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間何時才能再有巴別塔

臨時來一個生活事件小心得。

有的時候事件的推進注重效率進而產生最大效益與收益,我想原則上是對的。

但是因為心急,讓進程安排得太快,各個環節之間沒有整合順暢與精準紀錄的狀況下,很容易漏掉很多細節,因此出現誤差。

誤差包含什麼?

像是沒有書面圖說的往來確認,僅用口語討論,在很臨時的討論過程中,個體接收多方人馬用字遣詞的語意,容易出現解釋上或理解方向的不同。

於是看似大家達成了共識,但事實上各自詮釋,最終的產物,就容易出了誤差與錯誤。

這個誤差與錯誤,跟一開始想要達到的效率至上就產生了撕裂。

(當然我們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言語溝通,不是生產流水線的錯誤排除與精進進程,因為人類的溝通還包含了情緒元素。)

一不小心還容易造成多方的不滿與情緒。

>>不是都講好了嗎,你怎麼會那麼不小心!?

>>我們討論的結果明明就是這樣啊?根本就不是我的問題!?

然後帶著各自的不滿,雖然最終是把工作做完了,但是既沒有達成高效率,更帶著一肚子火收場。

好愚蠢。

講相同的語言都能夠分歧成這樣了,更何況是不同語言。

難怪神要創造不同的語言來摧毀巴別塔,完全是壓制人類、不讓人類造次的最佳解方。

這樣人類就可以光靠跟自己人內耗就耗盡一生,耗盡一輩子,多麼方便。

那,結論是什麼呢?

細節的堆疊需要時間

求快跟求好是矛盾的,唯有經過時間的洗禮,讓細節層層的堆疊上去,才有機會創造永垂不朽之物。

想要求快又求好的思維,原則上有其極限。

美好的事物即是享受,而享受是屬於慢思維的。

時間不該僅用效率(益)評價且定義之,正因為有了時間的流動,才有了故事,才有了你與我,還有你與我的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