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開始推翻這個命題。「主業」與「副業」已經是過時的語彙了,現在人應該用「投資組合」來更準確地追求個人生活的樣貌。在同樣的時間中,選擇一份穩定的收入,再創造一點額外的收益,同時投資自己學習新事物,為可能的未來預先準備。當有能力在擅長的領域中投入並獲得回報,那就可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職涯,訂定自己的里程碑,不再受限於傳統上的行業。
先聊聊背景,筆者經歷過傳統高壓的升學過程,儘管如此仍是成績一般的普通人。在「由你玩四年」的老派大學升學玩笑話之下,決定選讀休閒管理系所。相較於醫學、法律、XX工程等菁英養成領域,休閒管理學運動競技、學社區營造、學飯店管理、學農村、學文創、學山、學海,更像一種通識教育。出社會後第一份正式工作成功擠進了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國際連鎖飯店,覺得自己走對路了,並以成為飯店經理人為目標邁進。在城市通勤藉由共享單車的便利性,也逐漸把興趣投入在單車休閒上。專心做好飯店工作,努力升遷;閒暇時從事單車活動,可以運動、交朋友、喝咖啡。
很好!這很休閒!我正走在學以致用的正業上!
然而人生不是電影,哪有一帆風順的,生活上的轉折總是措手不及。經過以下省略兩萬字的規劃下離開了台北的生活圈回到家鄉。本想憑藉原有的經驗繼續求職,但很快發現城鄉差距的影響,很難靠一份單純的薪水支撐整個生活,尤其是在家庭成員開始增加的時刻。換了幾份工作依然時常思考「這是我想要的嗎?」。正在做的工作並沒有不好,但與剛出社會那份衝勁相比,更像在應付當前的生活。於是開始思考如何在一般的工作外創造更多的價值,在工作之餘能夠找到讓自己更有重心,更願意投入其中的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盤點,離開了飯店業,在那個時期最喜歡的休閒莫過於騎單車,期間也累積了對車體零件與維修的概念及基礎。在美麗單純的鄉間小鎮推廣單車生活也許是一門不錯的生意,至少要做到自己的車友自己推廣吧!
決定要賣,當然就是要賣最喜歡的產品。在眾多單車款式中,最熟悉也最喜愛的是一種俗稱單速車(fixed gear)的車款,俐落的外型跟獨特的玩法,很適合在生活中使用。即便只是個玩家,沒有單車領域的工作經驗,仍然憑藉著這股氣勢,回頭向曾經熟識的台北店家尋求資源。老闆也非常有義氣的擔任筆者的導師,重新回到店內把自行車的規格與組裝技術再次盤點與學習,並提供必要的零件供應商。然而老闆也給了非常務實的忠告……
開車店的風險很高,你又不是在城市,要不要先從網路開始做?
當然不只是車店前輩,家人也多次提出質疑。搞這些零件,辦這些假日約騎,不就都在玩嗎?而筆者並不這麼認為。難道讀休閒就一定要在財團的連鎖飯店、餐飲行業下發展才算正業嗎?為了喜歡的文化而投入不能是本職學能的延伸嗎?在這個多元行業與發展的年代,難道一個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嗎?於是筆者力排眾議,在人生第二階段踏上了單車上的斜槓人生!
回來談談「投資組合」。筆者目前是一名教育單位的行政助理,一週五天穩穩地領著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為的是能夠維持家庭的基本開支。此外,基於對單車休閒的喜愛成立單速車工作室,除了在家中可以把玩喜歡的東西,也透過網路社群推廣銷售、接單保養、舉辦活動,並以網拍提高收入。接單性質的業務自然風險較高,若能掌握存銷平衡並接到案子,則可以在短時間增加收益。於此同時,每天一杯咖啡的個性,近年不斷投入時間上課、研究與練習,已經擁有一個咖啡攤位。然而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由於時間調配的問題,僅有在假日營業且還不固定,日數之少被顧客戲稱為最難喝到的咖啡店。
這份筆者的「投資組合」看上去不像帶大家飆股的財務自由配方,確實也不是,樸實的跟普羅大眾一樣是為了生計每天要苦幹實幹的一份子。然而自己知道每一份工作所代表的意義就顯得重要,需要有系統地將組合的配比適時進行調整,在固定的時間中做最有效的運用,並朝向理想的藍圖一步一步前進。這份藍圖不用是「不工作也有錢」這種遙遠的目標,而是「我能做,我想做,並且我能夠做到」的願景。而筆者的這份願景,大概就是開一家收入穩定,擁有自己品味,並推廣單車文化的單車咖啡店吧。走到這一步之前,又要多久的斜槓之路等著去前進呢?
當你面對眼前的工作感到疲憊不堪,想著自己是不是該離職換個工作時,想一想自己有沒有為理想的職業做準備?如果少了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只會再次跳入另一個不知所以的工作而產生另一個痛苦的循環?在旁人眼中的正業上,創造更多可能,額外做好規畫並取得成果,主業與副業的界線一旦消失,就不存在不務正業,有的只會是讓自己無法被複製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