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草屯道路改造補完計畫

草屯繁忙街道    照片授權:李宗祐

草屯繁忙街道 照片授權:李宗祐

前言

從小有遺傳性視力散光,直到戴上配好的眼鏡矯正了散光,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的紅綠燈不是像煙火一樣散開的。

台灣的交通也是,如果一個人從會走路開始就體驗受到汽機車壓迫的道路,每天只能靠家長接送不能自在走路,那他長大也會覺得開車壓迫他人沒甚麼,不了解為何需要作出改善。這就是現今交通問題的根源─沒有妥善的設計道路跟設施,沒有完善的用路教育訓練及縱容違規放棄執法。

交通工程 (Engineering)、交通教育(Education)及交通執法(Enforcement),簡稱交通3E。在一個不知道為什麼的歷史脈絡中,台灣的交通演變成一個不知道如何解開的死結,交通3E失去原本應該發揮的功能,在積非成是的叢林法則中用路人遭受迫害,同時也在無意間迫害他人。在交通3E中,山姆認為最重要的是工程,有好的道路環境人自然會按部就班的使用,將設施的模糊空間縮小之後,似是而非的違規會大幅度減少,於是警察就能更明確且有效率的取締違規行為。因此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將透過查訪的資料來模擬南投縣草屯鎮市區的道路工程改善方案。

為什麼要選草屯鎮?

如同前言敘述,在成長過程中並不覺得台灣交通有甚麼奇怪的,大家做甚麼就跟著做甚麼。直到年齡增長,有出國的經驗並且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才意識到原來在台灣沒有開車是處處不便,而想帶著小孩走路上街也困難重重。相較於網路上有許多專家跟社群大規模的倡議跟檢討現行的建設、法規跟相關措施,身為沒甚麼背景跟人脈的平凡人,單純希望汲取經驗之後提出能夠改善家鄉的參考方案。

1.自己的故鄉自己改善

比起國家級的大規模改善這種遙遙無期的願景,從容易通盤規劃的小鄉鎮開始做起或許是各級政府較能短期因應的政策方向。另外自己每天走過路過的地方,最清楚哪裡路口太大,哪裡缺少行穿線等問題,經過自身經驗跟生活體驗,並結合資料來做統整規劃。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小孩能夠平安快樂的走路去上學,並且在生活中能夠有更好的環境。

2.小而巧的街區範圍

國外有一個都市計劃的概念叫做「15分鐘城市」,目標是讓居民在徒步或騎單車在15分種左右的時間可以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目標。不同的城區之間才需要以大眾運輸或汽機車在主要道路上串聯。草屯鎮的鬧區就相當符合這樣的概念,學區可以從幼兒園讀到大學沒問題,市區醫療院所分級清楚,公司行號林立,大大小小滿足日常所需的商店琳瑯滿目。做好道路規劃、完善行人空間,就可以大幅降低鎮上居民的用車需求,而珍貴的停車空間就可以讓外地工作者能夠更好的利用,並且在停車後進入15分鐘城市的範圍。用想的就覺得會變成跟日本一樣的幸福小鎮。

3.台灣第一大鎮

草屯鎮一直都穩坐台灣第一大鎮的寶座,代表這是一個適合人居住的地方,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停留。草屯也一直是中彰投生活圈的交通樞紐,同時擁有國道3號、國道6號且鄰近74號快速道路,是串連各大觀光風景區的必經之地。承第2點所述,在豐富的食衣住育樂基礎上,將「行」的方案作通盤的規劃,講可幫助草屯成為旅人的停留之處,成為一個適合生活、工作及觀光的城鎮。

定義選定的草屯鎮街區

以草屯鎮主要的聯外道路台3線-成功路台3甲線-中興路以及台14線-博愛路接中正路所圍繞起來的草屯市區作為討論範圍,除了是商業密集區之外,街區內也包含豐富的路形,所延伸出去的社區也可以比照辦理。

