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育女調不同》從養育到教育:正視男女在先天上的差異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不記得我是從哪時候開始發現,男女天生上在某些地方好像是不太一樣。例如:每次我問路,男生的回答總是往東走五公里 (以東西南北向,外加距離),但我聽不懂,因為我不知道東邊在哪,五公里是多遠。如果別人問我路,我通常會說往這個方向直走,看到麥當勞後右轉,或者第三個紅綠燈右轉。

 

最近朋友和我聊到她正在讀的一本書,剛好證實了我的猜測。

 

養男育女調不同》一書的作者利奧納德 · 薩克斯,是醫生、心理學家,也是性別教育的主要領導者。這本書是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許多新的研究顯示,男孩女孩尤其在嗅覺、聽覺和視覺上的差異非常大,但是很少家長和教師知道這些研究,因為新聞媒體很少做這方面的報導。(我看的是2005年的第一版,目前市面上賣的是2020年的第二版,所以內容可能會有些不同)


男女有別,其來有自。在台灣有很多孩子過得很不快樂,因為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讓孩子的長處表現出來。作者主張既然男女天生的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那教學和教養的方法也應該「因材施教」。而父母、老師更應該要超越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認識並且利用這個天生上的差異,來協助孩子成長,喜歡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的前半部從科學上來破解很多迷思,後半部談教養孩子的方法,因為二者都很重要。作者說我們不該問男女孩,誰比較聰明,而是應該問「在做什麼事的時候」男生或女生比較佔優勢。因為與其爭辯刀叉和湯匙哪個好,應該要看你是要喝湯,還是切牛排。

 

作者分享了他觀察了400多間學校與課堂上的男女差異,以及許多已經發表的研究結果,進而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他在書中將很多情境分類,也舉很多例子,而我選擇用下面三個角度來分享。


角度一:「自主神經」讓男女對待冒險的態度,天生不一樣。

 

男生喜歡冒險,因為冒險本身可以帶給他們快樂的感覺。他們不但更加尊敬敢冒險的男生,還會因為旁邊有人看,而表現出心理學家所謂的冒險移位 (Risky Shift)。就算他不認識旁觀者,還是會選擇逞英雄。因此當一群男孩在一起時,比較容易做危險或愚蠢的事。加上「男生通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通常是男生比較容易受傷,而不是女生。

 

而女生不喜歡為冒險而冒險,也不會對敢冒險的人覺得了不起。因此,「女生通常低估」自己的能力,雖然可以避掉很多危險,但也會影響自信和未來的升遷機會。

 

在收入上同工不同酬的性別差異,在世界各地都一樣。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卻是很多人想都沒想過的。那就是男生比女生更有勇氣,在面試時開口要求較高的薪水 (57% vs 7%),因此男生的年薪起薪,會比女生高8% (多四千塊美金)。那在整個職涯發展上,男生的薪資會高出女生非常多 (職位也是)。

 

看到這裡,我回想自己,我的確不會為了拍一張驚為天人的照片,而去做危險的事,但其他男性攝影師卻非常願意。我原本以為是因為男生比較大膽,讀了書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男生天性就喜歡冒險,因為冒險讓他們感到快樂。而同工不同酬的事,我原本以為,是因為女性常在生育年紀時放棄工作,回家照顧孩子,等她們孩子大了再回職場時,已經跟不上男性的薪資和職位。卻沒想過,原來從第一份工作的面試起薪,就因為女生比較不敢爭取,而輸在起跑點了。

 


角度二:父母和老師「鼓勵」男孩冒險,卻「勸阻」女孩不要冒險。

 

作者在書中以孩子受傷時,父母的反應明顯不同為例。男孩和女孩同樣是在打球時受傷,送醫檢查治療後,雙方父母問醫生的問題,有著截然不同的出發點。男孩的父母問:兒子何時可以回去打球?而女孩的父母問:你認為我女兒該放棄打球嗎?或許她不適合這類運動?父母對女孩在遇到挑戰而失敗時的態度,有可能會讓女孩從此不敢再冒險。

 

父母多半過度保護女孩,沒有給她們和男孩一樣的冒險機會。因此,父母和老師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男女孩在「冒險」這一特質上。對待男孩,你必須了解他的動機,才可以「阻止」他做蠢事。對待女孩,你需要適時的「鼓勵」她去冒正當的險,以提升她的自我評價。

 

