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設計生活,設計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會認識這本書是偶然看到Youtuber大力推薦此書說: 改變了她的職涯人生, 於是好奇地找來閱讀, 書中透過案例一步步教人如何透過思考設計出理想的工作。

本書摘自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畫課程,由兩名教授共同撰寫,也就是本書作者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與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他們歷經十幾年的實證,透過此課程的生命設計模式大幅降低焦慮感以及有關職涯、生命的錯誤迷思,能更有效地達到職業目標。


前言 人生是「設計」出來的


作者開頭以三個案例指出多數人對自己人生不滿意的關鍵問題:

. 無效的想法:

  1. 大學唸什麼, 以後就得做什麼。
  2. 只要成功, 就會快樂。
  3. 太遲了。

. 重擬問題:

  1. 四分之三的大學畢業生後來做的工作, 都和自己的主修無關。
  2. 真正的快樂, 來自打造適合自己的人生。
  3. 設計你熱愛的人生, 永遠不嫌遲。


要解決人生問題, 「設計思考」是最好的辦法。

設計生命需要五種心態:

1.「好奇心」: 帶著好奇心看世界時, 走到哪都可能遇到機會。

2.「行動導向」:多思無益, 去執行多嘗試直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3.「重擬問題」:生命設計的關鍵重擬, 讓我們能退一步檢視自己的偏見, 開啟新的解決方案空間。

4.「覺察」:生命設計是一趟旅程, 不要執著於終點目標, 而要專注於過程, 隨機應變。

5.「通力合作」:設計是通力合作的過程, 許多最棒的點子其實來自於他人。


第一章 從此時此地做起


不要讓自己卡在沒機會成功的事情上,也就是沒辦法解決的問題上。首先要把人生分成幾塊不同的領域:健康、工作、遊戲與愛。作者設計了成了儀表板, 評估自己目前的狀況:

我自己的儀表板

我自己的儀表板


第二章 給自己一個人生羅盤


試問:你在追尋什麼?


打造人生羅盤需要兩樣東西:「工作觀」與「人生觀」。

. 工作觀:藉由思考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來找出自己的工作哲學。

. 人生觀:人生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個人與他人的關聯是?

我的工作觀

我的工作觀

人生觀

人生觀


接著思考工作觀和人生觀的一致性:

 . 工作觀與人生觀有哪些相輔相成的地方?哪些地方矛盾?


第三章 找出一條路


試著紀錄「Good Time Journal」:

. 一天之中什麼時候對工作感到無聊、厭倦、不開心

. 哪個時候感到興奮、專注?當下正在做什麼?


當一個人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投入所做的事,因此活力充沛,工作就會充滿樂趣。


第四章 卡住怎麼辦


人生有許多可能性,不要侷限在現有的路線上,試著發揮創意及想像力製作「心智圖」:

  1. 「專注」:從「Good time journal」挑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全心投入的活動,放在心智圖中央,接著延伸聯想其他的詞彙與概念。
  2. 「精力」:工作與生活中特別有活力的人事物。
  3. 「心流」:挑出處於心流狀態的體驗。


第五章 自己的生命,自己設計


替未來五年的自己想出三種不同版本的生活以及挑戰。以我的例子:

  1. 繼續待在現在產業:舒適圈久了失去冒險探索的勇氣。
  2. 移居海外工作生活:要習慣海外文化,與家人朋友只能久久碰面。
  3. 自由業接案:初期接不到案沒收入的壓力。


第六章 打造原型


作者建議去找一個對象是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或過你想過的生活的人,試著想像自己能否做那樣的工作者好幾年還能樂在其中。


第七章 找「不」到工作的方法


留心觀察是生命設計的關鍵,尤其是職業生涯的設計。只要從雇主角度來看,專注於企業管理者找到適當人選的需求,找到工作的成功率就會大增。


第八章 設計夢幻工作


作者建議不要在網路上找工作,因為真正的好職缺在放上網路前就已透過內部推薦找到人選了。最好是從人際網路下手,甚至如第六章所提出的訪問某個對象的方式,或許意外能獲得工作機會!


