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讀得快才叫「速讀」,30分鐘有效掌握一本書的秘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不知道大家通常看完一本書會花多久時間? 曾經我為了追求效率,硬是趕在一個下午把一本書的文字看完,過程中自己以為都懂了、理解了,結果闔上書,什麼重點都說不出來,甚至想不起來。也曾經以為一本書只要連續用幾天的時間完成,就能增加印象,然而完成閱讀的隔天,依然80%都記不得。

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豪斯(Hermann Ebbinghaus)的遺忘曲線理論提及到人們的記憶過程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當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與學習後,便先成為了短期記憶。只有再經過進一步強化後,才會成為長期記憶。記憶的保留時間有長有短,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原本記住過的東西就會被遺忘。根據實驗統計,記憶在1天後,就會有74%被遺忘掉。

所以,到底要如何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並能輕鬆的複習轉換成長期記憶呢? 我想 《雪球速讀法》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雪球速讀法的核心: 雜學資料庫 x 速讀技巧 = 速讀能力

《雪球速讀法》提到,快速掌握一本書的關鍵在於累積「雜學資料庫」。

雜學資料庫」是指我們腦中先前所累積的所有知識、資訊、經驗,汲取形成的一個龐大資料庫。這資料庫是速讀技巧的基礎,能夠使我們更有效地閱讀和理解內容。

舉例來說,「有志者事竟成」,即便文字顛倒成「志有者竟成事」,乍看也能迅速理解。這是因為我們的腦中已經存在著有關這個句子的資料庫。

累積雜學資料庫

累積雜學資料庫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多讀書。

即使掌握了速讀技巧,要進一步提升速讀能力,仍然需要不斷閱讀、重複閱讀。

透過重複閱讀同一本書,逐漸累積與這本書相關的資料,並可能在同一本或是他本速讀時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庫。

這種方法如同書名滾雪球一樣,重複閱讀使資料庫越來越龐大,也讓速讀的效果越來越好。

速讀技巧的兩大原則

速讀的目標是為了有效閱讀,關鍵在於「高速」與「大量循環」的相乘作用。

  1. 讀得快,更容易理解內容

採用「雪球速讀法」閱讀時,強調「不求甚解」的高速讀過,抱持著「只要多讀幾遍就能逐漸明白」的想法,千萬不能為求明白而慢慢閱讀。

這是因為慢慢讀容易被內容的細節所困,不見得就能夠理解得比較快、比較深入。

要明白整本書的意義,只專注於一小部分內容是不夠的,要像上帝視角般,放眼一本書的整體內容,才能掌握狀況。

  1. 第二次讀的時候,會比第一次讀得更快

第一次快速讀過之後,可以累積一些資料庫。累積一些資料庫後,第二次再讀,閱讀速度便會提升。閱讀速度提升後,累積資料庫的效率也跟著提升。這樣第三次、第四次…..就會越讀越快,也會越來越深入了解內容。因為重複讀了許多遍,故能越讀越快; 因為讀得夠快,故能讀許多遍。

終極目標:30分鐘掌握一本書

《雪球速讀法》提供了一套實際執行的步驟,讀者在30分鐘內便能掌握一本書的精華:

  • 3分鐘,閱讀目錄10次
  • 6分鐘,閱讀前言及後記10次
  • 6分鐘,閱讀所有大小標題3次
  • 15分鐘,重複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文和細節

閱讀的過程關鍵在於「整體」與「細節」間的來回

從了解整本書的骨架,再到細節內文,再回整體架構,這樣的反覆跳讀,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可能是發現之前不曾注意的關鍵字、發現之前沒特別注意的章節重要性、或是更能理解作者的想法與觀點等等。

雪球速讀法的陷阱與盲點

  1. 讀者因原有的資料庫,誤以為早就懂

如果讀者閱讀時抱持著「這我早就知道」、「覺得自己應該懂」容易會看過一次就結束。但如果硬是再多重複看幾遍,才有可能會發現,「喔其實還不懂」,不會留下錯誤的資訊。

  1. 過度帶著目的閱讀,容易變成Google搜尋般的檢索

如果像是查詢辭典或者歷史紀錄那樣,只依「關鍵字」找出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去閱讀,就會變成只是單純的「查詢檢索」,便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甚至還會造成速讀能力和閱讀能力下降。

  1. 小心「影像閱讀法」,只提取到部分資訊

「雪球速讀法」著重於高速重複閱讀,目的在於慢慢累積資料庫; 而「影像閱讀法」則是將書籍內容視為影像,從中提取所需資訊。 雖然兩者都需要重複閱讀,但差異在於累積資料庫的方式。 影像閱讀法的重複閱讀只是為了從印在腦海的影像提取想要的資訊,這方法可能導致讀者在使用影像閱讀法時誤以為自己已經完全理解內容。

