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神已經提供的視野。(非宗教)

潘朵拉的盒子,最值得一談的,不是盒子裡剩下的是希望,或只留下預兆,而是尚未開啟前的世界是怎麼樣。 只要擁抱著這一點,就能透過想像體驗到之前的世界,有著這樣的經歷與生活經驗,縱使只是在透過有空時想像來生活在那邊,也能連接起兩個美麗的世界,才能跟希臘神有著相同的視野。 因此愛因斯坦會說: 「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只因為還存在著這樣的應用與孕育。

但想像跟實際的距離的差異並非微乎其微,更何況預想的美好未來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要求,如果以精度來作為衡量標準,其標準差的單位要求,必須小於奈米、皮米,甚至小於夸克。 但預想的精度要求並非是最難的部分,最難的部分在於- 要以容納下世間萬物的蓬勃發展為前提,因為誰也不想「只是為讓自己的預知可以正確,而讓所有人失去最好的可能。」, 換句話說,就是「當每個人都擁有走向最好未來的自由時,人類的未來才是無限的。」。 因此預知能力的最終挑戰,就是要能包容無限,以無限為前提來生活。 看似是遙不可及的挑戰、倏忽即逝的夢想,但只要擁有正確的使命 - 如讓「亞當成為神」諸如此類本身自帶Amazing grace內涵的使命,自然就會在進行使命時,包容無限。 事後才知道,能用生命支撐著遠大崇高的目標,本身就是一種美麗的昇華,於是感激著給予使命的生命,願意不嫌棄自己的卑微。

回到潘朵拉的盒子,試問! 還沒有打開前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世界? 

是一個擁有生命,卻不知道生命可以用來支撐他者,而形成意義的世界。 就像還沒發覺到天賦時的未開竅,以及發現天賦的感激涕零,才知道天賦因此被稱為Gift的原因,是因為原來自己要用的一切,上天在出生時都已經給予的這個過程。 還不知道自己擁有生命時的生命,就是潘朵拉的盒子尚未打開前的世界。 

但這並非是說人們一定要經歷苦痛與磨難,才會意識到自己擁有生命,而更多想表達的是基於交流互動的溝通。 所有事情發生時,到產生價值層面上有好壞之分的結果後,都是為讓所有生命產生交流與互動,達成溝通的目的而已,而這個目的地的背後,就是那個遠大崇高的目標,讓人們可以成為擁有宇宙的神,或著是可以誕生世界的生命。 這就是我用想像活在「潘朵拉的盒子」尚未打開前的生活體驗,合併現在的生活經歷後,試著用同理共情來猜測希臘神的心思時,所誕生的體悟也可以說,當沒有打開潘朵拉盒子之前的世界,可以來讓自己透過想像活在完全不同世界時,自己根本不知道可以用想像力創造一個全新的美好世界。 

原來!  潘朵拉的盒子其存在的目的地,是要讓人們學會透過想像就能創造出全新的完美世界,這就是「神已經提供的視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