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真理在人心,是要多依靠自己的心,但別太相信別人的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公道自在人心!」不過,每個人的「公道」、「真理」不盡相同,每個人認為的「正義」也不同。查爾斯將這句話改作「真理自在人心!」意思也一樣。有些人認為自己「守住真理」,就會獲得多數人的認同,但是,結果經常事與願違。

視角不同,所賦予的意義自然不同

        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不一樣。只要想一想,回想到自己小學的情景,那時候的同班同學,應該都住在附近,讀同一所學校,就在同一個班級中,接受同一群老師的教導,但是,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嗎?仔細想一想,每個人的價值觀相同嗎?當然是不同的。如果住在附近的社區,讀同一所學校,在相同文化中成長,彼此的價值觀尚且有相當大的差異,那麼,與不同國家、地區、文化中的人互動,又會有多大的差異呢?

        每個家庭的價值觀都不同,每個人的價值觀更有差異。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個空間,經驗了同一個事件,由於看法、角度、推測與邏輯的運作方式都不同,詮釋出來的意義自然不相同。網路上流傳一個圖片,地面上畫一個數字6,左邊的人說它是9,右邊的人說它是6。其實,這是同一個字,但從不同角度去看時,看到的形狀確實不一樣。

示意圖:圖片來源:copilot AI 生成圖

示意圖:圖片來源:copilot AI 生成圖

        這張圖告訴我們,就算是同一個數字,從不同角度看的時候,看到的也不一樣。不要以為別人和自己「看到同樣事物」,就想當然耳認為對方心裡想的和自己一樣。如果以為別人和自己有相同想法,必然會大失所望!

別人心中的「真理」和你並不一樣!     

        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當你和他們談到同一件事時,他們的看法和你相同嗎?他們和你信奉相同的「真理」嗎?當然不同!如果用自己的「真理」去衡量,認為別人一定會和自己「同心」,就依賴對方,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收到背叛的惡果。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當真正需要依靠的時候,別太相信別人的心,還是依靠自己的心最好。畢竟,你所認為的真理,與別人的真理並不相同啊!

🌳查爾斯的身心靈沙龍,晨光雨露系列,每天早上6時發文,分享新時代的正能量,歡迎追蹤、訂閱!

raw-image


avatar-img
134會員
373內容數
身心靈文字創作者丨方格子 創作內容有:#心靈小品 #能量調頻 #情緒調整 #靈魂基因 #靈性療癒 #正念冥想 #肯定句 #INFJ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在我現在(至少現階段)了解的 "真理"來說, 他是可以用很多文字去包裝、去詮釋的。 但,文字中的核心脫離不了的是 「對多元的尊重、尊重多元存在」 這個概念 佛陀說的「萬物平等 」最初的意思便是指 :一切的存在,任何「存在」本身 甚至連抽象的 觀點的存在本身 、性情的存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我以為,言行一致是做人基本標準。 我發現,言行不一也是很多人為了融入社會苟且偷生的行為。 總是太認真,也總在遭背叛之後,才會看清,信任的瓦解絕非意外,而是一次又一次付出真心後的傷害。 為什麼我不能一開始就看清,非得要等個2-3年才會摸透那些 自以為善良的人們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在我現在(至少現階段)了解的 "真理"來說, 他是可以用很多文字去包裝、去詮釋的。 但,文字中的核心脫離不了的是 「對多元的尊重、尊重多元存在」 這個概念 佛陀說的「萬物平等 」最初的意思便是指 :一切的存在,任何「存在」本身 甚至連抽象的 觀點的存在本身 、性情的存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我以為,言行一致是做人基本標準。 我發現,言行不一也是很多人為了融入社會苟且偷生的行為。 總是太認真,也總在遭背叛之後,才會看清,信任的瓦解絕非意外,而是一次又一次付出真心後的傷害。 為什麼我不能一開始就看清,非得要等個2-3年才會摸透那些 自以為善良的人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