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生,撈一個步步高升,撈一個風生水起

撈生,撈一個步步高升,撈一個風生水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撰文|季勳、Xavier馬鴻裕

關於春節圍爐必備的年菜,台灣人偏好「佛跳墻」,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華人則鍾愛「撈生」。「撈」是攪拌,「生」是魚生,撈生意即將生魚片跟其他食材攪拌在一起,因此又名「撈魚生」。另外,撈生的佐料通常會有七種顔色的蔬果絲,所以也有人會稱之為「七彩魚生」。

撈生,其實是一種源自中國南方而後流行於新馬兩地的食物,傳統上會在「人日(正月初七)」的時候食用。不過,現代人的生活忙碌,通常在正月初五或初六就已經回到工作崗位上,所以許多家庭會選擇在除夕吃團圓飯的時候進行「撈生儀式」,畢竟人多才熱鬧,才能撈一個步步高升,撈一個風生水起。

撈生,圖/iStockphoto

撈生,圖/iStockphoto

撈生,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中式沙拉」,與西式沙拉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道年菜當中的每一種食材都各有不同的吉祥寓意,例如:

紅蘿蔔絲,象徵鴻運當頭;生魚片,象徵年年有餘;青木瓜絲,象徵青春永駐;堅果、花生碎粒與餅乾脆片,象徵遍地黃金;五香粉與胡椒粉,象徵五福臨門;香油,象徵財源滾滾;酸甜醬與酸桔汁,象徵甜甜蜜蜜。

基本上,撈生的食材沒有一定的標準,如果想要吃得更豐盛、更澎湃,有些人還會加入鮑魚、果乾等,只要成品看起來七彩繽紛、吉祥如意即可。當然,製作方法也是頗為簡單,大致就是把所有蔬果切成細絲,然後擺盤、中間放上生魚片、撒上花生與餅乾,最後再淋上醬汁就大功告成了(嫌麻煩的話就直接買現成的吧)。

好的,重頭戲來了。

「撈生儀式」正式進行的時候,全家人會站起來圍在桌邊並手提筷子蓄勢待發,在長輩的一聲令下後開撈。大家會邊撈邊喊「興啊!旺啊!發啊!」,甚至還會喊出過年吉祥話,例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眼看大家夾起夾落,即使盤子裡的食物散落在桌子各處也不要緊,重點是要越撈越高、越拌越烈,才能寓意好彩頭,象徵步步高升,一整年好運連連。只不過通常撈完後,桌子都會呈現一片狼藉,而盤子裡也沒剩下多少食物可以吃了(糟蹋食物),這大概是唯一一次吃飯吃到滿桌子卻不會被長輩訓斥的時候了。過年嘛,開心最重要!

撈生,圖/iStockphoto

撈生,圖/iStockphoto

隨著時間推移與文化融合,這種流行於新馬兩地的撈生文化也漸漸被引入香港、台灣,甚至是歐美國家。許多在台灣的新馬餐廳業者會在過年期間推出自家的撈生禮盒,如果大家想要體驗不一樣的春節文化,不妨買來試試看,讓你福氣、樂趣一次擁有!



喜歡我們的文章?那就來 贊助專區 ,請我們喝杯咖啡吧~!❤

avatar-img
XJ Studio的沙龍
18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XJ Studi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莎意爾詩是一種馬來舊體四行詩。雖稱作「四行詩」,但其實行數不一定只有四行,也可能是八行或者更多。史上最早記載的莎意爾詩,出自17世紀享有盛名的印尼蘇門答臘詩人兼散文作家哈姆札·泛蘇力(Hamzah Fansuri)的手筆,他其中一首留存下來的莎意爾詩〈Syair Perahu〉篇幅超過160行。
班頓詩歌因其押韻格式,填入單字時往往會不經意變化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說是種「好玩」的詩體。同時也因為班頓詩歌的開放性,大家抄來抄去、你改來我改去,不斷推陳出新之下,班頓一次次再生、重生,繁殖力強過細菌病毒。
法律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形成的一種生活規範,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益,維持社會的秩序。然而,受到歷史、宗教、文化或是政治等因素影響,皆有可能會出現某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法條,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不得不懷疑其合理性。
莎意爾詩是一種馬來舊體四行詩。雖稱作「四行詩」,但其實行數不一定只有四行,也可能是八行或者更多。史上最早記載的莎意爾詩,出自17世紀享有盛名的印尼蘇門答臘詩人兼散文作家哈姆札·泛蘇力(Hamzah Fansuri)的手筆,他其中一首留存下來的莎意爾詩〈Syair Perahu〉篇幅超過160行。
班頓詩歌因其押韻格式,填入單字時往往會不經意變化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說是種「好玩」的詩體。同時也因為班頓詩歌的開放性,大家抄來抄去、你改來我改去,不斷推陳出新之下,班頓一次次再生、重生,繁殖力強過細菌病毒。
法律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形成的一種生活規範,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益,維持社會的秩序。然而,受到歷史、宗教、文化或是政治等因素影響,皆有可能會出現某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法條,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不得不懷疑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