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電影學寫作:《返校》教你布局

如果要你以「白色恐怖」為主題,去構思一篇文章或拍攝一部電影,你會怎麼做呢?
或許會想選用紀錄片的形式,平鋪直敘,娓娓道來這段歷史的傷痛記憶。但是,可能你愈做愈有心得,觀賞者卻愈看愈想睡。思考脈絡較為理性的人,可能想以「論說文」的形式切入,論述白色恐怖的荒謬與惡劣。然而即使能夠論理清晰說服讀者,卻依然無法感動讀者,讓讀者真正的「心悅誠服」。

我覺得電影《返校》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同時也是很棒的寫作教材:教會我們如何布局好一篇文章。

網路圖片

網路圖片


一、談取材

「校園」是一項不錯的出發點,它有著所有人共同的印象,年輕的讀者會有切身之感,年長的讀者會陷入回憶。

在校園當中,「教官」又是不錯的人選。一來教官多半與學生的「管教」問題相關,能顯現出「威權」的意涵,二來軍人身分,令人聯想到強調服從的軍中氣息,與箝制言論、思想自由的作為隱然相合,三則歷史淵源,教官早年確實是政府用來改造人民思想、監督校內的角色設定。由此進行故事的開展,讓人對白色恐怖感受深刻。

個人以為《返校》之所以名為返校,除了取材與題目相關外,更是想藉由這個題材召喚所有人的記憶。

二、談文采

電影式講究聲光效果的媒體,有了材料後,要如何在電影中展現呢?個人以為片中第一節方芮欣、魏仲庭兩人晚上在學校的「探險」,最能顯現出白色恐怖的主題。

首先,此節就視覺上來看,場景一貫暗色調,符合鬼片的拍片模式,展現出劇中人物壓抑的心緒,以及白色恐怖下的陰影。道具的選用是蠟燭而非日光燈、手電筒,除了時代科技的限制外,更重要的是燭火亮度不比燈光,且容易受外在影響,光線微弱,隨時都有可能熄滅,呼應緊張的氣氛。

再者,片中的追人的鬼怪,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一如白色恐怖,無所不在,又讓人摸不清在哪,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更加劇恐怖心理。因此,我們可以說,電影採用鬼片的拍攝手法,實則讓觀影者具體而微地感受到白色恐怖如同鬼魅,無所不在以及猝不及防。這比紀錄片、論說條列,或是說故事的方式要高明多了,也是我認為本片最為成功之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張老師與方芮欣在階梯互訴愛意時,以《雨夜花》配樂,除了因為這首是當年的禁歌,呼應白色恐怖對思想箝制的主題,細究歌詞內容,描寫女子被背叛,更是回應方芮欣日後誤以為遭到張老師情感上的背叛。定情物「白鹿」玉珮,白色象徵著彼此愛意的潔白無瑕,掛在方芮欣心上,更暗示她的「小鹿亂撞」。不過,玉傳統上具有驅逐鬼魅的功效,更是具有美好德性的象徵,若以片中主題與故事後來發展來看,實為一種諷刺。玉不只無法替他們驅逐鬼魅(白色恐怖),甚至方芮欣為了張老師,與殷老師爭風吃醋,主動向白教官告發,進而害死了讀書會成員,內心既不潔白,德性更談不上美好。

簡而言之,無論視覺、聽覺,劇中的一景一物,要能呼應並貼合主題的核心思想。以寫作來說,當選好內容與素材後,文章應該在任何時刻都扣合主旨。

三、談結構

倘若按照順序法進行鋪陳,便了無新意,若是能用倒敘的結構,先說出結果或製造不尋常,便能引起觀影者的動力,想進一步探究可能的原因。

文學中時常採取這種作法,諸如卡夫卡《變形記》開頭:「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一隻碩大的蟲子。」人怎麼會變成蟲子呢?這是「製造不尋常」,引導讀者往下閱讀的興趣。或是高中國文選文洪醒夫〈散戲〉:「戲,就這樣散了!」直接預示最後劇團的「結果」,勾起讀者想往下文了解原因的欲望。

《返校》第一節「惡夢」。採用「鬼片」式的手法,除了暗喻白色恐怖就如同一場噩夢,讓人毛骨悚然外,讓我們看見遭到白色恐怖破壞下的校園(結果),並且看見墳墓與死去的人(製造不尋常),開頭兩項兼備,相當亮眼突出。

四、寫作的啟示

當我們拿到作文題目時,第一步要決定寫作主題,整篇的核心思想與內容是什麼,隨後再進行下筆書寫的布局(材料、文采、結構)。

材料上最好能與主題相符,更進階是能引發大家的共鳴。換言之,以眾人共有記憶作為材料,是不錯的素材。文采上,不需講究華麗詞藻,但求自己的每一句每一段,是否扣合主題,縱使書寫的是一花一木一草,也要能與主題的情感若合一契。最後在結構上,若能用倒敘法破題(或是預揭結果,或是製造不尋常),是能讓閱卷者眼睛為之一亮的寫法。

總之,若能依照這套邏輯脈絡,應當能寫出一篇不離題又精彩的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