道路改善規畫說明

透過實際訪查特定路口,拍照並繪製可行的改善方案,並將對應的方案套用到相似的路型,期待能達到一致的規劃與改善效果。其中會以下列目標著手,當作整體方針。

1.人行道連續★★★★★

人行道是人本交通的根本,一切交通規畫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不管運用哪種交通工具,最終大家下了車都是行人。遭地主增建的騎樓、不連貫的人行道、阻擋在路上的電箱、號誌燈桿及定義不明的路肩一直是引發人車爭道的問題,以人行道連續為整體規劃的第一目標,讓大人、小孩、老人乃至身障人士都能夠安全的行走在路上,達到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2.標線重劃★★★★☆

現在的標線基本上就是在中央畫線將道路平均1分為2,能畫車道的就當成車道,再來畫慢車道,再來畫停車格,又或者車道之外都不規劃了,做成萬用路肩,偏偏又少了人行道。於是左轉也塞,右轉也卡,路側亂象一堆走在合法與違規的灰色地帶。

好的標線應該要因應整體路寬去做有效配置,放上人行道,再來看能放幾個車道,偏心式左轉,剩下的空間劃設停車位或作為其他功能區。另一方面各個路口的停止線、人行道外推及行穿線的畫設也相當需要。讓所有用路人都有跡可循,達到有效率的流動。

3.停車位盤點★★★☆☆

在國外的一線城市都已經在推行車輛不進城市的政策,在市中心幾乎都是徒步區跟自行車道並搭配大眾運輸,一般車道透過上述標線的整理串聯不同地區。當然以草屯的地理環境稱不上城市,頂多是城市中的一小區,大眾運輸只有公車穿過主要幹道,不過那也符合15分鐘城市的理論。不過廣闊的郊區通勤族也不能因此被忽略,停車需求還是需要被重視的。但在鼓勵市區居民減少使用汽機車的前提下,配合人行道連續以及標線重劃,停車位勢必要做出取捨,在有限的空間中達到有效利用。

再者,草屯鎮公共停車收費的議題近年不斷炒作,要落實收費制度首先也必須盤點車位的數量,並且將公有土地占用問題解決,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路側設施的規劃就更顯重要,良好的停車帶不僅能減少違規停車,也能夠為地方政府帶來合理的財政收入。

計畫實施與夥伴招募

接下來將會以一系列的路口改善及道路規劃的內容提供讀者一份草屯街區再造的藍圖。首先我們會選定一個可以改善的路口,搭配現行法規、文獻、其他地區的改善案例導入,利用現場拍照、網路地圖資料再輔以電腦繪圖,來進行改善模擬跟說明。不斷的討論、發表,接受回饋,重新檢討審查,再發表,不斷的累積起來之後共同規展出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在民意代表礙於選民壓力不願投入的同時,讓居民看見一個改變的可能,凝聚更多共識之後才有改變的契機。

當然這種事情一個人做的慢,一群人也可能做得很慢。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只能佛系做,慢慢地去累積。若你對草屯的交通改善有興趣,具備某種專業或想法,例如攝影、繪圖、交通專業甚至良好的政商關係,歡迎一起來。即使是自HIGH,也可以多幾個人一起取暖。

展望

山姆想像的那個畫面是街道上有完整的人行道,孩子可以愉快的徒步上學,居民騎著單車在附近採買跟辦理日常瑣事。按喇叭的聲音減少了,街上的車輛井然有序地前進,沒有違停與佔位,一切乾淨整潔。不用出國也可以享受在歐洲或日本的人本交通,再加上台灣獨有的文化、美食,肯定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交通改善沒有終點,現在也只是一個起點。

說明:本文將依據現況不斷更新,內容也會依照發展方向滾動調整。

系列文章

碧山路、草溪路口改善|草屯道路改造補完計畫

草鞋墩圓環改善|草屯道路改造補完計畫

中山街,兼具步行、停車功能的市區動線改善|草屯道路改造補完計畫

合興街,草屯形象商圈的行人徒步區願景|草屯道路改造補完計畫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