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三.術語 I 你說什麼!!

raw-image


上一篇提到了,語言的含意是持續變動的,隨著使用會被開發出新的用法。

這在日常用語上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出現另一些用語上卻不是好事,這篇來討論專業術語。

為什麼在專業上我們要使用術語?

術語的出現,因應著專業上不同的需求。

一種是,當專業複雜到一定程度,一個概念已經很難在三言兩語說完,但工作交流上卻須要頻繁使用時,創造一個術語,可以很簡單拎起整串概念,當圈子裡的人都理解的時候,完全省去多餘口舌。

另一種是,要表示的概念不容易被理解,日常的語言難以描述,甚至是容易被慣用的用法誤導,因此需要額外的詞彙代表。

不管如何,術語背後是一整個概念系統,而我們是以術語這樣,一個打包的方式使用這個系統。

譬如說如今的LLM(大型語言模型),比之Midjourney之類的圖像AI就是不同的東西,但其中的複雜,不可能每次提及就細數整個概念,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專門的詞彙區分不同系統,使用術語實際是打包使用整個背後的概念。

轉換率

上篇提到了科普,如今自媒體興盛,各個專業的人很容易將知識輸出給一般大眾,一般人有什麼不懂的,股哥一下也能略懂略懂,這樣的環境下,專業知識也未必只有業內人知曉。

但同時,許多作著知識普及的自媒體,也經常會對於轉譯在忠於研究成果,以及通俗程度之間難以拿捏。

「要是觀眾有任何意見,也歡迎在留言區留言」,類似這樣的保險也必不可少,畢竟在轉譯的過程中,觀眾獲知的知識絕對不是完整的,更不能當作知識學習的全部。

即便如此,一般大眾知曉各種知識術語,卻又未經過專業訓練,這些個術語也就像是日常用語般被隨意使用著。

這一點在一些看上去比較像術語的詞彙,或許不受影響,像是COVID-19、大型語言模型什麼的,比較理科相關的這種,普通也用不上。

但是人文相關的學科,一些應該要是術語的詞彙,卻似乎是太容易使用,反而被用得像是日常語言一般,失去術語的明確內涵。

解析度

本質、覺察

這邊舉了兩個應該要是術語的詞,就不列定義了,都是被用到氾濫,原本意思失真的狀態。

要說如今普遍的用法有誤嗎?也不全然是,大概也就那個意思沒錯。

但是這兩個詞都是有著整串理論在背後的,有時看到一些用法,很明顯是完全沒有這些背景知識,單純用自己理解在使用。

語言具有流動性,隨著使用會被開發出新的含意,但作為特定專業的術語,越是能被不同的涵意理解,越是失去明確說明的特性,變得很是難用,更讓門外漢誤以為理解這些專業。




*參考資料

为什么要用术语?

「術語」之所以危險,是因為說話的人隱藏了最希望對方理解的重點

哲普術語那麼多,師爺你來翻譯翻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