那要如何鼓勵女孩冒險呢?增加女孩探索新情境的經驗,先從女孩可以做的事開始,逐漸讓她們建立信心。當她們失敗時,要鼓勵她們,這樣她們便能夠面對恐懼並克服它,那麼下次再碰到完全陌生的環境時,她也有勇氣去面對。所以在男女分校的情況下,女生就敢去冒險,而不用擔心被男生嘲笑,或者被男生搶走所有冒險的機會。

 

我在台灣唸書時,只有小學是男女同班,國中和高職我都唸女校。現在看起來,我是誤打誤撞做的好選擇。因為在女校時,我可以完全照我的意思去打球、學電腦、大笑,而不用在乎異性的眼光,非常自在。高職我是唸私立的美容美髮科,所以同學開始比較在乎外表,而我還是可以因為學校沒有男生,而不用在乎外表。但在同學圈裡,我算是膽子大的,我會跟男校去聯誼,我會找男生教我騎打檔的機車,我也是班上第一個拿到手排汽車駕照的。


角度三:性別模糊的社會不等於性別平等。男女合校,反而強化了性別刻板印象。

 

作者提到,在人類的歷史中,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提供世代間,單一性別交流的機會。例如:女孩子和成年女性一起學針線、烘培,或加入女童軍;而男孩子和成年男性一起去打球、做木工,或加入男童軍,但現在這一類的機會非常少。每個人類團體延續下去的基礎,都在老一輩如何塑造年輕一代,而這個互動在單一性別的情境下效果最好。而如今,我們的社會失去了這樣的學習方式和機會。

 

心理學家對「社會化」的定義是「孩子學習他所存在社會的習俗,和道德觀念的歷程」,而「社會化」是單一性別團體的主要功能。不單是母親教導女兒,父親教導兒子,而是整個社區的女性都把他們文化的傳統和價值觀交給社區中的女孩,在男孩方面也一樣。雖然男女合班一起上機器人的課或是學習焊接,也可以學得很好,但世代間的傳承就斷了,因為你很難建立老師和學生的性別傳承感。


作者強調,在過去幾十年強力主張中性教養孩子的教育制度,反而使男女生學習狀況更加的刻板印象化。男生不再上藝術、舞蹈和外語課,因為那些是女生和女性化的男生才上的課。而女生上電腦、物理化學的人數一直下降,因為那些是男生和男性化的女生才上的課。但這個情況在男女分班或分校的時候不會出現,因為男生和女生都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或願意去嘗試。

 

有一些研究也指出,男校的男生比較會聆聽別人說話,也不會一直想證明他是男子漢大丈夫,因為在男校,他可以很自在,也比較敢去探索「性別典型」之外的活動,例如:去上藝術、音樂、戲劇、外語的課。一旦他知道他是誰以後,他的性別認同根基穩固,他清楚知道做為一個男生的意義,知道長大後要成為怎樣的一個男人,他就會比較有自信,女孩亦同。

 

即使是21世紀,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是存在許多性別的刻板印象。例如:男嬰房漆藍色,女嬰房漆粉紅色,但我自己其實比較喜歡藍色、綠色、黑色,也一直不懂為什麼性別和顏色有一定的關聯。我喜歡烘培和種菜、也喜歡重訓、拿電動工具做木工、換輪胎、拼裝IKEA買回來的櫃子。

 

我也不認同為什麼現在還一定是男主外、女主內。明明就有很多女生很會唸書,也很愛賺錢,卻不一定適合或喜歡在家帶小孩、煮飯洗衣,但還是會被世俗眼光綁架。我也看到有些男生其實很會帶孩子,也能煮飯洗衣、整理家務,但其他女性嘴上雖說羨慕,但眼神卻對那些有事業心的女性不以為然。難怪有人說,會為難女人的,多半是女人。重男輕女的,也是媽媽。

 

在這個時代,要如何讓男女特質可以平衡發展呢?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事。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成為自信、勇敢的人,這二個在傳統上是對男性的描述;但是我們同時希望他們體貼、關心、可以聆聽別人說話,這些在傳統上是屬於女性的特質。我們其實是希望每個孩子長大後,都能很自在地表現出他的男性 (陽性) 和女性 (陰性) 特質,因為不論男女都同時具有陰陽特質,平衡發展才健康。

 

中文版譯者洪蘭教授也提到,早在1971年,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桑德拉·貝姆(Sandra Bem)提出了「貝姆性別角色量表」(BSRI),發現成功的人通常具有雙性化特質,既溫柔又堅強,同時具備工具型特質(如自信、獨立、有抱負、領導力、果斷、勇敢)和表達型特質(如熱情、溫柔、有同情心、親切、敏感)。這些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通常比傳統性別角色更強,適應能力也更好。