結語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有系統、有效率掌握一本書精隨的工具書。 通過累積雜學資料庫、高速重複閱讀、避免閱讀陷阱並保持開放的心態,在不斷迭代的閱讀過程,於整體與細節間找到平衡,才能有效提升閱讀效果,成功深化對書籍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學習新知識,也可應用於應對考試或快速瀏覽大量資訊的情境中。不過雪球速讀法的成功,並非是一次就能簡單上手,而是要經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累積經驗,才能化為個人的技能。

《雪球速讀法:累積雜學資料庫,達到看書十倍速,大考小考通通難不倒》
作者: 宇都出雅巳
譯者: 陳朕疆
出版社:智富
出版日期:2015/02/03



內容總結
書籍
0
/5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與迴避型依附伴侶相處的愛情指南。文章探討迴避型依附風格的成因與特徵,並提供處理情感交流困難、衝突退縮等常見情境的解決方案,以及如何建立安全感、增進溝通技巧,最終目標是共建親密關係,讓愛情不再是獨角戲。
Thumbnail
很多人一輩子沒什麼成就,不是因為不夠努力或不夠厲害,而是因為不會看人、不懂得跟人好好相處。在這個合作比單打獨鬥更重要的時代,光靠自己的能力其實很難走得遠,還需要找對夥伴、學會跟別人配合。 會識人就是能看出誰值得信任、誰能一起拼;而懂相處,就是能讓人願意跟你合作,不管是朋友還是工作夥伴,都能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歷史、商場故事、心理學實驗,以及各種經濟學、社會學原理、從中發掘出人性的底層邏輯。還透過很多不同的故事來啟發,幾乎可以套用到人生的大小事當中。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透過累積雜學資料庫、高速重複閱讀、避免閱讀陷阱並保持開放的心態,在不斷迭代的閱讀過程,於整體與細節間找到平衡,才能有效提升閱讀效果,成功深化對書籍內容的理解。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
真正的人脈,不是別人可以幫助我什麼,而是我可以幫助別人什麼。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建立人脈,並真正發揮人脈最大的價值,吳家德老師的這本書,不會告訴你深奧的哲理,只會告訴你「對人好」才是真正的秘訣,但是我們必須要親身去實踐,才能夠去體會。
Thumbnail
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經典版再度問世,從舊版的集一、集二,到「日常工商處世卷」與「社會政商處世卷」。生活的細節在人性之間流轉,無論話語的真實與虛假,都在劉墉筆下成為一篇篇活靈活現的日常即景。
Thumbnail
出處的文章高達8千多字,閱完後,到目前為止沒有多大的想法,就簡單摘錄文章的重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與迴避型依附伴侶相處的愛情指南。文章探討迴避型依附風格的成因與特徵,並提供處理情感交流困難、衝突退縮等常見情境的解決方案,以及如何建立安全感、增進溝通技巧,最終目標是共建親密關係,讓愛情不再是獨角戲。
Thumbnail
很多人一輩子沒什麼成就,不是因為不夠努力或不夠厲害,而是因為不會看人、不懂得跟人好好相處。在這個合作比單打獨鬥更重要的時代,光靠自己的能力其實很難走得遠,還需要找對夥伴、學會跟別人配合。 會識人就是能看出誰值得信任、誰能一起拼;而懂相處,就是能讓人願意跟你合作,不管是朋友還是工作夥伴,都能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歷史、商場故事、心理學實驗,以及各種經濟學、社會學原理、從中發掘出人性的底層邏輯。還透過很多不同的故事來啟發,幾乎可以套用到人生的大小事當中。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透過累積雜學資料庫、高速重複閱讀、避免閱讀陷阱並保持開放的心態,在不斷迭代的閱讀過程,於整體與細節間找到平衡,才能有效提升閱讀效果,成功深化對書籍內容的理解。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
真正的人脈,不是別人可以幫助我什麼,而是我可以幫助別人什麼。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建立人脈,並真正發揮人脈最大的價值,吳家德老師的這本書,不會告訴你深奧的哲理,只會告訴你「對人好」才是真正的秘訣,但是我們必須要親身去實踐,才能夠去體會。
Thumbnail
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經典版再度問世,從舊版的集一、集二,到「日常工商處世卷」與「社會政商處世卷」。生活的細節在人性之間流轉,無論話語的真實與虛假,都在劉墉筆下成為一篇篇活靈活現的日常即景。
Thumbnail
出處的文章高達8千多字,閱完後,到目前為止沒有多大的想法,就簡單摘錄文章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