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像香水,灑向了別人也沾到了自己
海克不幸被歹徒抓走,被踢又被打,還被槍指著,內心害怕到極點,什麼快樂?那是什麼東西?現今當下只求能活著。(原來恐懼令人根本連快樂是什麼都不管不顧了。)後因貴人相助,幸獲釋放,得以重生;(原來活著本身就值得歡欣鼓舞了);海克興高采烈的邊奔跑邊大喊著我還活著,我還活著,返回部落後,眾人為其舉辦慶典。(原來快樂就是在經歷生死之後,眾人的關心和慶賀)。後在返家機上,遇到重症婦人需要急救與照顧,海克挺身而出,不僅細心照料還用心傾聽婦人的故事和心聲,(原來單單傾聽就能令人感受到溫暖,就是對人的莫大幫助)。海克最後的美國之行主要是探望念念不忘的前女友,她已經為人母,家庭美滿且生活充實。她指稱所觀察到的海克,認為海克易懷念過往,常逃避現實的當下,結果想像中的過去愈美好,愈無力面對當下的自我……
海克從上述經歷中,得到了底下的啟示:
1、恐懼阻礙了快樂(Fear is an impediment to happiness.)
2、活著真好(Happiness is feeling completely alive.)(感覺真正活著就是快樂)
3、快樂是懂得如何慶祝(Happiness is knowing how to celebrate.)
4、傾聽是愛(Listening is loving.)
5、懷念不代表要回到過去。(Nostalgia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過去已經過去了,一去不回了,再怎麼懷念都無法重新再來了。面對當下,活出現在,就是對過去最好的懷念了,因為爾後想起當下現在,你會發現:你沒有白活,你過得充實且美滿,只因你從不當的懷念中學到了把握此時此地。)
聯合報(112.1.28)家庭副刊,有篇名為《那日的安親班之後》,內文是母親因為工作關係必須將小五的女兒放在安親班,常到晚上八點左右才能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前去接她,母親愧疚不安,而女兒則每每不假辭色,兩人關係緊張,且每況愈下。有天,她一如既往的滿懷愧疚、忐忑的去接女兒,竟然發現女兒臉色溫和平靜,她大惑不解,途中女兒提到安親班有一名小三同學無意中提到母親無法接送他了,因為前段時間車禍死了……那天之後,女兒態度大異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