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再見UFO》│再見黃金時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因為片商問題及一籃子因素,《再見UFO》於2019年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首映過後,至今依然上映無期;在去年HKAFF搶到票、看得到已算是完成歷史任務吧(笑)

這篇短文盡量不劇透,繼續期盼有朝一日正式公映,跟更多讀者朋友一起瘋狂討論,ciao ciao!


1984年,香港仔華富邨曾經有UFO低空飛過的都市傳說,轟動一時。三個少年陳子健、何家謙、林可怡是當年的目擊者,隨著各人成長,性格迥異的三人都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這時香港正經歷天翻地覆的改變,80年代的希望,90年代的浮躁,都落於千禧的蒼白裡。 當三個成長夥伴再聚首,早已認不出自己,也早已認不出香港。受盡衝擊的他們不禁問,當年在天臺看見的神秘光芒,到底是什麼?

1.
片如其名,要看《再見UFO》,如同碰見UFO一樣可遇不可求,亦因此感慨這套小品電影於2018年開拍、2019年首映,幾年之後仍然不見天日,但世界早已天翻地覆,物是人非


2.
《再》圍繞3個香港青年男女十多年的成長故事,概括回顧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回歸、炒股、炒樓、北上發展等元素必不可少,待監製在映後談娓娓道來,我才得悉她和製作團隊特意邀請香港90年代的偶像Twins及Shine演出,好有心思!


3.
兩位少年的故事較多情感及戲劇發展 ,可惜少女「尋找自我」的故事線比較單薄

除了「回顧」多位當時的新晉演員如梁雍婷、吳肇軒、白只,以及多位前輩客串/合作漬出,其中一個驚喜是我終於認真欣賞衛詩雅(喂),片中她認真地演繹迷失人間的風塵女子,如果按原定計劃由阿嬌上陣,相信只會變成我惡評這套戲的原因www


4.
因應社會環境,2019年打後的港產片(尤其是主打香港背景/情懷)都話中有話,《再》較純粹地回憶舊時代的香港,反而更令人感受到歷史是個循環;而片頭一開始已點明,沒有人想像過原來自己已身處最黃金的時代,我亦只能接受自己的童年時光已「昇華」至香港人需要懷緬的黃金時代……(笑)

avatar-img
21會員
225內容數
🇭🇰閒來無事,偶爾留下自我流的電影小嘮蘇 歡迎DM聊電影或其他合作~ 📧filmiwi@outloo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lm murmur_iw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言以蔽之,《宇宙探索編輯部》的主旨是探索人類存在宇宙之中的意義及真理,雖然看似很宏大(笑),但整體而言是套通俗的文藝片(?) (下有劇透)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一年容易又夏日國際電影節,雖然因個人時間問題只看了4套電影,但成功集郵西藏、台灣、韓國、日本四地作品,而且各自有驚喜之處,大滿足! (下有劇透)
荒廢了方格子好一段時間,趁有時間來更新一下……
少接觸南亞地區的LGBT電影,當時我抱住滿溢的好奇心進場,實際上似乎跟其他亞洲地區沒甚麼大差別──父權、崇拜陽剛(Masculinity)、恐懼陰柔(Femininity)、性別/性向歧視依然是全亞洲通行(悲哀) 雖然主角是男性,我卻覺得整套電影充滿女性主義 (下有劇透)
好看! 其實《怪物》獲得今屆康城影展酷兒金棕櫚獎是不是最大的劇透?www (下有劇透)
一言以蔽之,《宇宙探索編輯部》的主旨是探索人類存在宇宙之中的意義及真理,雖然看似很宏大(笑),但整體而言是套通俗的文藝片(?) (下有劇透)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一年容易又夏日國際電影節,雖然因個人時間問題只看了4套電影,但成功集郵西藏、台灣、韓國、日本四地作品,而且各自有驚喜之處,大滿足! (下有劇透)
荒廢了方格子好一段時間,趁有時間來更新一下……
少接觸南亞地區的LGBT電影,當時我抱住滿溢的好奇心進場,實際上似乎跟其他亞洲地區沒甚麼大差別──父權、崇拜陽剛(Masculinity)、恐懼陰柔(Femininity)、性別/性向歧視依然是全亞洲通行(悲哀) 雖然主角是男性,我卻覺得整套電影充滿女性主義 (下有劇透)
好看! 其實《怪物》獲得今屆康城影展酷兒金棕櫚獎是不是最大的劇透?www (下有劇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