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也許總是無聊是因為不曾讓故事開始


    amp-img-attr


    大學時期參加了一個心理劇工作坊,在活動前有個破冰小遊戲,講師是鯊魚,學員們是珊瑚礁裡的小魚,每一次鯊魚出來會喊出數字,每個珊瑚礁最多只能容納鯊魚所喊數字的小魚數量,其實就是個報數的小遊戲。


    當時我與另一個學員同時衝到一團珊瑚礁前,但只剩下一個空位,鯊魚站在旁邊看著我們,其實也沒有停頓得太久,我直接說「給你吧」,就轉身向鯊魚張開雙手,然後就很順暢的進入下一局報數遊戲。

    本來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遊戲代表了什麼,但在活動開始討論時,講師問我:「你剛剛在遊戲裡直接把生命讓給了其他人,那麼在你的現實中呢?你是不是也會這樣把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讓給別人?」

    那時的我受到極大的衝擊,但並沒有表現出來。


    回顧一直以來與人的互動,事實的確如此,我對於很多事情總是放棄得太快,覺得只要靠自己退出就能得到圓滿的答案,晉升機會、感情、朋友的反話......甚至延伸至有些人向我傾訴煩惱的時候,我也會協助對方處理後顧之憂,讓他能更自由的煩惱。

    「你這樣不對,你很樂見我們吵架?」

    「你也太冷血了吧?」

    「你這麼輕易的就把我讓出去,你根本不喜歡我吧?」


    我一直以為只要自己可以做出更多退讓,就能讓關係一直停留在和諧的狀態,但到頭來,我卻只是贏得青樓薄倖名,而一直習慣維持和諧的自己,對於這樣的指責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行動。


    如果從心理角度來探索人格形塑的經歷,這其實就是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當「禮讓是美德」過於根深蒂固,就會忘了照顧自己,也忘了追求自己真的想要的東西。

    很多討論總是聚焦於「做自己的人自我中心、任性妄為」帶來的傷害,但慣於「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人其實也能夠很傷人,甚至還是把雙頭劍,在自己身上捅一刀的同時也刺向了想與我們成為「小我」的人。


    也許我們都要學著不要急著慷慨就義。
    在把自己的路封死前,先看看有沒有別條路能走,


    遇到兩難情況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有放棄自己的選項,至少拼命一把,或者至少讓其他人有機會看到你的渴望。

    我們以為自己成全了其他人,卻忽略了很多時候,要說了才有討論的空間。


    但有沒有可能反而是這個動作封死了其他人的路呢?他們被迫揹著已經犧牲的我們往前走,即使對我們有著很多吶喊,卻會因為我們的決意再無法傳到我們耳中。


    這把雙頭劍就是如此在傷己的時候傷了人,而且比起任性妄為做自己的範圍技無差別傷害,這種自顧自的退出更容易傷到親密的、關心我們的人。


    「你說沒有了你大家都會很幸福,那麼沒有你就不幸福的我呢?」


    再退一步來說,

    「大家」都能幸福,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屏除在「大家」之外?


    ***

    當然如果從自己的人類圖看靈魂配置與任務,其實可以看到這是情緒中心空白與49號懸掛閘門的課題。

    --以自我犧牲去尋求和諧,最終會找到平衡為了自己勇敢,把犧牲留給必要的機會。


    不過這就太個人化了先暫且略過吧~
    要是有人對討論人類圖有興趣之後有機會再開專題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