 

因此,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強調,教養應重視孩子的個性特質,並發展其異性別特點,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不是按照單一性別的概念來教養子女。

 

此外,培養多元人格特質才能跨越性別限制。洪蘭教授強調,腦科學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了解男女發展和行為表現的差異,提醒我們要理解起跑點的不同、體諒不同性別發展的時間表、接納孩子的個別發展和差異,發展孩子的天賦和特質,給予不同程度的要求、教養和鼓勵,促進社會適應的多元人格特質和核心素養。

 

這一學派認為,單一性別的教養觀念容易限制孩子的天賦發展,忽視孩子的可塑性,應跨越性別的限制,看見孩子的優勢,提倡發展雙性優勢,讓孩子不僅擁有自身的特質,還具備異性別的發展特點,以應對社會快速變遷的需求。

 

現代的父母應該要用全人發展的角度教養子女。無論教養男女,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真心信任孩子就能讓孩子發揮能力。所謂的男女平等,應放在教育機會、工作機會和薪資的平等,不是男生非做女生的事,或女生非做男生的事不可,重點在於讓每個人都能做他喜歡的事。欣賞孩子的長處,放對地方,做有興趣的事,他就會充滿信心,就會讓他的天賦自然發光。


謝謝你與我一起共享這本 養兒育女調不同》 ,

也衷心希望每個人,都能欣賞每個人的獨特性,讓天賦發光。

我們下次見。

 

 

歡迎您分享本篇文章,請記得標明出處。All right reserved.

