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彰化,人親土也親,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安定下來了。
外婆家距離我們家大約兩公里,我們總是走路去。沿途,兩旁都是一望無際的稻田。先經過養鴨場,有座大大的水池,許多毛茸茸可愛的鴨子。接著經過幾戶小型乳牛飼養場,可以看見幾隻黑白花紋的乳牛,低頭吃著草。再走一大段,彎進「渡船頭」村莊,外婆家就快到了。
那時,兩個舅舅都還沒結婚。小舅舅迷音響,房裡有架真空管黑膠唱盤機,每次我們去,他就放劉藍溪的唱片給我們聽。看著唱片封面上美麗的倩影,小小的我總是幻想著:「小舅舅這麼愛劉藍溪,以後一定會跟她結婚。」
劉藍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Xdu067Iss
人的記憶真奇妙,那許多美麗的旋律就這樣印在我小小的腦袋裡。相隔這麼多年,今日,再次聆聽這些歌曲,當年那種被許多親人深深愛著、保護著的幸福感,瞬間從內心最深處再度湧現。
外婆家是磚造平房,中間是神明廳,兩旁各一個房間,廚房在最左側,再往外是廁所和晚上關雞鴨的小房。正前方是曬穀場,側面有個院子,用鐵絲網圍起來,正中央種了一個芭樂樹,還養些雞鴨。
幾次跟兒子們聊起小時候,兒子們問:「你們住在三合院裡嗎?」我說:「很像,但只有一排,就像三合院正廳的那一排。」後來,終於有機會帶兒子們回「渡船頭」村莊去看看。外婆的房子早已不在,幸運地,看見幾棟類似的磚造平房,依舊被好好保存著,裡面還有人住。
紅磚古厝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yOPYOv
外婆種稻米,還種各種菜,村裡還有親戚、鄰居,家家戶戶種了各式各樣的農產品。到了收成季節,我們總是大包小包的扛回家。快過年時,外婆就在大大的灶上炊粿,甜的鹹的都有!甜的是砂糖甜粿和紅豆甜粿,鹹的是菜頭粿和包仔粿。
說起包仔粿,真教我口水直流啊!外婆的包仔粿,粿皮是白的,有濃濃的糯米香,很柔軟卻不黏牙,有淡淡的鹹味。內餡有菜脯米、蝦米、絞肉、香菇和調味料。整個農曆年,我可以每天吃、每餐吃,吃得津津有味。
後來,外婆跟著舅舅搬離渡船頭村莊,年紀漸增,不再炊粿了。之後在任何地方吃到的包仔粿,外皮都是甜的,有些還加了艾草或鼠麴草,變成綠色,而且口感比較硬,很像草仔粿。再也沒有機會嘗到記憶中包仔粿的味道了,外婆的包仔粿,成了我一輩子的鄉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