第九章 選擇幸福


選擇沒有正確與否,重點是用好方法做選擇。生命設計的選擇流程有四步驟:搜集與創造選項->篩選->選擇->放掉不必要的選項並前進


第十章 對失敗免疫


用先前提出的方法設計生命時,失敗不可免,但無論是失敗或成功,都是從不同的體驗中學習。我們要避免的是因為失敗而帶來的負面情緒,記住:生命是一段過程,而非結果。

「失敗重擬」是可以帶來失敗免疫的好習慣,

  1. 記錄自己的失敗
  2. 分類失敗:失誤、弱點、成長機會(不必發生的錯誤)
  3. 找出成長心得


第十一章 建立團隊


活出生命、設計生命的方法是與他人合作,最理想的是找到一個社群有相同的目標,真誠的討論分享。


心得:

這本書我認為是適合在職場已經工作一段時間, 想要轉換跑道或是不滿意現職而迷惘的人, 透過認識自己的人生觀以及工作觀, 激發創意引發思考: 什麼是我能充滿熱情去做的工作? 確實大多數人自畢業投入職場開始, 都是相對「被動」地選擇: 不外乎因為這間公司規模很大、給的薪資福利不錯或是產業發展有「錢」途, 就這麼投入了。但另一方面來說, 唯有能夠不為養活自己甚至家人所煩惱, 才有餘裕去思考什麼才是理想工作吧! (笑)


