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達到目標時,多數人會專注於資源的挹注而非自身的努力,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社會氛圍。
這幾天一直在醞釀內容,不曉得這話題過了沒,想想還是隨手寫下來吧。
先寫在前面,我並不是針對私校補助政策本身在討論,但我認為該政策有其必然性與可調整空間,也不是對於任何貶低私校或優越行為表達支持,同時也體悟到自身擁有的成長環境與條件,是值得我感到慶幸且感激的。
有人引用了《吹響吧,上低音號》中的一句話來描述「擁有資源者不應該以『不努力』來批評他人」:
明明擁有很多其他人沒有的東西,卻把結果全部歸功於自己的努力。
這句話本身,我認為是沒問題的,但難道在獲得支持下的努力,就該被歸類為「不努力」嗎?這個關係不應是單向的,不論是否獲得支持,任何人在任何方面的努力都應該是等值的。
我曾經也會對於所謂「擁有資源的人」產生負面觀感,並因為某層面上的嫉妒而產生藐視心態。
在學習程式的初期,我都是透過網路資源與圖書館借閱,而父母給予我相當大的學習自由,允許我在一定限度內不務正業(雖然我還是真的很誇張 XD)。這些學習奠定了允許我到大學修課的基石,所以可以透過主動聯絡教授旁聽大學課程,進一步在老師指導下執行研究,透過成就持續探索或創造資源。
也正好是一年前吧,科展作品被質疑非親自執行,當時我有提過「不要以教育階段或體制平均抹煞一個人的努力」,但抹煞努力的理由貌似也與對擁有資源的臆測有關。
本文章最矛盾的點在於,我可以感受到資源不均,導致努力的投資報酬率有所差異,但親身經歷從努力堆積出資源的過程,會對「努力被抹煞」這件事感到不公平。更諷刺的是,在寫下這篇文的同時,又會擔心被說是「因為資源充足而看不清現況」。
任何努力都應該是等值的,沒有任何人應該因為資源不足而止步,更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因為資源的幸運產生優越。於此同時,希望努力不會在任何情況下遭到扼殺。
雖然已經過子時,但還是新年快樂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