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術語 I 你說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上一篇提到了,語言的含意是持續變動的,隨著使用會被開發出新的用法。

這在日常用語上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出現另一些用語上卻不是好事,這篇來討論專業術語。

為什麼在專業上我們要使用術語?

術語的出現,因應著專業上不同的需求。

一種是,當專業複雜到一定程度,一個概念已經很難在三言兩語說完,但工作交流上卻須要頻繁使用時,創造一個術語,可以很簡單拎起整串概念,當圈子裡的人都理解的時候,完全省去多餘口舌。

另一種是,要表示的概念不容易被理解,日常的語言難以描述,甚至是容易被慣用的用法誤導,因此需要額外的詞彙代表。

不管如何,術語背後是一整個概念系統,而我們是以術語這樣,一個打包的方式使用這個系統。

譬如說如今的LLM(大型語言模型),比之Midjourney之類的圖像AI就是不同的東西,但其中的複雜,不可能每次提及就細數整個概念,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專門的詞彙區分不同系統,使用術語實際是打包使用整個背後的概念。

轉換率

上篇提到了科普,如今自媒體興盛,各個專業的人很容易將知識輸出給一般大眾,一般人有什麼不懂的,股哥一下也能略懂略懂,這樣的環境下,專業知識也未必只有業內人知曉。

但同時,許多作著知識普及的自媒體,也經常會對於轉譯在忠於研究成果,以及通俗程度之間難以拿捏。

「要是觀眾有任何意見,也歡迎在留言區留言」,類似這樣的保險也必不可少,畢竟在轉譯的過程中,觀眾獲知的知識絕對不是完整的,更不能當作知識學習的全部。

即便如此,一般大眾知曉各種知識術語,卻又未經過專業訓練,這些個術語也就像是日常用語般被隨意使用著。

這一點在一些看上去比較像術語的詞彙,或許不受影響,像是COVID-19、大型語言模型什麼的,比較理科相關的這種,普通也用不上。

但是人文相關的學科,一些應該要是術語的詞彙,卻似乎是太容易使用,反而被用得像是日常語言一般,失去術語的明確內涵。

解析度

本質、覺察

這邊舉了兩個應該要是術語的詞,就不列定義了,都是被用到氾濫,原本意思失真的狀態。

要說如今普遍的用法有誤嗎?也不全然是,大概也就那個意思沒錯。

但是這兩個詞都是有著整串理論在背後的,有時看到一些用法,很明顯是完全沒有這些背景知識,單純用自己理解在使用。

語言具有流動性,隨著使用會被開發出新的含意,但作為特定專業的術語,越是能被不同的涵意理解,越是失去明確說明的特性,變得很是難用,更讓門外漢誤以為理解這些專業。




*參考資料

为什么要用术语?

「術語」之所以危險,是因為說話的人隱藏了最希望對方理解的重點

哲普術語那麼多,師爺你來翻譯翻譯

avatar-img
38會員
103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討論到我認為的「定義」應該如何,也就是關於語詞確切的內涵如何。 這篇則是反過來,看看語詞的呈現,討論了語詞的使用與內涵呈現之間的矛盾,例如動漫與動畫的使用,以及其他語詞的語感不符情況。
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原則,對於日常的溝通是重要的嗎? 我想,會出現這種討論的狀況,幾乎不會有否定的結論,但弔詭的是「有用」的事物,通常也無須被人強調。 這些只是出自個人經驗上的混為一談,本篇會分三段,討論部分狀況下看上去糟糕,卻依然管用的溝通方式。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上一篇討論到我認為的「定義」應該如何,也就是關於語詞確切的內涵如何。 這篇則是反過來,看看語詞的呈現,討論了語詞的使用與內涵呈現之間的矛盾,例如動漫與動畫的使用,以及其他語詞的語感不符情況。
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原則,對於日常的溝通是重要的嗎? 我想,會出現這種討論的狀況,幾乎不會有否定的結論,但弔詭的是「有用」的事物,通常也無須被人強調。 這些只是出自個人經驗上的混為一談,本篇會分三段,討論部分狀況下看上去糟糕,卻依然管用的溝通方式。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透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將新學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體系結合,並解決現實問題。
Thumbnail
難得在科技頁面,看到自己文章如此對稱出現,機不可失,趕緊截圖典藏策展一下。順便也將 ❦ 莊小昕 在WHO ICD 術語中文翻譯彙整一文中的問題,也公告一下 : 此術語彙整的使用方向。
Thumbnail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
Thumbnail
竟然有這麼多種?!沒錯,老外也怕講到膩,衍生出各種花樣的講法。課本有教的、沒教的、美劇台詞有在講的、遊戲角色說的,從簡單到進階一次收集打包任君挑選,向詞窮說再見!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外語的迷惑顛倒: 音,全社會都不懂不屑也不管; 形、義,則是同時間一起硬學。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比如你跟對方說你是「平面設計師」結果對方回你「喔,是做美工的呀」你可能白眼已經講不下去,而各行業有很多專門用語,你認為的,很可能別人不這麼認為,容易踩到地雷。 所以當你聽到別人說出類似專有名詞的話時,最好方式就是用一樣的用詞回,有問題也是一樣用詞問。 一個詞語的選擇可以是一個溝通的轉捩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透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將新學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體系結合,並解決現實問題。
Thumbnail
難得在科技頁面,看到自己文章如此對稱出現,機不可失,趕緊截圖典藏策展一下。順便也將 ❦ 莊小昕 在WHO ICD 術語中文翻譯彙整一文中的問題,也公告一下 : 此術語彙整的使用方向。
Thumbnail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
Thumbnail
竟然有這麼多種?!沒錯,老外也怕講到膩,衍生出各種花樣的講法。課本有教的、沒教的、美劇台詞有在講的、遊戲角色說的,從簡單到進階一次收集打包任君挑選,向詞窮說再見!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外語的迷惑顛倒: 音,全社會都不懂不屑也不管; 形、義,則是同時間一起硬學。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比如你跟對方說你是「平面設計師」結果對方回你「喔,是做美工的呀」你可能白眼已經講不下去,而各行業有很多專門用語,你認為的,很可能別人不這麼認為,容易踩到地雷。 所以當你聽到別人說出類似專有名詞的話時,最好方式就是用一樣的用詞回,有問題也是一樣用詞問。 一個詞語的選擇可以是一個溝通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