喜歡閱讀與旅行, 希望盡可能記錄下來美好的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威爾‧吉達拉(Will Guidara)是麥迪遜公園11號與NoMad餐廳前業主,由餐廳經營中,帶出領導與管理的哲學,用輕鬆的文筆寫出一間無名的餐廳, 是如何一步步努力用超乎常理的款待精神以成為世界五十大最佳餐廳第一名的傳奇故事。 以下節錄我覺得寫得很不錯的幾段話: 「服務是黑白的,
沖繩自由行旅遊分享,享受美麗的大海與放鬆的度假時光,遊覽瀨底島、今歸仁城和部瀨名海中公園等景點,探索在地美食和人文風情,完美度假體驗。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不同層面的想法,並引發了作者開始書寫的慾望。書中的概念不僅專注於45歲退休,更關注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的那一天的重要。書中提到了理想的幸福生活,以及達到財務自由的方法。
最近讀了一本書,作者提到閱讀及旅行是認識自我及探索各種可能的最佳途徑, 於是想記錄下這些年來是如何重拾閱讀習慣的。
作者威爾‧吉達拉(Will Guidara)是麥迪遜公園11號與NoMad餐廳前業主,由餐廳經營中,帶出領導與管理的哲學,用輕鬆的文筆寫出一間無名的餐廳, 是如何一步步努力用超乎常理的款待精神以成為世界五十大最佳餐廳第一名的傳奇故事。 以下節錄我覺得寫得很不錯的幾段話: 「服務是黑白的,
沖繩自由行旅遊分享,享受美麗的大海與放鬆的度假時光,遊覽瀨底島、今歸仁城和部瀨名海中公園等景點,探索在地美食和人文風情,完美度假體驗。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不同層面的想法,並引發了作者開始書寫的慾望。書中的概念不僅專注於45歲退休,更關注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的那一天的重要。書中提到了理想的幸福生活,以及達到財務自由的方法。
最近讀了一本書,作者提到閱讀及旅行是認識自我及探索各種可能的最佳途徑, 於是想記錄下這些年來是如何重拾閱讀習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整個大環境(尤其手機出現以及教養孩子方式的改變)如何讓Z世代成為「脆弱世代」,並體現在自殺率及自殘率上。這篇接續分析大重塑時代下對女孩與男孩不同的影響。 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大重塑 雖然男孩與女孩皆使用社群,但是社群媒體(尤其能上傳照片的類型如臉書和IG)對女孩影響比起男孩更大。也是在
Thumbnail
你有找不到自己筆記的經驗嗎?還是覺得某個想法似曾相似,但不確定自己那個靈感是從哪裡得到的嗎? 前陣子,Sunny 發現我在閱讀當下紀錄的筆記,經常找不到,還有在閱讀類似主題的書籍或是文章時,印象中在某本書好像有出現過,我自己有記下類似的筆記和當下想法,但究竟在哪本筆記本、哪篇數位筆記裡,要下什
Thumbnail
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會慢慢覺得,老派的心靈雞湯文已經戳不到內心深處,就像隔靴搔癢,已經逐漸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效果,比起不知道是和尚挑水還是擦皮鞋的年輕人的故事,我更喜歡傳記或個人散文集,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個人在各種因素和環境下,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數十年的人生裡成為怎麼樣的人,這種故事才立體、才有趣
Thumbnail
今日科技發達的環境中,創業門檻與日俱降,許多人尋求將知識轉化為收入。文章探討如何從單純的產品銷售者轉型為「指導者」或「教育者」,提供價值的同時擴展商機。成功的關鍵是找到自己的專長與熱情,界定目標受眾及其需求,並設計具體的解決方案以贏得信任。提供有效的文案結構,本篇文章助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成為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但實現夢想後,卻發現生活單調重複,難以滿足。這種困境源於規劃思維,認為人生可以像工程一樣精確計劃,但這種思維忽視了變化和成長。隨著經驗和視野的擴展,我們的目標也會改變,堅持錯誤的道路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這本書提出了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像設計師一樣動態解決問題,找到多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英文原名為《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這本書結合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原則,幫助讀者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找到方向和滿足感。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整個大環境(尤其手機出現以及教養孩子方式的改變)如何讓Z世代成為「脆弱世代」,並體現在自殺率及自殘率上。這篇接續分析大重塑時代下對女孩與男孩不同的影響。 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大重塑 雖然男孩與女孩皆使用社群,但是社群媒體(尤其能上傳照片的類型如臉書和IG)對女孩影響比起男孩更大。也是在
Thumbnail
你有找不到自己筆記的經驗嗎?還是覺得某個想法似曾相似,但不確定自己那個靈感是從哪裡得到的嗎? 前陣子,Sunny 發現我在閱讀當下紀錄的筆記,經常找不到,還有在閱讀類似主題的書籍或是文章時,印象中在某本書好像有出現過,我自己有記下類似的筆記和當下想法,但究竟在哪本筆記本、哪篇數位筆記裡,要下什
Thumbnail
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會慢慢覺得,老派的心靈雞湯文已經戳不到內心深處,就像隔靴搔癢,已經逐漸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效果,比起不知道是和尚挑水還是擦皮鞋的年輕人的故事,我更喜歡傳記或個人散文集,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個人在各種因素和環境下,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數十年的人生裡成為怎麼樣的人,這種故事才立體、才有趣
Thumbnail
今日科技發達的環境中,創業門檻與日俱降,許多人尋求將知識轉化為收入。文章探討如何從單純的產品銷售者轉型為「指導者」或「教育者」,提供價值的同時擴展商機。成功的關鍵是找到自己的專長與熱情,界定目標受眾及其需求,並設計具體的解決方案以贏得信任。提供有效的文案結構,本篇文章助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成為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但實現夢想後,卻發現生活單調重複,難以滿足。這種困境源於規劃思維,認為人生可以像工程一樣精確計劃,但這種思維忽視了變化和成長。隨著經驗和視野的擴展,我們的目標也會改變,堅持錯誤的道路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這本書提出了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像設計師一樣動態解決問題,找到多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英文原名為《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這本書結合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原則,幫助讀者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找到方向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