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58):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者愛恨分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raw-image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迫於外界而隱藏自己的真實感覺曲意奉承或隨大流,肯定不會是仁者。

 

緊接著下一句,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裡仁第四)。似乎與上一句矛盾,這又怎麼理解呢?

 

我理解,上一句『惡』是情,這一句『惡』是意。仁者對壞人壞事必然會有憎惡之情之舉,但對他人不會懷有惡意。一個是對壞人壞事的反感,一個是沒有傷害他人的惡意。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立志於行仁,就會充滿仁愛之心,不會對他人懷有惡意。

 

子貢與孔子曾各自說討厭些什麼人。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陽貨第十七)。

 

子貢問孔子:『君子也有所厭惡嗎?』孔子答道,『當然有啦!君子厭惡到處說人壞話的人,厭惡道德低下卻誹謗道德高尚的人,厭惡魯莽而不守禮的人,厭惡武斷而不通事理的人』。

 

孔子所列當是他最討厭的幾類人,或當時情景下,意有所指某些弟子或某些人。肯定不止這幾類了。

 

然後孔子問子貢,『你也有所厭惡嗎?』 按孔子所問,子貢問君子實際上就是問孔子本人。孔子所答是他個人厭惡的幾類人,不同的人或許厭惡之人不同。

 

子貢問答道,『我厭惡將偶得當成真知的人,厭惡將不恭遜當成勇敢的人,厭惡將攻訐他人當成直率的人』 徼,通『僥』。不求甚解的人,僥倖知道到些零碎,一知半解,就自以為掌握了真理。

 

合而觀之,孔子認為仁者或君子不會對他人有惡意,但卻會發自內心的喜愛人和厭惡人。孔子的這些話很有道理。但『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似乎與『孝』相衝突。按孝,即使父母有惡言惡行,子女也不當憎惡父母。可能孔子這裡所言及的人,不包括父母,是除了父母之外的其它人,比如鄉人或鄰人。這樣才能自洽。

 

2019年9月13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孔子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不能以禮相待,很苛刻;行禮時不恭敬,敷衍了事;赴喪而不哀切,神色舉止滿不在乎,這樣的人,我還能怎麼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第三)。 管仲大名鼎鼎。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齊國國相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第三)。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是一首表達青年男女相思之情的詩篇。開頭寫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鳥叫聲;雎鳩,一種水鳥,魚鷹。  孔子說:『《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放縱,憂愁而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孔子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不能以禮相待,很苛刻;行禮時不恭敬,敷衍了事;赴喪而不哀切,神色舉止滿不在乎,這樣的人,我還能怎麼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第三)。 管仲大名鼎鼎。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齊國國相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第三)。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是一首表達青年男女相思之情的詩篇。開頭寫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鳥叫聲;雎鳩,一種水鳥,魚鷹。  孔子說:『《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放縱,憂愁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人生數十載,對於人有喜惡。 心中所愛之人,所有作為不論是非,都看成好的。 所惡之人,就算做了好事,也能說譁眾取寵。 人是自私的,站在自己立場評斷他人是正常。 但是,如果因為心中有惡,對於他人的行為,不能冷靜評斷,這樣傷害不只是對方,也是讓自己不開心。 試著忘卻恨意,平靜看待,是善待自己的方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大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沒有所謂的大愛,只有能不能「互利」的狀態。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人生數十載,對於人有喜惡。 心中所愛之人,所有作為不論是非,都看成好的。 所惡之人,就算做了好事,也能說譁眾取寵。 人是自私的,站在自己立場評斷他人是正常。 但是,如果因為心中有惡,對於他人的行為,不能冷靜評斷,這樣傷害不只是對方,也是讓自己不開心。 試著忘卻恨意,平靜看待,是善待自己的方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大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沒有所謂的大愛,只有能不能「互利」的狀態。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