11會員
19內容數
以前很愛看書的我,終於發現自己很久沒看書了。2024年設定一個每月讀二本書和寫二篇讀後心得的目標,重新學習寫作,後經友人推薦來方格子開房間。我的部落格從2000年左右開始寫,從PC Home電子報、無名小站、Blogger、到現在的WordPress,單純記錄日常生活點滴。www.SabrinaHua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莎姐的矽谷茶棧 的其他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面對生活挑戰時展現的勇氣和堅持。從成長過程到面對職場、婚姻和人生挫折,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生活的勇敢面對。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個即將舉行的女力營活動,將由多位女性領域專家分享相關主題。
矽谷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擁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膚色、語言和文化的地方。本文介紹了矽谷的多元性,並探討了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影響。鑑於矽谷的特殊性,本文還提到了一些當地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困境。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他在矽谷生活的見聞,讓讀者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地區。值得一讀的好書!
作者以自身成長故事啟發女性,強調帶來人生正負向因果關係,以及面對負面評價能直接反映在未來的成就,並強調選擇原諒,才能重獲自由等面向。你要堅定為自己發聲,不要限縮你的思維與行動,才能得到更多機會與自由。對緊張關係的敏感覺察,也能化為審慎評估情勢、能說對話、做對事的大能力。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北韓女孩的生命經歷,從幼時的洗腦到尋找真相,追尋自由的代價。作為臺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自由的真正意義。讀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北韓的鮮為人知的一面,以及作者的堅毅和豐富經歷。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更多人對自由和真相的關注。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面對生活挑戰時展現的勇氣和堅持。從成長過程到面對職場、婚姻和人生挫折,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生活的勇敢面對。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個即將舉行的女力營活動,將由多位女性領域專家分享相關主題。
矽谷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擁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膚色、語言和文化的地方。本文介紹了矽谷的多元性,並探討了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影響。鑑於矽谷的特殊性,本文還提到了一些當地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困境。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他在矽谷生活的見聞,讓讀者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地區。值得一讀的好書!
作者以自身成長故事啟發女性,強調帶來人生正負向因果關係,以及面對負面評價能直接反映在未來的成就,並強調選擇原諒,才能重獲自由等面向。你要堅定為自己發聲,不要限縮你的思維與行動,才能得到更多機會與自由。對緊張關係的敏感覺察,也能化為審慎評估情勢、能說對話、做對事的大能力。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北韓女孩的生命經歷,從幼時的洗腦到尋找真相,追尋自由的代價。作為臺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自由的真正意義。讀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北韓的鮮為人知的一面,以及作者的堅毅和豐富經歷。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更多人對自由和真相的關注。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Thumbnail
人的一生如馬拉鬆一樣,沒有誰能隨隨便便到達終點,他們不是靠短暫的爆發力獲得勝利,而是靠持久的不斷向前的勇氣。不在於起步一瞬間的快慢,只有鍥而不舍的堅持,一旦決定出發,就不能輕言放棄。認准一個目標全力以赴,堅持下去才能在終點的結束線中仍舊微笑著邁步而過。感恩他們在小時候讓他們觸摸了運動參輿,讓這一切成
Thumbnail
很喜歡好友為女兒月經來時,做的小儀式,我也會仿照她的模式,讓女兒以後,面對月經醬的來訪不慌張,希望她在未來漫長的幾十年歲月裡,能跟月經醬,當上真正的好朋友。
Thumbnail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Thumbnail
即將開學,相信許多不管資深或新手父母都歷經了孩子的暑假,可能是充斥著夏令營、各種才藝補習班、課程,又或者是帶著孩子去旅行,但實際上卻又無法像過去自己旅行那樣的放鬆,實際上比較像陪著孩子去旅行的感覺。   現代父母的吶喊:當爸媽怎麼這麼累 不管是怎麼樣的家庭,我總能聽見許多父母的心聲,又或者是來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便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任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尊老愛幼,為孩子樹立榜樣。如何對待長上,便是在示範,你老了以後,孩子應該如何對待你!
Thumbnail
大小威廉斯的成就,或許有很大一部分得力於她們父親的用心,但我自己同時身為一位女兒與母親的角色,在看到一位用心用力、有遠見、有爆棚信心的父親的同時,也看到一位極度自卑而又掌控欲強烈的虎爸。
Thumbnail
根據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幾乎所有人的道德發展都經過六個階段。受世俗教養的孩子長大後,道德觀往往比受宗教教養的成熟。不信的父母希望子女獨立思考,同時卻知道自己對子女的影響無法避免,往往左右為難。
Thumbnail
怎樣教養孩子,是所有父母的難題,信徒、非信徒都一樣。但是生活環境是否崇尚宗教,包括親人的宗教信仰、居住的社區、子女就讀的學校,對不信的人影響很大。
Thumbnail
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課題,兩位高人氣親職作家暢快對談,分享育兒路上豐富經驗,也提出許多實用建議,值得爸媽借鏡參考。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Thumbnail
人的一生如馬拉鬆一樣,沒有誰能隨隨便便到達終點,他們不是靠短暫的爆發力獲得勝利,而是靠持久的不斷向前的勇氣。不在於起步一瞬間的快慢,只有鍥而不舍的堅持,一旦決定出發,就不能輕言放棄。認准一個目標全力以赴,堅持下去才能在終點的結束線中仍舊微笑著邁步而過。感恩他們在小時候讓他們觸摸了運動參輿,讓這一切成
Thumbnail
很喜歡好友為女兒月經來時,做的小儀式,我也會仿照她的模式,讓女兒以後,面對月經醬的來訪不慌張,希望她在未來漫長的幾十年歲月裡,能跟月經醬,當上真正的好朋友。
Thumbnail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Thumbnail
即將開學,相信許多不管資深或新手父母都歷經了孩子的暑假,可能是充斥著夏令營、各種才藝補習班、課程,又或者是帶著孩子去旅行,但實際上卻又無法像過去自己旅行那樣的放鬆,實際上比較像陪著孩子去旅行的感覺。   現代父母的吶喊:當爸媽怎麼這麼累 不管是怎麼樣的家庭,我總能聽見許多父母的心聲,又或者是來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便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任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尊老愛幼,為孩子樹立榜樣。如何對待長上,便是在示範,你老了以後,孩子應該如何對待你!
Thumbnail
大小威廉斯的成就,或許有很大一部分得力於她們父親的用心,但我自己同時身為一位女兒與母親的角色,在看到一位用心用力、有遠見、有爆棚信心的父親的同時,也看到一位極度自卑而又掌控欲強烈的虎爸。
Thumbnail
根據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幾乎所有人的道德發展都經過六個階段。受世俗教養的孩子長大後,道德觀往往比受宗教教養的成熟。不信的父母希望子女獨立思考,同時卻知道自己對子女的影響無法避免,往往左右為難。
Thumbnail
怎樣教養孩子,是所有父母的難題,信徒、非信徒都一樣。但是生活環境是否崇尚宗教,包括親人的宗教信仰、居住的社區、子女就讀的學校,對不信的人影響很大。
Thumbnail
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課題,兩位高人氣親職作家暢快對談,分享育兒路上豐富經驗,也提出許多實用建議,值得爸媽借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