況的報表。掌握自己的現金動向是非常重要的,時時刻刻管控,才能避免自己不花費任何一分不必要的支出...
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生引導員,家長都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如何讓身為父母的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人生陪跑員,都是需要學習與適時調整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不只過去在歷史上融匯了多樣性的族群,近年來文化的多元樣貌也逐漸展現出來。近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題目當中的一個主題正是「多元文化」。這個主題,至今尚未出現在升學大考中,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考題,必須留意。本文分享學生筆下的題材以及寫出深度的訣竅……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多虧於爺爺輩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到大我一直拼命想證明:男生能做成的事情女生也可以。 越多人往我身上貼「女生該這麼做」的標籤,我就刻意塑造越多男生特質在自己身上。 於是,我看哥哥們喜歡玩什麼,我就一起。 大多同齡女生在玩什麼…(完了,我根本沒印象) 我玩大多男生愛玩的戰鬥陀螺、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接女兒放學過後到附近的公園玩耍,途中有一位女同學帶著一隻洋娃娃前來,沒多久被男同學接手把玩。此時,男同學的阿嬤焦急地大喊:「男生不要拿女生玩的娃娃啦!這樣不好看!」 我聽聞隨即告訴阿嬤:「其實娃娃不分男女都可以玩呀!就像是顏色本身也沒有性別之分⋯⋯。」我就這樣一路講到同婚的議題,
Thumbnail
台灣不只過去在歷史上融匯了多樣性的族群,近年來文化的多元樣貌也逐漸展現出來。近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題目當中的一個主題正是「多元文化」。這個主題,至今尚未出現在升學大考中,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考題,必須留意。本文分享學生筆下的題材以及寫出深度的訣竅……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多虧於爺爺輩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到大我一直拼命想證明:男生能做成的事情女生也可以。 越多人往我身上貼「女生該這麼做」的標籤,我就刻意塑造越多男生特質在自己身上。 於是,我看哥哥們喜歡玩什麼,我就一起。 大多同齡女生在玩什麼…(完了,我根本沒印象) 我玩大多男生愛玩的戰鬥陀螺、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接女兒放學過後到附近的公園玩耍,途中有一位女同學帶著一隻洋娃娃前來,沒多久被男同學接手把玩。此時,男同學的阿嬤焦急地大喊:「男生不要拿女生玩的娃娃啦!這樣不好看!」 我聽聞隨即告訴阿嬤:「其實娃娃不分男女都可以玩呀!就像是顏色本身也沒有性別之分⋯⋯。」我就這樣一路講到同婚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