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引你望向匱乏的穴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怎麼辦?有時候人好像會發現自己對一些人有種說不清的不順眼;原初在上一秒只是路人的,下一秒便在內心狠批成了仇人。可以說,這背後是中了比較競爭的局,心生了羨慕嫉妒恨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在比的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妝最自然?誰最會享受生活?誰的文字最深刻?誰最得小動物親近?還是誰最有孩童長輩緣? 回想過往又或許假設一番,是否,嫉妒或困擾於嫉妒,果真會在我們贏過一次次競爭後,便根本地不再起作用?抑或那僅只是為下一回的競爭埋下伏筆呢?這不禁令人思考,究竟,那個致使我們生起嫉妒心的背後動力是什麼?有沒有可能,其實我們想要的是「被看見」?因為被看見我們才能「向他們證明」我也是有價值的,我也很棒!我也配得稱讚、配得愛。但是,「這樣想又感覺好不道德」、「這樣想感覺好驕傲」、「感覺在邀功」、「感覺好自以為」、「感覺好做作」、「啊不過說真的,我確實還是想被愛…」。 沒錯,想被喜歡的心沒有錯,我們每個人也都值得被愛和喜歡,這件事情本身沒過錯,也毋需自責。只是,這項需求本身並不能確保需求的填實,也不預防需求的再起。缺只是缺,但缺至少挖開了表層,讓我們看見內在匱乏的自己。直面內心的需求是可以的,並且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我們也永遠要記得:確實沒有人應該為自己的需求負責。不過我們卻可以透過做真實自信的自己來打開經驗愛的旅程;同時切記,這並非一時半刻能消解的匱乏,也不該以單一事件來看待每一次偶發的需求,而只設法立即性地填補它。 「經驗愛」是必須從長計議,它是一生的課題、生命的本質;它也是每一項需求的深入探勘,它甚至是讓缺口就那麼開著,而讓陽光隨緣地供養起一株穴底的靈花。這難道不比單純填滿匱乏來得更美嗎?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nJun沉默了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在生涯抉擇時都會面臨著「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是「我該從事什麼工作?」的問題。這篇文章探討了天賦、存在的意義和個人使命的問題,提出了從自我喜歡的事情和願意主動做的事情中,找尋到自己的價值和目的。而喜歡本身,也可能是一份有力量的禮物。
許多人在生涯抉擇時都會面臨著「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是「我該從事什麼工作?」的問題。這篇文章探討了天賦、存在的意義和個人使命的問題,提出了從自我喜歡的事情和願意主動做的事情中,找尋到自己的價值和目的。而喜歡本身,也可能是一份有力量的禮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那一潭泥沼時不時會出現 某個形象 某種個性 某件事情 隔著摸不著的空氣 偷偷窺探 假裝不在意 細細品嚐 微酸的滋味 你不知道的是 你嫉妒什麼 你也會是別人的嫉妒 你不知道的是 你欣賞什麼 你也會是別人的欣賞 好好地 正視 創造的意念 便是 預測未來 開花結果
Thumbnail
我想不出我曾經「妒忌」他人。小時候可能曾經「羨慕」別人的某種情形,也是一下子而己。長大後,連羨慕都沒有了,是我不記得、沒意識到,或是真的沒有?我也不知道。   我有被人家妒忌過嗎?應該有,只是我不知道,尤其小時候在鄉下,我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離我一段距離,老師常常請我當班長,我有話就說,有意
當你過於在意與你無關的人事物時,也悄悄的形成了比較狀態。慣性比較,只會讓你更討厭自己。 - 雖然說嫉妒、羨慕是人之常情,但社交媒體會將這種情緒無限放大,什麼異國旅行的風景照、愜意的午茶時光側寫...,日漸沈迷於網路上的虛幻世界,會使你進而與真實世界失去情感連結,也會極度自卑焦慮,對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見不得別人揮灑自如 簡稱嫉妒
Thumbnail
嫉妒, 是聚焦在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 是看待自我價值不及別人,所產生破壞性的心態; 面對嫉妒,即是面對偏執的小我, 只是去知道它,看見它,坦誠面對自己的狀況, 然後持續提升自我意識,持續淨化與轉化,持續成長與擴展, 持續專注自身,拿回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看到朋友生活順利,小孩功課也名列前茅,家庭財富又一直增加,我們卻一點長進也沒有,心裡很羨慕卻又忍不住嫉妒。嫉妒的起因是貪,自己也想跟朋友一樣擁有那麼多那麼順利,但是沒有能力,貪而起自卑,因自卑而起惡心,將惡心執行就成了卑劣。 三國名將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方設法要加害於他,卻又履履不成而抑
Thumbnail
當看到別人的成功時,是否會有點嫉妒呢?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那一潭泥沼時不時會出現 某個形象 某種個性 某件事情 隔著摸不著的空氣 偷偷窺探 假裝不在意 細細品嚐 微酸的滋味 你不知道的是 你嫉妒什麼 你也會是別人的嫉妒 你不知道的是 你欣賞什麼 你也會是別人的欣賞 好好地 正視 創造的意念 便是 預測未來 開花結果
Thumbnail
我想不出我曾經「妒忌」他人。小時候可能曾經「羨慕」別人的某種情形,也是一下子而己。長大後,連羨慕都沒有了,是我不記得、沒意識到,或是真的沒有?我也不知道。   我有被人家妒忌過嗎?應該有,只是我不知道,尤其小時候在鄉下,我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離我一段距離,老師常常請我當班長,我有話就說,有意
當你過於在意與你無關的人事物時,也悄悄的形成了比較狀態。慣性比較,只會讓你更討厭自己。 - 雖然說嫉妒、羨慕是人之常情,但社交媒體會將這種情緒無限放大,什麼異國旅行的風景照、愜意的午茶時光側寫...,日漸沈迷於網路上的虛幻世界,會使你進而與真實世界失去情感連結,也會極度自卑焦慮,對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見不得別人揮灑自如 簡稱嫉妒
Thumbnail
嫉妒, 是聚焦在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 是看待自我價值不及別人,所產生破壞性的心態; 面對嫉妒,即是面對偏執的小我, 只是去知道它,看見它,坦誠面對自己的狀況, 然後持續提升自我意識,持續淨化與轉化,持續成長與擴展, 持續專注自身,拿回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看到朋友生活順利,小孩功課也名列前茅,家庭財富又一直增加,我們卻一點長進也沒有,心裡很羨慕卻又忍不住嫉妒。嫉妒的起因是貪,自己也想跟朋友一樣擁有那麼多那麼順利,但是沒有能力,貪而起自卑,因自卑而起惡心,將惡心執行就成了卑劣。 三國名將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方設法要加害於他,卻又履履不成而抑
Thumbnail
當看到別人的成功時,是否會有點嫉妒呢?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