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為什麼無法好好愛?關係中的愛&恐懼—練習愛的5個自我提問

    儘管每個人都想要愛,很多人卻無法體驗到愛。那些來自過去、充滿罪惡感的恐懼,阻礙了我們在當下給予並接受愛。

    因為我們不可能同時感受到恐懼與愛。


    恐懼是對愛發出的求救訊號

    一個人不會無端的攻擊他人,除非感受到威脅,而且相信透過攻擊可以展現力量,讓對方看不透自己的脆弱。當我們認為別人在攻擊我們時,通常會立刻採取防衛態度,然後找一個方法反向攻擊。

    其實攻擊就是一種防衛,目的是掩蓋自己的恐懼和罪惡感。

    與其認為別人在攻擊我們,不妨將對方的舉動視為害怕的表現,我們表現出來的不是愛便是恐懼,而恐懼其實是對愛發出的求救訊號。


    我都是為你好?!

    很多人都想修正他人的行為,即使深信自己正在給予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實際上卻是藉由展現「我們對、別人錯」的方式來攻擊他人。如果別人沒有依照我們的期望做出改變,我們很可能就會認為他們犯了錯,

    我們究竟是在教導他人「愛」,還是在示範如何因為恐懼過去而攻擊別人?

    如果覺得自己需要從另一個人身上得到某些東西,而得到了自以為想要的那個東西,我們就會愛那個人;如果得不到,就會恨對方。經常處於愛恨交織的我們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交換有條件的愛。這種「想要得到什麼」的動機導致了衝突和痛苦,而且通常和我們被困在線性時間(過去預見未來的謬誤)有關。


    付出,接受本來面目

    內心的和平來自不要求別人改變,單純的接納他們原來的樣子,真正的接納是沒有任何條件和期望的。

    我們要記住「自己已經擁有當下所需要的一切,而我們存在的本質就是愛」。

    如果我們全心全意地付出,沒有想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也不想改變對方,這時內心的平靜與喜樂就會出現,而且與過去和未來毫無關聯。


    重新訓練心,好好愛的5個問題

    無論是自己一個人或是和他人相處時,隨時隨地問自己這些問題:

    1.我選擇感受內心的和還是衝突?

    2.我選擇感受愛還是恐懼?

    3.我選擇成為「尋愛的人」還是「挑錯的人」?

    4.我選擇成為「付出愛的人」還是「把愛趕跑的人」?

    5.我溝通的方式(言語和肢體語言)就對方而言是否充滿了愛?對我自己呢?



    寬恕才能感受愛

    寬恕就是放下過去,唯有寬恕才能達到內心的和平。不論他人對我們做了什麼,或是我們對他人做什麼,全都要在「當下」「放下」。透過真正的寬恕,我們就能選擇用愛來看待自己和他人,停止過去的罪惡感永無止境的循環,自在的擁抱當下。

    要在關係中感受到愛並得到內心的和平,我們的思想和言行必須一致,與他人溝通就要達到合一的感受。當我們從扭曲不實的認知監獄中釋放他人時,自己同時也得到了釋放,並與他們一起融合在愛裡。


    《心態療癒經典—12天,轉化自我走向愛》傑瑞.詹保斯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